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探索
2016-05-14谭美凤赵杰
谭美凤 赵杰
摘 要:艺术设计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需要与市场密切接轨,做到与时俱进。但现在很多高校单一的教学模式却使得人才培养处于瓶颈期。校企合作新模式,对高校的专业性人才培养,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并降低运营成本,都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高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实践环境改革探索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践环境;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252-01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慢,发展势头却如洪水般迅猛,但发展的水平却参差不齐。有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境相对单一,有些高校的实践环境开展了校企合作模式,但普遍存在“见习形式化,实习随意化”的情况。很多高校艺术设计实践环境营造的资金欠缺,设备陈旧,以致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制作能力不高,普遍处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恶性循环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实践环境营造,逐渐被各高校所重视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实践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不平衡。社会上有很多企业或者相关的行业协会与学校进行合作,但他们普遍情况是实力、资金不足,缺乏长远的规划,合作往往虎头蛇尾,或者在合作过程中就会夭折,计划不了了之。
2.师资力量的欠缺。进入高校的要求多、门槛高,很多高校老师都是从学校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到学校工作,没有去过企业、工厂工作,所以很多流程或者具体的操作细节不了解,缺乏实战经验,教予学生的都是从理论知识到理论知识的讲解。校企合作模式下所需要的专业老师,必须是经验丰富,能应对各种问题的,但实际高校中这样的老师严重欠缺。
3.工作室的建设滞后。工作室的建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基础设备,合作过程中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需要反复修改,建设过程漫长滞后,场地有限、资金不足,后续建设难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室内设计专业需要有专业的工作室,让学生实践学习。比如说建模工作室,软件和硬件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建设和维护,资金短缺,很多高校都难以完善工作室。
4.创新氛围不浓。创新氛围与整个中国的大环境有关,“创新无方法,创业无方向”,教师的政绩馆、学生的就业观问题,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缺乏研究和思考,使得毕业生和企业都陷入,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末端。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范登堡教授,德国著名的设计艺术理论家,曾经说过“设计艺术没有不言自明的公理作为支柱,根本而言,设计艺术并不是一门科学,它只是一个实践”。威廉·莫里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领导者,也曾强调“优秀的艺术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艺术家只有和工匠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设计理想”。实践教学是高校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的必然之路,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让学生摆脱肤浅感性的设计态度,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提升设计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实践环境改革思考
1.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现在,许多的高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会开设专业课程、设计大赛、讲座等,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很多情况下,学校开设的专业课知识内容的前瞻性和实战性经验不够,形式单一,与企业的实践计划会有一定的出入。毕业生的能力不足,使得企业敬而远之,更加不重视与学校的合作。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整改势在必行。(1)专业教学计划拟定。根据市场和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为依据,重新认识课程的目的、组织方式和作用,制定新的课程框架,能涉及产业价值链的重要节点,重新定位课程的内涵,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2)主干品牌课程的设定。根据课程选题、市场调研、企业考察、草图方案、设计制作、用户反馈、重新整合、品牌推广等内容,串起来合并至一到两门课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到每个环节,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承担相应的工作内容。老师以指导的方式也参与在其中,通过点评、相互提问、讨论的方式,打破原来单向灌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师资队伍深入企业再培训。现在高校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又回到学校教学的,高学历的硕士、博士人才,实战经验的缺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能力发展,所以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制定计划,安排师资队伍深入到生产线上、企业里挂职锻炼,这样对学校的教学以及行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3.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学校如果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绝的智力支持,为其生产服务,企业相应地应该能够提供给学校一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这应该是双方合作的基石。校企共建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给企业提供后备人才库,降低企业岗前培训和运营的成本,同时为企业做流动的活体广告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提供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为高校教师积累的实战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企业资源和校内资源,形成互补优势,从而实现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许正人.对设计艺术类实践性教学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蔡霞.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