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报在非时政期刊改革中的策略

2015-01-06温泽宇厉艳飞

科技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定位改革

温泽宇 厉艳飞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高校学报和改革开放初相比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有必要切实采取各种措施,在争取宏观政策的同时,不断地推进期刊的改革和发展。探索高校学报在非时政期刊改革中的新思路,即在期刊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转变经营模式,逐步实现高校学报的网络化、信息化、集团化和国际化。使高校学报在提升学术质量的同时,更好地为国家科研创新服务,长期保持健康稳定地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报;改革;定位;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志码.A

我国大学学报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办刊历史。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国内的一些知名大学也开始创办学报,那时大学创办的学报在办刊宗旨、编辑机构方面,已经比学报的初期创建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那时候科技信息的交流主要是在大学校内,学报是由大学的校方投资主办,发表全校师生教学、科研成果,是高校师生的学术园地;学报的经费由大学提供,学报的领导权是以校长为首的一些学者组成的编委会,来负责学报发表稿件的鉴审工作。

回首一百多年来高校学报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报随着高校科研的提高和探讨,学术水平飞速提高,不仅为我国的科技信息进行了传播,而且也为培养人才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随着“十二五规划”对我国出版体制的改革,暨非时政期刊改革,也必定使高校学报面临新的变革。目前高校学报的发展跟不上高校发展的需要,要想使高校学报在学术水平上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填补高校学报成为世界权威期刊的真空,创办打破校域界限、高校一流专业期刊已成为高校学报工作者的迫切需求。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的体制问题束缚了其发展,改革的方向探索还存在很大的困惑。

目前,国内期刊人提出的改革思路也很多,如仲伟民等从高校学报历史、传统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适应改革的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报体系——“两分开”,即纸质学报与数字学报分开、学报编辑与学报出版分开。张海宁等提出从发展高校学报的内涵出发,提高学报的质量和竞争力,从而适应期刊发展的规律,从而适应和推进高校学报的改革。姚文兵则提出高校学报应在改革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和职称制度的同时,改革目前的计划管理体制,形成政府监督下的市场为导向的、办刊多元化的学术期刊出版系统。这些观点虽然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学报改革策略进行了探索,但都不是很全面,因此本文从我国高校期刊所面临的问题人手,探索了高校学报改革的更为全面的策略与思路,使高校学报在提升学术质量的同时,能更好地为国家科研创新服务,从而推进高校“精品期刊”的建设。

1 高校学报改革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简称《办法》)该《办法》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专门针对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报刊编辑部,通过改革破解报刊业“小、散、滥”的结构弊端,实现报刊业整体转型升级。其中对高校学报要求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根据其自身发展,可并入本校新闻出版传媒企业、可转为期刊出版企业、可并入其他新闻出版传媒企业或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改革的初衷毋庸置疑,从长期来看改革高校学报编辑部是必要的,但从近期来看,将高校学报编辑部列入改革对象,并不利于学术期刊的繁荣发展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如果直接采取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改革,将会直接导致高校学报的灭亡。这些都是由高校学报的特点和现状所决定的。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我国高校学报在数量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CNKI收录10059种期刊中,高校学报有2175家,这表明我国已成为了高校学报大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少同类学术期刊的经营已由完全的事业单位转变为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已经前进了一步,但我国的高校学报仍然没能适应当代发展的要求,大部分还是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缺乏动力,存在着保护惰性,创新不足,致使大部分高校期刊都很赢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高校学报的经营情况看,除少数高校学报外,我国高校学报的总体经营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大多高校学报还是依托本校的“小本经营”,又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使高校学报在学术交流中闭关白守,又没有发挥高校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优势,使大量的稿源外流到社会上的学术期刊中,而这些期刊又没有严格的审稿制度,不能起到培养作者的功能,只是起到交钱发论文的结果,使学术腐败的风气在学术界蔓延。二是由于长期受事业体制的过度保护,使高校学报在办刊中没有紧迫感,不能有效利用广告功能,也不能发挥高校学报纸版印刷、发行获得的经济效应,国内的高校学报的印刷纸版定价大都在15元左右,广告费报价也只介于5000元~10000元之间,整体经济效益偏低。显然,高校学报的办刊理念模糊,该改革、创新的难以形成有效的支持,该推向市场的不能推向市场。三是从高校学报质量上看,高校学报大都是季刊或双月刊,资源明显不足,因此,对于一般水平的论文,又人为的设置了规则,对于研究生撰写的论文,高校学报一般会以版面费资源紧张为由,使研究生得不到机会修改,也就失去了通过、发表的机会,致使高校学报轻易就失去了这部分群体的支持。这也是促使许多高校师生投稿国外优秀期刊的因素之一。四是从期刊评价体系来看,高校学报不要说与发达国家的高校学报存在较大的差距,就是在国内的评价系统面前,高校学报也同其他的科技期刊有较大的差距。高校学报进入国际三大检索系统的很少,就是进入我国的CSSCI、CSCD和中文核心系统的高校学报总体数量也不多。国际三大检索系统进入少是由于高校学报大都属于综合类期刊,而非专业性期刊,没有优势,而高校学报不能进入CSSCI、CSCD和中文核心系统,则主要还是由于高校学报论文的“影响因子”偏低造成的。虽然我国现行的期刊评价系统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各个系统各自为政,缺少权威的评价体系,但这些评价系统还是学术界广泛认可的评比标准,课题的申请和结题、职称评定、研究生毕业、高校排名等都和上述的检索系统收录的期刊息息相关。由于高校学报“影响因子”整体偏低,使大批的高校学报还不能进入这些系统,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学报在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学术影响力,可读性和参考价值差。因此,高校学报要走精品期刊之路还是个漫长的过程,任重道远、迫在眉睫,亟需从各个层面深化改革,寻求适应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

