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方略

2016-05-14闫涛涛岳金凤叶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传承

闫涛涛 岳金凤 叶澜

摘 要:柳编艺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之一,而安徽霍邱柳编不仅历史悠久、造型多样、形式丰富、技法精湛,更是沿淮地区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意识、艺术观念和工艺造物的综合体现。但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作为国家级“非遗”的传统霍邱柳编技艺的生存发展空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对于这一重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霍邱柳编;非遗;传承;保护;发展

[课题项目:国家级“非遗”霍邱柳编的制作工艺和产业化调研(项目号:2510357403)]

作为我国传统竹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徽霍邱柳编更是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工艺、独特的编制技巧、优美质朴的造型设计成为传统柳编工艺的翘楚。霍邱柳编经民间艺人的代代相传,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中国汉族民间手工技艺,通过着色、煊染等技艺加工,使其呈现出古朴中不失高雅,精致中透着大气的风格,霍邱柳编取材天然、坚实耐用、朴素大方、纹理优美,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欣赏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受到许多海内外人士的青睐。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生活方式的改变,再加上霍邱柳编本身工艺的难度较大,习艺时间长,工序复杂多样,如刮皮、烘烧等,做起来特别辛苦又费力,又随着一批批老艺人的相继离世,许多年轻人更多地是去大城市打工或者从事别的工作,不愿意学习,这就导致一部分柳编工艺失传,加之现代家庭生活日用品的多样化等原因,使其传承与发展同样面临与很多“非遗”一样的生存、传承与发展的尴尬境地。因此,对于做好对霍邱柳编的传承保护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本文认为:对于做好霍邱柳编技艺的传承与保护不仅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还要遵循霍邱柳编的艺术发展脉络和文化底蕴,同时,亦要探寻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以适应现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境遇,决不可也不能顾此失彼,无视现实和柳编工艺传承与发展的历史真实。因此,霍邱柳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应重点关注以及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改善霍邱柳编的生存环境

霍邱地区柳编技艺所用的柳条原料主要是来源于当地大片的河滩地或者水泽地里自然生长的柳树和沙河细柳,学名叫做“杞柳”。这种柳条的生存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极强、生长速度也很快,具有皮薄、柔韧、实心等特点,非常适用作为各类编织用品和工艺品的制作原材料。杞柳喜在上层深厚的沙壤上中生长,所以在沙壤土、河滩地以及近水的沟渠边坡等肥沃的地方利于杞柳的生长。阜南和霍邱两县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的淮河两岸,拥有着适宜杞柳生长的优越资源,这里不仅气候条件优越,日照充足,气温适中,而且淮河干流穿境而过,地处淮河行洪、蓄洪区,境内支流众多,水域宽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两地人民发现杞柳为他们带来的财富,更加注重杞柳的种植与培养,目前两县杞柳种植面积已达20万余亩,规模名列全国前列[1]。事实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自然环境才为柳编的材料来源以其批量生产制作提供了方便。而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出务工的人员日渐增多,当地农民对于杞柳种植的热情剧减,和之前相比,杞柳的种植面积正快速微缩,这样无疑会影响到柳编材料的生产数量,加之国家淮河水利治理工程持续治理力度的加大和成效的明显,使得原先的水患泛滥区减少。事实上,作为淮河两岸最重要的柳编生产基地,霍邱柳编和阜南柳编成为重要的生产基地而且享誉国内外。本文认为保证柳编的材料供应,才是柳编工艺得以传承、发展和壮大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应该引起当地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应有的重视。

二、保护好霍邱柳编技艺传承人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是“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首先是“人”。因为“人”是宝贵知识、丰富经验和精湛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是他们把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递下来,使该项目的知识得以保留和延续,只有保护好他们和他们的传承方式,才会避免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和“人亡艺绝”的文化危机。因此,对代表性的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

首先,老艺人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财富”和“人间国宝”,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柳编生产技艺,而且熟悉柳编的历史和应用规律。事实上,也正是这些老的柳编艺人才可能构成传承传统优秀文化血脉的灵魂般存在。编织是代代相传的,在霍邱,很多优秀的柳编老艺人是柳编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没有他们的坚守和默默付出,霍邱柳编的独特的制作技艺就无法进行流传。因此,对于长期从事霍邱柳编编织并有一定成就的老艺人,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相关的文化机构应大力地鼓励他们尽享柳编的艺术创作等,并同时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甚至可以定期向老艺人“收购”柳编作品,以此鼓励老艺人从事柳编技艺。此外还应尽量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做好霍邱柳编“非遗”的保护工作,切合实际地解决老艺人的生活困难,尽量让他们保持对于柳编的热情和信心,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安心地从事和传承柳编技艺。同时一定要尽可能多地鼓励老艺人做好“传、帮、带”工作,让他们安心从事柳编工艺,热心授徒,传授柳编技艺。

