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分子间间隔实验的巧妙改进
2016-05-14戚万友
戚万友
摘要:在初中化学里,分子间有间隔的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演示,并且有人对此实验进行一些改进,但存在着现象不太明显,药品浪费严重,误差较大等缺陷。本实验的改进,克服了上述缺点,不仅进行了微型化处理,实验的设计还相当巧妙。
关键词:微型化;分子间隔;实验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93-01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33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里对分子间间隔的演示实验虽然删除[1],仅仅以文字进行描述代替形象直观的演示实验,但老师还是习惯用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来演示。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混合后,液体的液面接近于200mL处,缩小的体积不够明显,学生难以观察清楚;另外,操作中需要两次取液,三次读数,实验误差较大,在实验过程中,量筒里会残留液体而损耗,从而学生对所做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而且药品用量太大,造成较大浪费。有人曾用容量瓶或滴定管做此实验,实验效果虽有改善,但是药品浪费还是很严重。在沪教版教材(2001年)的“活动与探究”栏目中[2],改用玻璃管做此实验,现象虽然直观明显,但还要用手指堵住开口的一端,颠倒数次。上面所有的改进实验都要用手指堵住,部分液体会沾在手上,造成不必要的实验误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对此实验进行微型化处理,巧妙改进,实验效果非常明显,现介绍如下:
一、仪器和药品
20cm长的玻璃管一支(一端封闭)、滴管、细铁丝、磁铁、剪刀、水(加两滴红墨水)、无水酒精
二、实验步骤及现象
1. 将细铁丝用剪刀剪成约1厘米长几小段,然后将细铁丝捆起来,放进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
2. 用滴管向玻璃管中先加入约一半体积的水(预先加两滴红墨水),然后再用滴管向其中加入无水酒精,直到加满为止,这时看到明显的分层现象。
3. 用磁铁在玻璃管的外面吸引铁丝慢慢的上下移动,直到酒精和水均匀混合为止,这时看到液面明显下降。
三、改进后的优点
1. 本实验巧妙地利用磁力进行搅拌,不需要用手指堵住一端,这样就避免水沾在手指上而造成实验误差。
2. 对实验进行了微型化处理,不需要量取液体的体积,避免读数造成的误差,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药品。
3. 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趣味性,实验现象直观明显,便于开展学生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9
[2] 王祖浩,王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0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