2 高校学报在非时政期刊改革中的策略选择

2.1期刊科学合理定位

不同类型的大学,他们各自学报的学术水平自建刊以来就与各自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紧密相关。从某些方面上来说,高校的科研实力也代表了高校学报的学术质量。所以,在高校学报创新发展中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估所在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自己学报的实力,合理定位。可将冲击国外的三大检索系统作为终极目标,将冲击国内的CSSCI、CSCD和中文核心期刊作为短期目标,步步为营,逐步实现。诚然,尽管一些高校学报距离冲击国内的CSSCI、CSCD或中文核心期刊仍还有很大差距,但其还是可以利用本高校的天然优势,依托本校的学科特色和专家梯队,办特色期刊,渐进式的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提升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关键要持之以恒,这需要编辑、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高校学报应借助自己的优势,形成一套优秀的专家团队和特色的作者群体,先从办“专”刊人手,由“专”向“精”推进,逐步完成精品期刊的打造。

2.2在思想上转变学报经营理念

高校学报隶属于高校,由高校主办,在非时政期刊改革中,国家虽然已规定: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编辑部,按照中央另行出台的改革办法执行。换句话说高校可以暂不参与出版系统的转企改制,但高校学报也要开拓思想积极创新,提高编辑人员办刊的主动性,逐步转变多年来事业单位体制下的办刊机制和办刊模式。长期以来高校学报编辑人员早已形成了“顺其自然”“理所应当”的思维定势,本着学校办刊学校出钱的原则,不愿打破事业单位性质的“铁饭碗”,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形成了惰性。只有打破这种多年形成的个人利益保护行为的惯性意识,才能在出版改革大潮中站稳脚跟,开拓进取,实现高校学报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笔者认为要想转变这一思想模式,要从学报的隶属关系入手,改变经营管理模式。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将“利”字放在重要的位置,提高学报的经济效益,将高效学报渐进式地推向市场,使高校学报摆脱少盈利或不盈利的怪圈。提到“盈利”可从三方面人手:一是增加发行收入。发行收入应为期刊的主要收入,但高校学报出版周期长,双月刊和季刊占高校期刊的80%以上,读者全体相对固定,受众面较小,因此发行量较小,70%的高校学报发行量在1000册以下。因此积极的宣传高校学报,增加读者数量和订阅数量,是增加期刊收入的重要方面。二是增加广告收入。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高校学报主要是按计划运行,高校学报主要是交流,虽然有的学报也借助邮局作为发行渠道,但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至于刊登广告,更是许多高校学报不想做,也难以做的事,因为高校学报发行量小也很难有企业想在想在高校学报上作广告。除少数医学类期刊广告经营较好以外,总体上说,高校学报的广告经营现状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增加期刊的广告收入,是增加营业收入的重要手段。三是增加品牌经营性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包括会议费、培训费、版面费、审稿费、赞助费和围绕期刊品牌进行的延伸服务费收入。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学报都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以补充办刊经费,除少数期刊组织培训、会议外,大部分期刊尚未开展相关经营类活动。因此增强品牌形象建立,增加品牌经营性收入是增加期刊收入的重要补充。