其次,应当做好霍邱柳编技艺后备力量的培养、鼓励和扶持的问题。为了撰写该文,我们曾专程到当地进行过短期的调研,发现懂得柳编知识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而且,更为让人担心的事是,很多人对于柳编工艺品的漠视态度。当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的劳动力进城务工,导致了中青年人员的流失,甚至是曾经热爱和已经初步掌握柳编技艺的一部分精壮劳动力。因此,对于这一部分劳动力来说,如果能够挽留他们,并带动更多的年轻人从事柳编的生产和工艺的传承,那么,不仅会解决柳编传承队伍的问题,而且一定会有大量的优秀中青年柳编艺人出现,这部分中坚力量也会带动更多的喜爱和热心柳编工艺的传承人,从事柳编的“非遗”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工作,这样一来,霍邱柳编的传承就有了广阔的未来。

而对于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来说,一方面鼓励柳编艺人对于柳编的集约化生产,在政策上扶持,在文化上加强宣传力度,组织推介会和会展活动,从政策层面和实际工作中扶持柳编传承和生产性保护工作。鼓励中青年柳编艺人进行柳编技艺的制作,这样不仅有助于推动柳编工艺厂家的生产和销售,而且会为柳编生成带来丰厚的利润,客观上促进当地农民的就业,同时也会扩大地方财政的税收。其实,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导向对于柳编的传承和发展尤为重要,而且是密不可分的,并尽量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相应的经济扶持,改善其工作环境与传承机制。

三、加强霍邱柳编文化的宣传与研究

霍邱柳编的一门古老的手工技艺,同时它也是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其生产基地不仅在当地,而且也远布外省,享誉国内外。对于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工艺品来说,加强宣传和研究的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了。

对此,我们认为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组织“非遗”的专家学者加强对于霍邱柳编工艺文化的整理,收集相关的文献和图片资料。

霍邱柳编工艺源远流长,主要是与淮河泛滥有关。因此,柳编也是淮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部分研究不可忽视。其中做好霍邱柳编工艺的整理、种类和生活日用的分类研究,编写相应的图目和图录,做好传承人资料和档案的整理,霍邱柳编历史的梳理以及相关风物和民俗的传说工作。从学理层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柳编文化的知识,发现柳编背后潜隐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其工艺文化与实用价值。

二是艺人的录音、录像和实物资料

对于年迈的柳编艺人,一定要做必要的录音和录像工作。霍邱柳编的传承是更多工艺经验积累的结果,而老艺人正是通过一代代人的手传心授,以及不断探索与创新,才得以不断扩展和丰富,从而成为一门重要的“非遗”类属。而其中的技艺和“记忆”是保护和传承的重中之重,因此,对于老艺人的口述史的研究就是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了。而做好录音、录像和对于他们来说作品的拍摄、收集当然也是必需的了。这不仅是以后研究霍邱柳编必要的资料,也是后人学习柳编工艺重要的依据与参照之所在。

三是建立霍邱柳编的展览馆和传习所

对于霍邱柳编来说,无论是从文化保护的层面、收藏层面,还是从地方文化的传播与旅游工艺品的层面来说,柳编的展览馆和传习所的建立都是有必要的。对于展览馆来说就是全面展示霍邱柳编的种类,以及不同时期的柳编精品的艺术魅力等。而对于传承所来说,主要以展现柳编编织的工艺流程,尽量让老、中、青艺人一起展示技艺,或技艺精湛的艺人定期展示柳编技艺,给观众以直接的印象,领略柳编工艺的精湛技艺,让更多的人了解霍邱柳编,喜爱和关心甚至能够研究霍邱柳编。

四、结 语

对于霍邱柳编的保护和传承来说,路正长,但曙光常在,毕竟已经做过了风雨千百年,但是,保护和传承是责任,更是使命与担当。当地政府、民间艺人和学者可以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尽管保护工作非一朝一夕或坐而论道,但是,只要社会重视和专家关注,尤其是艺人的坚守、不懈努力和对柳编工艺的探索,不难想象,霍邱柳编的传承与保护一定会有广阔的未来。

注释:

[1]赵伟.安徽省淮河柳编的制作工艺及相关问题研究——以阜南、霍邱两县为例[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4.03

[2]周康正,吴霞.歙砚雕刻技艺的传承与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8).

作者简介:

闫涛涛,安徽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12级学生。

岳金凤,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14美术史论研究生。

叶澜,安徽大学艺术学院2014级美术史论研究生。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传承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