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让期待成就精彩
2016-05-14王林波
王林波
【案例】
送走了毕业班,我接手一年级。开学的第二周,我们迎来了教师节。庆祝大会在校操场上举行,班里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显得格外兴奋,甚至有些放肆,特别是小豪,虽然再三提醒,但不到两个小时的集会时间里,他还是打遍了四周所有的同学。
放学后,我留下他进行谈心。此刻的他突然变得既明理又守纪,仿佛突然间就长大了。
“咚咚咚”,敲门的正是小豪的父亲,父亲的到来使孩子有些紧张,眼神中尽显恐慌。看来,这位父亲不是孩子的“救星”。“老师,这孩子调皮得很,没少挨打!”“打”,这个字一下子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难怪这个孩子爱与别人打闹。
“今天集会孩子表现不太好,我已经和他谈过话了,他表示今后一定会改正的!您回家后再和孩子谈谈!”
“我爸从不和我谈话,他都是直接打我!”还没等爸爸说话,孩子抢先说道。
孩子的话让父亲显得有些难堪。“这孩子,还是欠收拾,没一点儿礼貌!”
望着孩子那稚气未脱的脸,回想着刚才说的那句令人深思的话,我一时无语。
【思考】
不断遭遇有行为暴力倾向的孩子,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现状,不得不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每分每秒、每时每刻都在模仿。模仿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良好言行的模仿,能够促进孩子的成长,但对于不良言行的模仿,却危害着孩子的身心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言行更具有诱惑力,更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一定要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我们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正确地引导孩子,为孩子们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让孩子们在模仿中不断完善自己。
孩子如一张白纸,如果家长一遍一遍地涂写着体罚与暴力,经过不断地强化之后,孩子也就习惯了这种行为方式;孩子如一面镜子,他的行为可能就是师长行为的再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老师,父母、老师的言语行为被他们密切关注着,时刻效仿着。因此,作为师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应慎之又慎,千万不要将不良行为习惯的接力棒传递给孩子,让他们的人生在起跑线上就偏离了正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好榜样的形象,让言行时刻暗示并影响孩子们。
2.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领,一个美好的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积极的期望能够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我们坚信他能够比现在做得更好,他就一定会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因此,对于那些有着暴力倾向的孩子,我们一定不要因为他们曾经犯过错误,哪怕是多次犯过错误就给其贴上“不良少年”的标贴,不要将他们推向消极的一面。我们要相信孩子,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期待。期待虽然是潜在的,但对于孩子的成长却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暗示性,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含而不露的期望具有无穷的教育力量,它带给孩子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
每个孩子都有着善良、向上的一面,抓住他们的点滴进步,肯定他们的努力,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能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适时地给孩子贴上一个写着“文明、善良”的标签,激励他们不断进步,渐渐地,他们真的就会远离那些不良的行为,他们投桃报李的那一天也会很快来到。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