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714—2015参考文献新标准的不足及修订建议
2016-05-14余丁
余丁
[摘 要] 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在继承旧标准的基础上,对诸多条款作了修改、调整和补充,但仍然存在不足甚至错误。本文对此作详细分析,并给出修订建议,以期促进新标准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GB/T 7714-2015 文献 著录规则 修订建议
[中图分类号] G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6) 06-0045-05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heriting the old standard, many articles have been revised, adjusted and supplemented by GB/T 7714-2015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and mistakes.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 revision suggestions are given. It is hoped that this paper will contribute to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ew standard.
[Key words] GB/T 7714-2015 Documentation 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vision suggestions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1](本文称旧标准)已经实施10年,其中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尤其是网络和电子资源引用和著录的需要。为此,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2](本文称新标准)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旧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5年5月15日发布,2015年12月1日实施。但是新标准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甚至错误,本文对此作详细分析,以期对读者掌握新标准有所帮助,同时对促进新标准的进一步完善有所贡献。
1 术语与定义
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定义为:针对数字资源的全球唯一永久性标识符,具有对资源进行永久命名标志、动态解析链接的特性。定义中没有解释“数字对象”和“数字资源”以及后文大量出现的“电子资源”之间的异同。而从新标准全文来分析,这三个术语并无本质差异,故应该作一定说明,否则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2 著录项目
新标准规定参考文献设必备项目和选择项目,而在示例中,诸多必备项目并未出现。规则与示例间不能对应,但新标准没有作出说明。
第一,著录项目中的其他题名信息后没有注明“任选”二字,就意味着其他题名信息为必备项目,但在示例中缺少其他题名信息的例子比比皆是。事实上,大部分参考文献的著录信息源本身就没有其他题名信息,所以应在其他题名信息后加上“任选”二字。再者,8.2.3节中这样描述:“其他题名信息根据信息资源外部特征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其他题名信息包括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专利号,报告号,标准号等。”既然已明确提出“其他题名信息根据资源外部特征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就更应该加上“任选”二字。
第二,著录项目中的引用日期后没有注明“任选”二字,就意味着引用日期为必备项目,但实际上引用日期只针对电子资源,非电子资源不存在该问题,所以也应在引用日期后加上“任选”二字。
第三,著录项目中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后注明“(电子资源必备)”,就意味着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对于电子资源而言为必备项目,但实际上在大部分电子资源示例中都无该项目,只有少数示例出现。所以应将“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电子资源必备)”修改为“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任选)”。实际上,诸多年代较早的电子资源的信息源根本就没有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也就不可能著录该项目。
第四,著录项目中的电子资源的更新或修改日期后没有注明“任选”二字,就意味着更新或修改日期为必备项目,但很多示例缺少更新或修改日期。
笔者建议明确说明:著录项目应该与著录信息源本身保持一致,根据信息资源外部特征的具体情况决定取舍,著录信息源本身包含的著录项目列出,缺少的著录项目可酌情省略。
3 著录格式
新标准中所有文献类型的著录项目条款中都没有列出“文献载体标识”项,但在著录格式条款中都出现了该项,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条款不对应。
以专著为例,其著录格式为: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但是其著录项目条款中没有“文献载体标识”项,所以无法判断“文献载体标识”为必备还是选择,是否只有电子资源才列出,纸质文献载体是否需要列出,如果需要列出那么标识代码是什么(附录中没有)等问题。随着时代发展,纸质文献载体的比例逐步下降,有必要分配纸质文献载体标识代码。此外在8.2.2节中指出“电子资源既要著录文献类型标识,也要著录文献载体标识”,但没有指出当电子资源的文献类型标识省略时(因为是任选),文献载体标识是否也同时省略。
4 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中的遗漏
关于专著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关于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以上著录格式中的“析出文献题名”应该修改为“析出文献题名:析出文献其他题名信息”。其实在示例中就出现了析出文献其他题名信息,如:
[1] 周易外传:卷5[M]//王夫之.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院,2011:1109.
[1] 袁训来,陈哲,肖书海,等.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J].科学通报,2012,55(34):3219.
[2] 余建斌.我们的科技一直在追赶: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N/OL].人民日报,2013-01-12(2)[2013-03-20].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5-02.htm.
5 析出文献著录格式中关于文献类型标识的位置
对于析出文献,无论旧标准还是新标准,均要求文献类型标识出现在析出文献题名后,长期以来并无争议。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做法,因为文献类型标识是对出处项(如专著、连续出版物)类型的说明,而不是对析出文献的说明,所以应该将文献类型标识放到出处项后。无论是国际标准还是我国国家标准都应该修正。如:
[5] 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C]//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
文献类型标识C说明的是“中国图书馆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的文献类型为“会议录”,而不是要说明“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类型为“会议录”。事实上“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只是“中国图书馆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中析出的一篇文章。笔者建议改成如下形式:
[5] 贾东琴,柯平.面向数字素养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C].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45-52.
同理,对于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如:
[1] 袁训来,陈哲,肖书海,等.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J].科学通报,2012,55(34):3219.
