“慕课”时代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新探
2016-05-14何珮珩崔为
何珮珩 崔为
摘要:通过对比研究医古文精品课网络教学与“慕课”式网络教学的不同,拟借鉴“慕课”式网络教学模式,对医古文精品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单元化与聚合化处理,探索为医古文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慕课”;医古文;精品课;知识单元化;知识聚合化
中图分类号:R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053-03
医古文是研究古代中医药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医古文课程自身知识体系结构化的特点,能够适用于打破以50分钟为一个单元的常规授课模式,可以将其教学内容切分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碎片并进行以主题为单位的知识重组,这使得“慕课”的成功经验为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本文讨论借鉴“慕课”这种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将医古文课程知识进行单元化与聚合化处理,形成知识单元主题热点,并进行主题热点关联,该方案可以帮助完善现有医古文精品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师生交互式自主学习平台,以补充医古文课堂教学与精品课网络教学的不足。
一、“慕课”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大学本科生中的认知度调查
我们于2015年10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学习医古文课程的在读本科生中随机抽取了1000人作为调查对象,展开了一次关于“慕课”相关问题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有60%的学生为女性,40%的学生为男性,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各占50%。本次调查,我们设计了单选和多选两个部分。其中单选部分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听说过“慕课”。有大约70%的学生通过互联网曾经参与过“慕课”在线学习。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都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建设“慕课”课程,开展在线教育。关于建设“慕课”课程开展在线教育的形式采用何种模式最好,有大约12.5%的学生认为可以采用完全线上学习;37.5%的学生认为采用部分线上,即线上自主学习、讨论+线下考试;50%的学生认为最好采用翻转课堂:线上自主学习+课堂辅导、讨论+线上或线下作业、考试;关于现阶段大学教育期间采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课程比例各占多少比较合适的问题,约有12.5%的学生认为各占l/2;有25%的学生认为线上与线下之比为3:7;有50%的学生认为线上与线下之比为4:6;还有12.5%的学生认为线上与线下之比为1:9。关于你对“慕课”有何种建议,其中有50%的学生认为操作简单,功能实用就好;25%的学生认为功能越强越好,12.5%的学生认为应推荐使用,还有1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关于“慕课”学习应该是章节拆分还是知识主题的学习,有大于90%的学生都认为应该是知识主题的学习,只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应该是章节拆分。关于“慕课”课程应该如何开放,有大约60%的学生认为应该7×24小时全天候开放;25%的学生认为可以和学期教学进度同步;还有15%的学生认为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另行设定开课时间、结束时间。关于“慕课”课程的视频多长时间为宜,有大约2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5~10分钟;另有2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10~15分钟;大约37.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15~20分钟;还有12.5%的学生认为应该在30分钟以内;没有学生选择应在5分钟以内。关于在MOOC学习平台上是否能够督促学生课外学习,有50%的学生表示同意,通过作业、测试、学习进度跟踪,可以促进持续学习;另有50%的学生则认为不一定,要因学生兴趣、热情而异。以下是关于“慕课”特点及其认知度的多选问题调查结果:关于“慕课”的特点认知,几乎100%的学生都选择了主要采用视频教学;大约30%的学生选择了碎片化课件(5~20分钟一节课);大约50%的学生选择了学习流程管理(采用闯关式学习模式);大约95%的学生选择了应该包括学习课件、讨论、作业、互评、考试等所有教学环节;另外,大约95%的学生也选择了要有课程介绍、教学进度安排、教师团队及课程信息等学习社区。关于“慕课”的优点有哪些,有大于90%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进程由自己控制、学习时间灵活自由;比较方便;教学方式新颖、可以群组讨论等优点。关于“慕课”网络在线教育的缺点有哪些,有大约80%的学生选择了学生自律性差,缺少约束;大约60%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过于学术性,缺乏实战;大约50%的学生选择了很多人不知道,影响力有限;之所以选择“慕课”学习的原因,所有学生都选择了可以反复听课、可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不局限于学习的空间;有大约35%的学生选择了希望有线上名校名师的指导。从这些调查问题的反馈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学生对“慕课”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认知度,也可以以此作为我们开展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改革的依据。
二、现有医古文精品课网络教学与“慕课”式网络教学的对比研究
