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一新生语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2016-05-14晏斯蓉吴中胜

文教资料 2016年6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晏斯蓉 吴中胜

摘 要: 文章通过对江西省樟树市某初中学校初一年级(义务教育九年制七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掌握初一年级新生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态度、已有情况、主观判断和期待心理等方面现状。本次调查结果,为初一年级语文教师关注和了解学情,以更好地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素材,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初一新生 语文学情 问卷调查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要求“依据学情选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准确而适时掌握学生特点就成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解进入中学阶段的初一新生的学情状况,听取学生的心声,帮助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学情,以更合理地安排语文教学活动,在开学之初特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收集上来的调查结果而形成了本份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80份,收回160份,调查对象正是江西省樟树市某校初一年级全体新生。也许调查的范围不够广,调查结果的收集不够理想,数据统计不很精准,但调查活动或已达到调查目的,对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于是笔者愿执笔将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形成本份调查报告。

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并节约作答时间,本份调查问卷共设计了26个题,题型大体是选择题,或有个别题是选择加填空题,填空的部分多为选项的补充,为得到学生的其他想法而设。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习态度方面

“态度决定一切”。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的学习态度虽不至于说是最重要的,但其地位不可忽视。大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未必将其列为学情分析的一项,本问卷正设计了本方面的问题供学生回答,并排列在问卷前面,让学生一开始答题就进行自我反思。

在这个方面设置了四个选择题,有关于语文学习兴趣方面的、学习难度方面的、学习地位方面的和学习动力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

在收回的160份问卷中,对语文学习有浓厚兴趣与有些兴趣的各有49和84人,共占比例是83.13%。看到这个结果,语文老师该是欣慰的,并且还有约9.38%的学生认为以前没有兴趣、现在有兴趣,但还是有小部分学生对学语文现在或一直没有兴趣。关于把语文放在各科学习中的地位,收集到的结果显示比例类似,把语文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和比较重要的地位共占比为81.25%,放在不重要的和最不重要的地位共占7.5%,放于次要地位的占剩下的11.25%。这两个问题虽不是连续呈现,结果却以如此接近的比例呈现,实为惊讶,也该引起语文老师的注意,以及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是影响了其将该学科列于总学习中的地位?由此,该用什么办法培养兴趣呢?

在学习语文的动力问题上,过半的学生认为是语文内容丰富精彩,其次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和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三项共占比例是83.76%,也有10%的学生选择的是能取得良好成绩,剩下的几个比例的学生则认为是父母、老师逼的,或是其他原因。而在学习难度方面,有80.76%的学生认为在各学科中,语文比较或最难学,如此高的比例,远超认为比较好学和最好学加起来的7.5%。那么对于这两个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语文教材编织者和语文教师都得下一番工夫,将语文内容设计得更精彩,让学生得到熏陶和感染,培育良好的语文素养。

(二)已有情况方面

知道了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态度,也很有必要掌握他们以往的学习方式,以根据他们的已有情况进行教学衔接。因此,本问卷设计了十道明显的此类题目,以了解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状况,从时间上划分,有课内也有课外的;从功能上划分,有阅读、写作学习和完成练习的。

例如,课堂学习方面,有44.38%的学生在课堂上以听老师讲为主,甚至有10.63%的学生处于发呆、走神、听不懂的状态,只有26.25%的学生常处于思考感受和11.87%的学生与老师同学产生思维碰撞,6.87%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活动。这样的学习状态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方式,在多选题的第9题“在六年级的学习语文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的结果里,有32.93%的学生选“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巩固”,和30.08%的学生选“多读、多听、多写、多问”,也有21.14%的学生选“识记、理解、应用”。与此同时,有超过15.8%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或是想学就学,或是只听老师讲。

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的显性载体在于课堂的实在表现。当问起“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你是?摇 ?摇?摇?摇?”时,竟然有大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过半比例的是知道答案不愿举手,也有一些是等别的同学回答,甚至有一小部分是根本不参与,以没思考为由,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思考并回答,其中还包括遇到简单问题能思考并回答。这样的结论,也就和前两道题不谋而合,可知在以往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大多学生有被动学习的心理迹象,更愿意听老师讲授,而自己则懒于认真思考、主动回答。这样的学习状态,着实令人担忧,而初一语文教师就该运用一些方法,渐渐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的习惯,一改以往的惰性。

知晓了学生在以往课堂里的表现,也可顺便了解他们在课外是怎样巩固语文学习的。大语文观提倡“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语文拓展到生活”,学生的课后练习和课外阅读就不可忽视。可就课后巩固练习和课外阅读的统计结果却不容乐观:

