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构建
2016-05-14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
吉海涛 郭雨梅 郭晓亮
[摘 要] 指出在当前期刊数字出版的大趋势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办刊资源分散、重复建设严重、数字化发展缓慢,因此构建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势在必行。探讨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功能定位、构建思路、构成模块和盈利模式,并对其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试图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以推动其数字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数字平台 分学科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094-04
[Abstract] Published in the current issue of the digital trend,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publishing resources scattered, repeated construction is seriou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slow disadvantage behave more prominent,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to the discipline of th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 platform.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function positioning of sub disciplines of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periodicals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the digital platform, process, elements and profit model are built, and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analysis, try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use for reference for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university academic journals, promote the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niversity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Digital publishing Public platform
当今全球出版业的形态正在发生巨大而迅速的变化,数字化和集约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1]。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数字化大潮面前也在积极寻求对策。但目前各高校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绝大多数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阶段:或将期刊的数字版本全数交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这样的专门数字机构,自己只负责纸质版本的出版;或自己建设网站和微信平台等。但目前这种情况不仅会造成办刊资源上的浪费,也势必导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在数字化道路上无法走得更远。数字化时代,学术期刊应实现集约化数字出版。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学术期刊,仍然应该专注于内容生产,确保自己的内容产品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占有优势地位,这样才有利于保证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全、散、小、弱”的代表,办刊资源分散,内容同质化严重,精品期刊数量不多,急需进行资源整合,分工合作实现专业化、集约化发展,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从数字出版的角度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程度较之其他类型学术期刊更加缓慢,更加不适应数字化出版的要求,急需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整体数字出版水平,实现数字化集约出版及产业化发展。
分学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分学科期刊平台”)通过整合现有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资源,在按学科对期刊进行分类后通过构建的统一的数字出版平台进行出版,并且通过数字平台的统一运作最终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市场化运营。
1 分学科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分学科的学术期刊数字平台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是由各专业学会主办的专业期刊数字化平台,如中国地学期刊门户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等;二是由同时主办多种期刊的主办单位发起组建的专业化、数字化平台,例如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光学期刊网、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期刊网、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技期刊集群等[2]。此外,清华大学等10 所高校也都各自建立了独立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3]。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依托于中国知网的“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它突破了传统的一校一刊、各自为政的高校办刊模式,集中各高校的名刊资源,通过网络手段强化传播效果,实现建设高校权威专业期刊的目标,成为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典范[4]。