(1)“慕课”新型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科普类知识的传授,而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则主要立足于中医药类高等院校大学本科教育,其中关于重点字、词、句、语法和篇章的学习较适合于课堂内师生进行面对面传授,而古代文化常识及中医药类相关知识则较适合于做成“慕课”式短小片段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医古文课程的课后补充学习材料,从而与医古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这才是利用“慕课”新型教学模式为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服务的关键所在。(2)现有医古文精品课网络教学是平面化、模块化的被动式教学内容展示,教师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有的模块化信息,不能利用模块进行互动,不能形成知识主题,更不能个性化定制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和学习信息;而“慕课”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提供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更多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互动式学习服务,通过对医古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重组,以知识主题为教学单元,设计10分钟-15分钟的授课内容,学生不但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实现知识主题的反复多次学习,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通过开放式网络平台实现多种互动式教学功能,可以为现有课堂教学提供补充式学习。
三、医古文精品课程知识单元化切分,形成单元主题热点
(1)“慕课”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除了实现在线互动外,最重要的是科学安排学习进程,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反复多次学习。将学习课程切割成10~15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构成,既符合学生最佳注意力时长,又根据学习任务巧妙地设计问题和答案,激发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兴趣。(2)确定知识单元切分原则,对医古文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梳理,尝试将医古文知识体系进行单元化切分,从语言特点、文体特色、文化特质、医学特征等方面,对医古文现已形成的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中医文化基本常识、中医药基本理论、典型医案与医话、前沿专题与综合运用等内容进行讨论研究,设计并确定多个知识单元主题热点。(3)把梳理设计后的单元主题进行知识系联,最终形成以知识主题热点为单位的完整“慕课”式医古文知识体系。
四、知识信息聚合化处理研究
(1)对以Word、Excel、PPT、PDF、网页等各种形式存在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与讲稿、试题库文档、课内与课外阅读参考资料、音视频文件等文档进行全面的调研、采集、录入与整理,并进行全文本化处理,建立知识文档库。(2)把前期梳理的各种医古文相关教学信息与资源,根据“慕课”单元化处理研究设计的主题内容,利用概念相似度把相关的文档聚合到一起,形成“慕课”的各个知识单元主题,包括知识主题热点、讨论问题、相关参考资料等内容,方便教师和学生的进一步分析、讨论与学习。(3)利用概念相似性可根据教学中产生的重点字、重点词或重点句子、中医药知识、传统文化知识等知识主题热点的使用和出现频率来了解一篇文档与某个知识主题的相关度,抽取该文档中的关键概念,然后对该文本进行概念分析、模式匹配,从信息的内容概念上去综合理解、运用和处理医古文教学信息资源,对前期采集并建立的知识文档库中所有教学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互联,使大量的各种不同文档类型的知识信息之间产生关联,使师生可以更快地获取所需信息,并且个性化定制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信息,探索动态化主动推送更新知识信息。
五、师生“慕课”单元主题网络互动实践
(1)利用现有医古文精品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发布每个单元“慕课”的知识主题热点、讨论问题、相关知识、参考资料等,拟涵盖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医药理论及相关文化知识、典型医案与医话、前沿专题与综合应用等内容。(2)教师与学生进行交互式讨论学习,并鼓励学生以“慕课”知识单元主题为中心进行式研究型探索,并与教师形成信息反馈。(3)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修正医古文“慕课”知识单元主题,确定以知识单元主题为中心的“慕课”内容,最终形成一个更广阔、更便捷、更灵活的医古文精品课程网络互动平台,实现自主学习、学习讨论、师生互动、网上答疑、作业提交、在线测试、自我评价、成绩认证等多种教学功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
六、“慕课”时代医古文精品课程建设落实措施
(1)关于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建设,首先必须有赖于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全国已经刮起了一股“慕课”风,这样的大环境对于精品课程建设改革实践来说无疑是可喜的。(2)“慕课”时代医古文精品课建设还必须依赖于一个经验丰富的医古文教学科研团队,他们须具备多年一线教学经验,对知识点可以进行综合全面把握,并进行系统讨论梳理,制定知识单元切分原则,最终确定单元主题热点与教学互动内容。该团队还须具备高学历与高素质科研能力,合理化年龄梯队,科学安排人员分工,确保知识单元化与聚合化处理的顺利进行。(3)“慕课”式医古文精品课建设还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期工作基础,例如有关医古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讲稿、试题库文档、课内与课外阅读参考资料、音视频文件的多年教学实践积累。(4)必须建立一个医古文精品课程网络互动式平台,并随着“慕课”新型教学模式的医古文精品课建设升级实践的进行而不断完善。(5)要始终与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医古文同行保持紧密联系,随时获取学科前沿信息,坚持学科前沿知识的不断更新,并在研究中广泛吸取同行们的宝贵意见,并争取他们的鼎力支持。
[责任编辑:盛暑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