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及其构图特点探微

2016-05-14叶旋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构图

摘 要:范宽是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家,他继承和发扬了北方山水画派,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以至于影响了之后历朝历代的众多画家。通过对范宽以及《溪山行旅图》构图特点的研究分析,来更全面地了解范宽的艺术生涯及其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溪山行旅图》中的细微特点。

关键词:范宽;溪山行旅图;构图

山水画,从文献记载和现存实物看,山水形象出现在战国之前,起萌于东晋,确立于南北朝,独立形式发展于隋唐,兴盛于五代、北宋,在宋代达到了顶峰。

传统山水画至隋代独立形式出现之后,随着历史各个时期不同的自然、人文及丰富多样的绘画美学思想的演义与脱变,其源流脉络承接着传统国学文化基因代代相沿;每个时代其构图、笔墨、气韵、意境都不断地丰富、完善、变革,为后世山水画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代十国时期的绘画,上承唐朝之法,下启宋代新风,是个承上启下时代。所以,五代绘画开两宋艺苑兴隆之先河。

范宽,北宋初期山水画家,名中正,字仲立。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宋代的《宣和画谱》和米芾的《画史》记载,范宽大约活了77岁,他生于五代末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大约是1028年前后终老而亡。因为他性情宽和,不拘成礼,时常被人称之为“宽”,所以他索性自称“范宽”。

范宽强调师法自然的同时,突出独创,而不是拘于师承某家。范宽师承荆浩、李成之法,继而自己领悟道:“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简单来说就是“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范宽的山水画从“师人”到“师法自然”,进而到达了“师心”的艺术境界。因为范宽长居终南山、太华山,作品几乎都以关陕一带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而且终南山、华山都临近长安,同属关中名山,其山峦体势宏大壮美,这无疑会对范宽的山水画境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岩隈林麓”“干岩万壑”之间,北方雄伟奇逸的山水正是范宽山水画的表现对象,这也就铸造出他独具的山水画——雄武。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后来跨越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的李唐就师承范宽,再其后又有马远、夏圭等人学习李唐,使得整个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几乎全部出自范宽一系。再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以龚贤为首的“金陵画派”,都受到范宽画风的影响。

2004年,美国《生活》杂志将范宽评为上一千年对人类最有影响的百大人物第59位。在他之前的分别是排第14位的郑和,23位的忽必烈,28位的毛泽东,45位的朱熹,他甚至比排在78位的西班牙著名绘画大师毕加索还要高出21位。可以说,范宽是中国上一千年间中国画画家的第一人。

据《宣和画谱》记载,宋徽宗曾收藏范宽画作有56件之多,但到了乾隆皇帝收藏时就只有6幅了,它们分别是现收藏于天津市博物馆的《雪景寒林图》和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等。范宽存世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个个堪称精品,其中《溪山行旅图》更是精品中的精品,被称为宋代绘画的第一神品。

元朝大书画家赵孟頫称赞范宽画山“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真古今绝笔也”;明朝大画家董其昌评价范宽“宋画第一”;中国著名艺术大师徐悲鸿见过《溪山行旅图》之后极为赞赏,他说:“中国所有之宝故宫有两件,其中之一就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徐悲鸿为这幅画所倾倒,赞叹它大气磅礴、沉雄高古,他说画的章法突兀、使人咋舌。中国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也极为称赞范宽的画,他不但从范宽的山水画中汲取营养,还反复临摹,体味其中的博大神奇。

《溪山行旅图》,大家都说它好,为什么好呢?好在静止的画面有一种动感,一幅空间艺术的绘画却有一种时间艺术的感觉。从整体画面来看《溪山行旅图》这件作品,大致可分为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

近景:占整个画面的七分之一,前端巨石之间开辟一条蜿蜒的路径,一行驴队正驮着货物自画面右侧缓缓进入画中,并点出了“行旅”的主题,显示人生旅途这才开始,是旅行在现时空间中。中景:中间可看见两块大的山体,一个山脚一个小山峰,一片巨木丛林依附在崎陵的山体上,在林间能看见庙宇宫殿等建筑,之间有溪流从中流窜而出,使得画面更显生气。远景:范宽使用罕见的手法,以一座占画面三分之二的大山,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视觉对比,山的巨大使人压缩更显得微小,而使空间在此因为强烈对比而更显开阔。眼前这座高耸的大山,近于方正的山形,有如一块纪念碑石矗立着,成为永立不朽的精神象征。由于山形的巨大直逼视线,并以极浓密如雨点般的笔触细密编织而成,传达出黄土高原大山厚实紧密的质感。山壁间一条如白练的瀑布,飞泻而下,飞溅成一片云雾,墨色渲染留白出的山岚云烟,彷佛还可以听见湍急水声,在构图上帮助了大山的灵动,使人在内心中隐约产生出对永恒与不朽的遐思。

我们都知道,一幅画作中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的画作,都具有典型的构图形式,而这幅画同时具有多种构图形式,是它的一大特点。