以上这些数字化平台大多实现了期刊编辑部的协同合作、出版资源整合、编辑人员交流学习、出版内容深度挖掘等。虽然目前大多数数字化平台还处在发展的探索期,但是代表了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化的发展方向。当然,现有专业化学术期刊数字平台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汇聚的资源量不够多。大多数数字化平台的加盟期刊数量有限,行业特色不鲜明,影响力较小。以最有影响力的高校系列专业期刊为例,它目前只集中了几十家名刊的资源。这也制约了它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没有实现真正的网络协同采编。上述各数字化平台中,绝大多数只提供各期刊的链接,作者在投稿时,只能选择一种期刊网站进行注册之后投稿,如要投向其他刊物,还需要重新登录平台连接至新的刊物网站再次注册投稿,未能体现专业数字化出版平台的便捷优势。对于加盟期刊来说也作用有限,因为除基本的展示宣传外,具体的出版工作各期刊的编辑还需要使用各个刊物自己的网站来实现[5]。(3)功能单一,技术不够先进。现有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大多仅仅是期刊网站汇总,并未在后台将各刊资源集成为专业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的检索和更为丰富的资源。(4)未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现有专业化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中只有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建立了经营机制,通过广告、宣传、会议等形式获取利润,其他数字化平台均没有考虑盈利性问题[6]。
因此,整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出版资源,建立分学科期刊平台,对于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分学科期刊平台功能定位
2.1 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为核心的学术资源汇集平台
数字出版时代,期刊出版仍然是“内容为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作为内容资源的提供者,在数字化平台中将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数字化平台应该把学术期刊作为核心资源之一,围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组稿、审稿、发行等环节展开工作。
2.2 提供多元化的数字产品
分学科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产业化运营。因此,数字化平台应努力为终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数字产品。除为用户提供学术期刊和论文产品外,数字化平台还可以增加图书、会议报告、工作论文等形式的信息产品。此外,通过数字化平台的社交网络功能,可以深度挖掘用户潜在的需求信息,并针对需求打造新的产品形态。
2.3 学术期刊和用户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平台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最根本任务是沟通期刊出版者和用户,使双方都能在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赢。分学科期刊平台是一个开放系统,平台内各利益相关者通过契约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集中优势资源,实现各方的分工和合作。
2.4 服务于科学研究全过程的信息平台
分学科期刊平台由3类主体合作运营:期刊出版方,期刊经营方,数字出版平台。其中数字化平台应该是独立的第三方,通过提供合作的网络平台和相应的服务运营实现价值增值。其核心价值应该是:通过服务集聚资源,实现价值整合和再造。
3 分学科期刊平台构建思路
在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构建中,上述3类主体可以再归并为两个基本部分: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作为技术提供方、最终产品发布方和最终产品营销方的数字化平台。
其中学术期刊编辑部是数字化平台的核心部分。它提供的优质作品是平台成功运营的基础和保证。基于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现状,简单地把各家学术期刊论文的电子版集结到数字平台进行统一出版这种方式对于提高期刊的总体质量和竞争力没有太大意义。要使数字化平台真正能达到整合资源、提升总体竞争力的目标,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各专业期刊编辑部所提供的必须是经过筛选之后重新整合的各学科优质论文资源。因此,分学科期刊平台构建的第一步,应该是成立或调整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这些编辑部一般由各专业领域的学科领导者发起和主导,可以是实体的或虚拟的,职能是把专业领域内各高校的论文重新组合,淡化文章来源,以专业期刊编辑部的名义统一出版专业期刊的电子版。这样集结起来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应该涵盖各个学科专业,最终目标是在各个学科专业领域通过的市场化运作把学术期刊做专、做强。
各学科专业编辑部的组成可有以下两种方式:(1)加盟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部都保持原有体制不变,依托于各自的主管和主办单位,各编辑部自行负责期刊纸质版的编辑和出版。每期定稿后,由各专业期刊编辑部择优选择该学科专业的论文电子版整合后通过数字平台进行发布。(2)各专业期刊编辑部统一进行文章的采集和编辑,完全以一个期刊编辑部的模式运行。编辑部内部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系统评价制度、专家审读制度、差错处罚制度等。各专业期刊编辑部采集加工后的稿件统一交由数字化平台进行数字发布。
在数字化平台内,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和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契约上的合作关系。数字化平台负责将各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的文章统一数字出版,并努力拓展终端客户需求,实现期刊数字产品的多渠道发布。同时,数字平台还可承接专业化学术期刊的广告业务。
4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构成模块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功能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服务于各专业期刊编辑部,实现对编辑部发布资源的统计分析,帮助其了解自身学术能力的数据接口; 另一个层面是服务于数字终端用户,采用分布式设置,不仅汇聚平台内部资源,同时也方便编辑部及其他合作者对互联网资源进行再加工或转载至其他开放的数字化平台。具体来说,平台应由3个功能模块构成。
4.1 学术内容资源模块
学术内容资源模块除了要为编辑部提供对少量资源的浏览和检索之外,还应该针对特定编辑部对数据进行个性化地再组织与分析,对资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使之转化成结构化的知识数据库,从而为编辑部形成优势内容方向提供高质量的参考依据,从而增加平台价值,吸引更多编辑部加盟。最终就有可能将该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者锁定在这个平台上,促成平台的良性循环。
