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地区1904例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2016-05-14鲁君艳姜志刚黄灵芝廖慧芳
鲁君艳 姜志刚 黄灵芝 廖慧芳
[摘要] 目的 了解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永州地区妇女中的感染情况及亚型分布。 方法 采用酶切信号放大法对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904例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HPV DNA基因分型检测。 结果 1904例妇女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为21.11%(402/1904),在各年龄组中以56~65岁组妇女感染率最高,为28.68%,有部分妇女是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 结论 高危型HPV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分型;双重感染;宫颈癌
[中图分类号] R440;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6-0091-02
Analysis of Yongzhou 1904 cas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women
LU Junyan JIANG Zhigang HUANG Lingzhi LIAO Huifang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Yongzhou Central Hospital of South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Yongzhou 425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ection and subtypes distributions of 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among women in Yongzhou area. Methods A total of 1904 women in gynecology clinic,were emloyed,then their cervical exfoliated cells were harvested to detected high-risk HPV DNA genotyping by enzyme signal amplification method from August 2013 to July 2015 in our hospital. Results In 1904 cases,the positive rate of high-risk HPV were 21.11%(402/1904). In the age grouping, 56-65 age group displayed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which was 28.68%. Some women showed double or triple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high-risk HPV is helpful to the early cervical disease detection of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Key words] Human papillomavirus(HPV); Genotyping; Dual infection; Cervical cancer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强嗜上皮性、双股环型无包膜、严格宿主范围与组织特异性的 DNA 病毒。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是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主要病原学因素[1],高危型HPV DNA检测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利用一种特定核酸序列的信号放大方法,对1904例门诊妇科就诊妇女宫颈脱落细胞进行高危型HPV检测,初步了解永州地区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及型别分布情况,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904例受检者为2013年8月~2015年7月在本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受检者年龄16~72岁,受检对象均无子宫颈或子宫切除史。行常规妇科检查,以窥阴器暴露宫颈口,用消毒棉拭子将子宫颈口的分泌物拭去,然后用专用的宫颈刷沿宫颈口顺时针方向旋转5周取出,放入20 mL专用细胞保存液中,做好标记,立即送检。
1.2 仪器与试剂
北京英硕力科技有限公司HPV-DNA提取试剂盒、亚能生物热循环扩增仪、BioTek FLx800 荧光分析仪。
1.3 操作方法
采用酶切信号放大法检测,是一种定量的体外诊断试验方法,可以检测出14种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指定的高危型HPV亚型,包括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与68型HPV。本检测法提供的试剂是三种寡核苷酸的混合物,14种依种系联系相关分组的HPV,如相近DNA序列的病毒亚型(A5/A6、A7、A9HPV组)。A5/A6组包括51、56、66型HPV,A7组包括18、39、45、59、68型HPV,A9组包括16、31、33、35、52、58型HPV。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提取样本DNA后,进行热循环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荧光分析检测。
1.4 结果判断
检测信号对噪音比值FOZ(Fold-Over-Zero)(测量的标本信号比目标对照反应孔信号),参考值的评价基于预先规定的临床检出≥CIN2的灵敏度目标,是先前在分析灵敏度研究中定义的靠近参考值的值。基于此标准,三种反应混合物产生的HPV FOZ比值≥1.525,则样本为HPV阳性,若HPV FOZ比值<1.525,但三个独立反应的FOZ值均>1.93,则样本为HPV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 2003对所检测HPV亚型在不同年龄段中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应用SPSS18.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904例宫颈脱落细胞三组HPV亚型感染率检测结果
见表1。1904例样本检出阳性例数40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1.11%(402/1904),阳性检出率最高的高危型HPV是A9组,其次是A7组,A5/A6组检出率最低。
表1 1904例宫颈脱落细胞三组HPV亚型感染率检测结果
2.2 402例HPV阳性感染分布情况
402例HPV阳性例数中单一亚型分组感染101例,占65.7%,双重亚型分组感染26例,占16.8%,三重亚型分组感染27例,占17.5%。
2.3 1904例妇女各年龄段HPV感染率