中轴式构图:顾名思义,它就是以中间这座大山为中心坐标的构图形式。它的特点是:使画面非常的对称,而且主体物居中,本身就具有中正、平衡的效果。主山占了画幅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种近乎于满幅的效果,就给人带来永恒、稳定、包容的视觉感。

垂直水平构图:此图是以垂直与水平为对比的构图,以营造稳定与高耸的视觉心理作用,垂直与水平线是视觉上重要的两条线,垂直线是与大地水平线极端对立,而自然界最常见的垂直线是树木的成长,其视觉上的含义含有抗拒地心引力之势,向天空伸展之态,垂直线与水平线相较,是非常强烈且能造成相当紧张的线。故垂直线构图含有单纯、理性、稳定、生长、壮大、崇高、突显、重要之感。垂直线越少越趋单纯、理性及雄伟,垂直线越多其紧张强调感越强,而垂直线的构图是比其他构图更能表现崇高及伟大的感觉。水平线是在远古时人面对自然时,所见到的一条重要线条,无论何时见之皆维持原有样貌, 宽广辽阔宁静是水平线给人的内在心理感觉,是具永恒及稳定的心理感受,水平的构图给人平静、安定、舒畅、无限的感受,水平线有一种几何极限感。而在垂直线加上水平线及点缀其他元素造成视觉的变化,其感受会越趋稳定,层次会更加生动。

三角形构图:巨大的方形块状山形更能加深画面的稳定坚实感,画面越稳固所形成沉静永恒的感受也越强,画面趋于平稳坚固容易使人心思趋于安定。画面因方形所带来过于安定所产生呆板的感觉,作者巧妙运用三角构图,使其打破画面的呆板之象。然而,三角形亦具稳定的力量,但比起方形却更活泼,使得在一个方形结构上有了活泼的因子,画面虽稳定坚固却不失其动能,一方面能显永恒坚固之意,一方面亦能凸显永恒所带来的生机。

等比级数构图:以上讲的三种构图都是很典型的构图形式,而在这幅画中,又暗含了一种更高级的构图形式:等比级数构图。我们把画面按比例划分:近景、中景、远景的比例刚好是1:3:9。这就是等比级数。这种构图能够造成视觉上的跳跃:一方面产生节奏感,另一方面也成就了中轴主山的巨大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打个比方,远距离看东方明珠塔,并不觉得它特别得高,只是比周围的建筑高些罢了,但是,一旦我们到塔的正下方,抬头再看,塔的高度足以让我们震撼。这幅画也是如此:远景主山墨色跟近景一样重,又非常巨大,它的强度甚至比近景的巨石还要强,这时我们好像被迫站在了山脚下,觉得山峰非常高大且清晰;但很有趣的是,虽然我们就好像站在了山大脚下。这也是这种等比级数构图的精妙所在。

人有人眼,画有画眼,画面中一排小小的商队就是这幅画的点睛之笔。当人身处此景能感受到山体巨大、山路崎岖的渺茫之感,人物的出现,使得观众才有了进入画面参与的可能。这个商队就成为我们在画面中的投射对象。如将人与商队和建筑移除,虽然画面仍然壮阔依旧,但因缺少了人烟之气,使画面顿时失了生气,加深人们空虚荒凉的感觉,使人产生一丝的恐惧。人物安排在画面的右边,作者自有他的用意。因为越接近画的边缘往外飞逝的动力越大也越快,所以若安排在左边容易造成时间快速变动,而且左边出现人物更容易吸引观者的视线,更加深了速度感。而把人物放在右边往左移动,因视觉动线方向往左还有极大的空间,使得时间性变缓慢,大的空间配上小的行人,虽然人的移动有速度之感,但因绝大部分的空间压缩使时间变得极为缓慢。时间会因速度而改变,使得观众在心里产生静止的错觉。虽然画面中能出现同样的人物,但因摆放的位置不同,就能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虽然两者都有类似空间的感受,但人物若出现在左边,时间流逝的感觉更加强烈,而这样的感受似乎不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之意。

人物的出现以及人物的位置,所产成的动线,完全吻合整幅画的意境,使得人和景,时间和空间完美地和谐和统一。

《溪山行旅图》轴中那“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远望不离座外”的突兀构图,“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表现方式,枯老、劲硬的墨线勾勒和均匀、浑厚的雨点皴,都是范宽山水画充满质感、量感的具体体现。整个画面充满着幽深、静谧和伟大的气象。

我们回看这幅千年古画《溪山行旅图》:巍峨的山峰,葱茏的林木,突兀的巨石,描绘出雄伟的自然景色;山路间行商的小小驮队又显出了人世间生活的脉搏。我们回想范宽,细细观察他的作品,去理解他画中的意境,我们都会觉得:自然与人世间的生命活动,都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宋)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3]赵志均.黄宾虹论画录[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4]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叶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构图
新媒体环境下摄像构图技巧要点探析
浅析水彩风景画的选景与构图
汉代画像石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影响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