具体地,学术内容资源模块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 投审稿系统模块、作者和专家库的共享模块、生产流程的整合和标准化模块、期刊出版元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模块、期刊论文的语义挖掘模块、学术搜索引擎的集成与应用模块等。
4.2 数字技术模块
分学科期刊平台是依赖于数字技术产生与发展的。借助数字化平台,作为内容提供者的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可以更深地挖掘学术资源的多重价值,发现不同用户对内容资源的需求,从而与用户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有利于形成具有良好竞争力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支撑技术主要包含系统架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实施3个层面。目前,平台的系统体系架构主要有B/S 和C/S 两种方式。硬件设施主要是指服务器,其结构主要分为机架式、塔式和刀片式3种[7]。每种结构又适用于不同环境,需要按照平台的需要自主选择。支持平台的软件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编辑出版应用软件等。还可以根据期刊数字编辑、发行等的特殊需求,自行开发或委托第三方开发一些新的应用软件,以完善和优化系统性能。
4.3 整合营销模块
整合营销模块主要是通过将内容资源按照市场需求整合包装,交由终端营销商进行统一营销。它将改变以往数字出版商与编辑部直接单一的合作模式,不仅在数字资源方面实现合作,也实现渠道合作、品牌合作和战略合作。整合营销模式的特点是以终端用户互动和分享数字内容为主。在这种模式下,无论是编辑部还是终端用户都将成为数字化平台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在保证用户获得更个性化服务的同时,可以使平台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平台的资源数量和品牌影响力也会得到快速增长。
5 分学科期刊平台盈利模式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产业化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说来,数字化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内容提供方提供的内容资源进行专业的数字化,形成具有特色的电子书、数据库和其他形式的产品。其中,最终产出的数据库产品既可整库销售,又可借助在线平台通过有偿查询或按需印刷等方式获取多种销售收益[8]。具体来说,分学科期刊平台的盈利模式可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内容盈利阶段。内容盈利模式是指数字化平台将内容提供者的内容资源进行加工后形成数字产品进行出售,从中获取利润的一种盈利模式[9]。这种模式是大多数数字平台的初期盈利模式,盈利方式包括内容收入分成、版权转让、产品销售等。
(2)广告盈利阶段。是指依靠免费或低价数字内容吸引受众,通过第三方广告主获取利润。它是数字化平台发展到一定时期开始出现的盈利模式[10]。这种模式与传统报刊的盈利模式有相似之处,都是通过销售读者注意力来获取经营利润。与传统报刊不同的是,数字产品的广告空间更广阔,投放更加便利和精准。
(3)品牌盈利阶段。是指通过销售数字出版的相关衍生产品或服务来盈利的一种方式[11]。这种盈利方式是在平台形成品牌之后发展出来的一种更高端的模式。它以期刊品牌为依托,利用企业品牌、内容、渠道等各种资源的市场价值,延伸相关业务,拓展上下游产业链。
6 分学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化平台保障机制
6.1 政府的引导与支持
分学科期刊平台的建设工作涉及诸多单位和部门,且与各方利益密切关联,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并获得政府的支持。政府的作用体现在:(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数字化平台发展进行规范与扶持。(2) 通过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方向。(3)通过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协调数字化平台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行为。
6.2 人力资源保障
人才是分学科期刊平台的重要支撑,也是平台成功运作的关键。目前,数字化平台的发展急需既精通期刊出版又通晓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主要包括数字产品生产加工人才、数字产品策划研发人员、平台运营维护人才等。
6.3 完善的契约机制
在分学科期刊平台内部,在由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整合资源形成专业期刊编辑部的过程中,需要有完善的契约保障并约束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及专业期刊编辑部的合作。在各专业期刊编辑部和数字平台之间,也需要通过契约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包括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分成方式、违约的处罚方式等[12]。完善的契约机制也是分学科期刊平台的重要保障。
注 释
[1] 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数字化背景下学术期刊融合发展研究[J].编辑学报,2015(1): 75-77
[2]杨春兰,李文竹.学术论文数字发布平台: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的未来?[J].中国出版,2015(3):46-49
[3] 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等.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 60-64
[4]刘天星.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发展之路探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6): 754-759
[5]魏常友,罗维.基于云服务的科技期刊管理与发布模式[J].编辑学报,2013(4): 372-374
[6]黄敏.关于新形势下出版企业科技期刊集群发展策略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2(5): 461-465
[7]李红.我国数字化专业科技期刊集群的形成与发展[J].编辑学报,2015(4): 323-326
[8]司静辉,张秀梅,程煜华.构建开放式学术期刊数字化平台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 421-427
[9]刘肖,董子铭.内容、平台、多元总合——数字出版盈利模式研究综述与思考[J].中国出版,2012(3): 26-29
[10]畅榕,陈丹.数字化平台的建构模式与运营机制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2(2): 57-60
[11] 李红,盛宇,褚丽丽.基本IDEFO模型的中国专业数字化期刊集群的出版模式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2): 4-12
[12]吉海涛,郭雨梅,郭晓亮.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机遇、挑战、对策[J].编辑学报,2015(5): 412-415
(收稿日期: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