见表2。HPV感染率在不同年龄段是有差异的,16~25岁组较高,然后26~35岁组、36~45岁组逐渐降低,到46~55岁、56~65岁两组感染率最高,66~72岁组则有所下降。感染率最高的56~65岁组与最低的26~35岁组、36~45岁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1904例妇女各年龄段HPV感染率
注:*χ2=25.154,P<0.01
3讨论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引起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癌的主要病因,临床证明在宫颈病变女性中高危型HPV 感染率达38.83%[2],宫颈癌病例中高危型HPV感染率达95.0%~99.7%[3]。
HPV在不同地域的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文献报道HPV全球感染率约10%,亚洲感染率约8%[4],而国内文献报道HPV检出率也有地域差异,其中沈阳地区高危型HPV检出率16.9%[5],武汉地区高危型HPV检出率12.57%[6],海口地区HPV高危型检出率10.82%[7],广州地区HPV高危型检出率14.2%[8],成都地区高危型HPV检出率16.96%[9],杭州地区高危型HPV检出率12.8%[10],这可能与各地选择的患者范围或检测方法等有所不同,各地卫生条件不同等具地域差异。本地区高危型HPV检出率为22.11%,比其他地区要高,可能由于研究对象是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不是健康体检筛查者,也可能跟本地区经济较落后,妇女卫生意识、个体的卫生状况差,孕次数多、分娩次数、流产次数多等有关。本地区亚型感染的主要型别是以HPV16型为代表的 A9组高危型HPV亚型,在402例HPV阳性例数中单一亚型分组感染101例,占65.7%,双重亚型分组感染26例,占16.8%,三重亚型分组感染27例,占17.5%。
各年龄段HPV感染分布情况,据文献报道,HPV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呈“U”形分布[10],即青年、老年感染率高,而中年感染率相对低,在本研究中,本地区受检妇女HPV感染率在16~25岁组稍高,26~35岁较低,46~65岁最高。可能是16~25岁组女性过早涉及性生活,卫生防护意识差,且宫颈上皮修复的功能尚未成熟,当性生活过早过频时,其感染率相对增加[11],26~45岁女性感染率相对较低,其原因可能是此年龄段的妇女机体免疫力强,生活稳定,有一定的免疫应答能力,感染处在抑制状态[12],感染率低。随着年龄增大,女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因此,普及两性性知识教育,加强女性卫生保健意识,进行针对性预防干预,如建议使用避孕套可有效降低感染率[14]。
70%~80%妇女在一生中都有可能感染HPV,而其中90%的妇女可通过自身免疫力将HPV清除[15],只有少数人会呈持续感染状态,成为患宫颈癌的高风险因素。妇女从HPV的最初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一般需要5~10年,在此期间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可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因此,对本地区妇女进行高危型HPV感染的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Graflund M,Sorbe B,Sigurdardottir S,et al. Relation between HPV-DNA and expression of p53,bcl-2, p21WAF-1, MIB-1,HER-2/neu and DNA ploidy in early cervical carcinoma: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J]. Oncol Rep,2004,12(1):169-176.
[2] 范晓霞,余晓,徐小敏. 1280例宫颈病变女性中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8):13-15.
[3] Lorincz AT. 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New alternatives and research[J]. Salud Publica Mex,2003,45(Suppl3):376-387.
[4] de Sanjosé S,Diaz M,Castellsagué X,et al. Worldwide prevalence and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DNA in women with normal cytology:A meta-analysis[J]. Lancet Infect Dis,2007,7(7):453-459.
[5] 赵连爽,陈静静,云科,等. 沈阳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布及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7):2280-2284.
[6] 肖传宇,李艳. 女性子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的基因分布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 12(17):2608-2610.
[7] 张继业,李晓娟,徐卫华,等. 海南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与亚型分析[J]. 海南医学,2015,26(10):1460-1463.
[8] 庾永基,廖日房,吴北湖,等. 广州市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型别的检测[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15):3072-3074.
[9] 聂双双,丁显平,陈祖翼,等. 成都地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年龄分布、多重感染及相关趋势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3026-3028.
[10] 邱莲,冯国芳. 2165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调查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20-22.
[11] Sellors JW,Karwalajtys TL,Kaczorowski J,et al. Incidence,clearance and predictor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women[J]. CMAJ,2003,168(4):421-425.
[12] 尧荣凤,赵旭鸿,李智,等. 不同年龄段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 检验医学,2014,29(7):708-711.
[13] 洪水清,毛勤尔,傅亚仙,等. 杭州市萧山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肿瘤学杂志,2010, 16(12):965-967.
[14] 殷玉明,张祖芬. 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0-14.
[15] 赵蓉,张为远,张淞文,等. 2006-2008年北京地区25~54岁育龄妇女HPV亚型感染状况的调查[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3):184.
(收稿日期:2015-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