尤其是在课外阅读方面,仅有13.13%的学生有经常读的阅读习惯,偶尔读和没时间读、不想读的学生比例竟超过40%。课外阅读时间得不到保证,阅读量难以居多,怕是难以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虽和阅读速度、方法等有关,但阅读词汇和语汇估计也难以得到质的积累。所以,这该引起接手这些刚从六年级升上初一新生的老师们注意,适时和适量地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增加阅读量,并引导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形成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途径;写作,则是他们运用语言知识的实践。为获得学生在习作方面的情况,本套问卷里有几道关于写作的题,统计数据是:作文素材来源上,分别有69和15位学生是自己平时积累和观察生活;70位选择仿写或自己想象,比例超过40%。由此,在写作方法上,已有和期待的方法选择结果如下:

这些统计数据较充分地说明,学生无论是已获得的写作方法还是希望得到的方法,阅读和老师的作用都不可小觑,在老师指导上,多于三分之二的学生希望老师精批细改或评讲、增加练笔指导。由现有水平到希望得到帮助,这是反映语文教育衔接的一个角度,而更好地体现这一观点的表现则在于由学生的主观判断到期待心理的过渡。

(三)主观判断方面

主观判断是指对于本套问卷设计的一些题目,适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做出选择,判断结果因人而异。例如,“你认为哪个因素最能影响你学习语文的热情”、“你认为考试成绩与你语文水平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认为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等,这几个问题有类似之处,却散落于已有状态和期待心理部分之间,现只做简单分析。

各有略超于3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重”和“教师态度不好”易影响自己学习语文的热情;约有六成学生觉得考试成绩基本或能反映出自己的语文水平,只有不到12%的学生选“不能相比”;而对于“最有效果的学习方式”的选项则以“做练习题”、“默写背诵”、“查找资料”、“去图书馆读书”和其他方式的排列呈现,并且前三个选项的比例都居于两成到三成之间,相差不大;就“自己的语文薄弱环节”而言,选“古文阅读”和“写作”的居多,各占43.13%和36.88%,其次是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和诗歌鉴赏。设计这样的题目供学生作答,并以无记名方式,对于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略有欠缺,但对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情况是有帮助的。

(四)期待心理方面

教师从总体上通晓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后,更重要的是结合课程标准,迎合他们的期待心理,编排符合他们年龄段心理的教学活动,让他们踊跃地参与进来,快乐阅读,乐意写作,以达到语文教学有效衔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分析他们的期待心理就尤显必要。摘录几道题的统计数据,以直观的表格形式呈现:

表格里的数据表明,学生希冀老师能在其学习过程中给予帮助和指导,并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开展课堂活动,多讲授或是在讲授中交流,也就是说,希望老师发挥引导作用。这就该引发语文老师们的思考:新进来的初一新生希望老师能给予较多的帮助,那么该怎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又不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

除了这些,还从教材和学生自己学习角度方面提出问题,以把握他们的期待心理。如对于新教材中的栏目,学生较喜欢的有课文阅读、古诗背诵、名著推荐阅读等可知,相对于更需要深入思考的写作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而言,学生更偏向于简单的基础知识部分。

而对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预期方面,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外学习上的统计结果如下:近半数学生愿意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有一小部分学生会主动收集有关资料或借助教辅资料书来预习,但仍有多于三成的学生不愿意预习或只把课文读几遍来简单预习。只有55.63%的学生会积极与他人合作,剩下的一些学生或是自己独立思考,或是因不知道怎样与他人合作讨论和不想思考、讨论,而不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讨论以解决疑难问题或学习新知识。课后学习上,预计自己能用一个小时以上来学习语文的只有38.75%的学生,而大概能用半个小时或以下的人数近于三成。可见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预期度不够高,计划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不够充足,学习方式不够新颖灵活,多数是希望老师给予帮助。如此,学生或许会花一些时间自学简单部分,老师倒是要多指导他们不懂的部分,准确选定教学重难点进行教学。

三、调查意义

本份调查报告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结果,从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已有情况、主观判断、期待心理四个方面进行大致分类,既了解了他们以往(多指就近一年的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状况,又倾听他们的本阶段的真实心声及对刚进入初中阶段的这一年的学习期待。并就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提出自己的思考,希望对初一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群体和个体特点,以抛砖引玉;并在固有经验基础上尤为准确地把握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陈隆升.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基于“学情分析”的视角[D].上海师范大学,2009,4.

[2]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

[3]唐子江.语文“有效教学”批判[J].教育学术月刊,2008,5.

[4]陈先云.语文教学改革:不容忽视的四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