2.3积极争取政策扶持

高校学报的改革提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_T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政府主管部门不能袖手旁观,或直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改革,而是要做好调研,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不能盲目的让高校学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要提供一个完善的市场和法律环境,保障高校学报的健康发展。高校学报的发展离不开主办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帮助与支持,高校学报要在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通力协作,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在税收方面,可争取非盈利性期刊税收费用减免;在基金资助方面,可引导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明确论文成果在高校优秀学报上首先发表,让政府这个政策杠杆向高校学报倾斜,帮助高校学报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2.4推进高校学报数字化、信息化

数字化、信息化正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状态,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发行量不大的高校学报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学报已经实现了期刊的网络检索,但网络平台还处于运营的初级阶段,还难以向读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高校学报完全可以将其报道领域和学术研究作广作深。高校学报的作者和读者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其更倾向于借助互联网方便、经济、快捷的服务,而不仅仅简单依赖纸质媒介。随着作者和读者对网络的依赖性的日益增强,互联网正在逐渐成为信息交流和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因此建立一个网络出版数据库将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数据库不是像“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那样,简单的将各个大学不同专业的期刊挂到其网络平台上,而是要形成一个以专业为基础的综合数据库,并为各细分专业的相关读者对象提供网络服务,为读者量身定做服务项目以及定制个性化、专业化的网络出版平台。这种出版方式既是一种小众化的、有一定专业深度的横向联合,也是专业内容更丰富、信息服务更细化的出版模式。这种专业的综合数据库一旦建成,势必会受到科研工作者极大的欢迎。

2.5推进高校学报集团化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数量多,很多高校还有多种学术期刊,但都规模小,大多以编辑部为单位,每个部门只有几个人,还是传统“小作坊”式的经营方式。这样的期刊缺少合力,让他们走向市场走向国际是不现实的。高校学报应尝试集群推进模式,将多个期刊整合重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好由主管政府牵头,将多家学报联合成立出版集团,形成集团集群效应。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就是成功整合的集团案例。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统分结合”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分”是各编辑部分别负责各个杂志的采编、广告承揽、美术制作、经营业务拓展等工作,尤其是让各个杂志自己掌握经营自主权;“统”则是公司对资产财务、人力资源、发行印刷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从总体上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有利于从整个公司层面进行资源调配,实现了整体效益最大化。有条件的高校学报应效仿卓众出版的改革模式,实践学报的集团化整改。

2.6推进高校学报国际化

目前我国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小,进入国际三大检索系统的也较少,与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极不相称,高校学报应积极推进高校学报的国际化。高校学报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学报国际化,短期来看还困难重重。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还是语言障碍,由于语言障碍导致高水平的论文流失到国外期刊。要打破这一阻碍学报发展的“框框”,高校学报应增加本刊英文稿件的载文量,更可尝试与国外期刊合作,联合办刊,尝试合作办刊的机制创新。高校学报根据自身定位不同,可考虑两种合作模式尝试:一是可探讨与一些国际知名期刊的编委会合作出版“专刊”。办“专刊”不必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注重社会效益。目的是推进我国高科技水平论文的及时发表和传播,了解先进的国际出版模式,学习国际出版知识及办刊经验,此举有利于编辑人员编辑水平的彰显,扩大自身的影响。二是可将学报与国外出版合作,借助国际出版社的平台,扩大期刊国际化影响和地位,尤其对于英文版期刊,这种合作更容易。既打破了语言障碍,又与国际先进水平期刊接轨,学习运用、掌握国外的办刊模式与运行机制,有利于用国际“口吻”出产品、出精品,从而创高校学报品牌。

3 结语

高校学报在非时政期刊中的改革是关系到高校学报生死存亡的大事。不仅关系到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更关系到高校编辑队伍、作者队伍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学报的改革不单单需要每个从业者的努力,还需要政府、主管单位、主办单位、期刊领导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和支持。高校学报只有在自身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创新改革思路,转换经营模式,走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道路,才能实现高校学报的繁荣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高校学报一定会有所突破,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编辑:徐状]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定位改革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