不妨改为:
[1] 袁训来,陈哲,肖书海,等.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科学通报[J],2012,55(34):3219.
6 当“卷”缺失时“(期)”前是否需要“,”
新标准关于连续出版物的著录格式为: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关于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的著录格式为: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
两则著录格式都表明在“卷(期)”前的标识符号为“,”,但没有明确指出当“卷”缺失时“(期)”前是否需要“,”。不过从诸多示例中可以看出此种情况下“,”被省略了,如:
[2] 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学通讯[J].1957(1)-1990(4).北京:北京图书馆,1957-1990.
[1] 熊平,吴颉.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谈如何构建药品流通的良性机制[J].中国物价,2005(8):42-45.
当采用顺序编码制时,上述方式并无不妥,但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就显得不妥,如:
杨宗英,1996.电子图书馆的显示模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24-29.
该示例中的“中国图书馆学报”属于“连续出版物题名”,而“(2)”属于“年卷期标识与页码”,分属不同的著录项目,使用“,”分隔似乎更合理一些,即改为:
杨宗英,1996.电子图书馆的显示模型[J].中国图书馆学报,(2):24-29.
笔者建议,当“卷”缺失时“(期)”前的“,”不能省略。
7 对类似“(哲学社会科学版)”情况中的“()”的质疑
请见新标准中的示例:
[2] 常森.《五行》学说与《荀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0(1):75.
[4] 李幼平,王莉.循证医学研究方法:附视频[J/OL].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2010,4(3):225-228[2014-06-09]. 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6658332
上述示例中的“(哲学社会科学版) ”“(电子版)”,以及常见的“(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等中采用的标识符号“()”不妥。因为在标识符号的使用细则中明确规定:“()”用于期刊年卷期标识中的期号、报纸的版次、电子资源的更新或修改日期以及非公元纪年的出版年。上述示例情况均不在“()”使用范围内。笔者认为有四种方式解决该问题。
第一,与著录信息源一致,“本身是什么符号就写什么符号”,如“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的信息源本身就使用“()”;如果著录信息源本身的两个项目间没有任何标识符号,则使用空格,如“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的信息源本身没有任何标识符号,使用空格即可。
第二,将此看作“版本项”而采用“.”,类似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第三,将此看作“其他题名信息”而采用“:”,类似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第四,将此看作连续出版物题名的副标题,同时引入破折号,类似于“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因为破折号不属于标识符号,不会引起误会。
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方式,因为第一种方式尊重著录信息源原貌,不改变题名的表达方式。必须强调的是,在同一作品中只能采用其中一种方式,切不可混用。
也有观点提出,可将“()”看作连续出版物题名的一部分,而不看作标识符号,则可保留“(电子版)”“(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的表达形式,类似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这样既有利于所有文献的体例统一,又可减少工作量。这勉强可看作是一种变通方式,笔者持保留态度。
8 专利文献
新标准取消了“专利国别”项,笔者对此深感疑惑,认为极不妥当。第一,不同国家专利号的编码标识方式不同,不标注国别不便于辨认。第二,专利具有地域性,即“在哪国申请得到哪国保护”,同一项专利要在不同国家得到保护,必须分别向不同国家申请。所以新标准取消该项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即使是对ISO 690:2010[3]的借鉴,也应该根据“非等效”原则进行适当扬弃。
9 标识符号
新标准对标识符号的含义作了解释:标识符号不同于标点符号,标识符号为前置符,而标点符号为后置符。然而新标准没有对标识符号的形式作详细解释:标识符号是半角还是全角?是英文状态还是中文状态?是占半字还是占全字?是什么字体?甚至标识符号在形式上就与标点符号不相通,是另起炉灶?在实际的著录工作中,标识符号的形式对于写作、编辑、校对、排版等都是极其重要的,但笔者发现新标准自身的标识符体例也不统一,如:
该例中的其他题名信息前的“:”占位大小明显不一致。再如:
页码前的“:”占位大小也明显不一致。
10 著者的著录方式
(1)新标准没有明确指出是否著录著者的朝代、国籍及其标识符号,但从示例可以看出,著者的朝代、国籍不著录。
(2)欧美个人著者,其姓全部著录,字母全大写,名可缩写为首字母,省略缩写点。经考证,姓全部著录且字母全大写为ISO 690:2010的要求[3]。
(3)旧标准中的“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中国著者姓名不得缩写”,在新标准中更改为“依据GB/T 28039-2011有关规定,用汉语拼音书写的人名、姓全大写,其名可缩写,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这段描述含有三层意思。
第一,姓全大写,名既可缩写也可全部著录,如LI Jiangning和LI J N都是允许的(原题为Li Jiangning)。
第二,此项规定的依据是GB/T 28039-2011[4]。笔者仔细研究GB/T 28039-2011后发现,该标准没有严格规定姓必须全大写,其中大多数条款规定只需首字母大写,只有个别特例中可全大写也可首字母大写(比如国际体育比赛和护照)。该标准也没有明确的有关“参考文献”的条款,最接近的条款为“5.1.5 中文信息处理中的人名索引,可以把姓的字母都大写,声调符号可以省略”,同样没有严格规定必须全大写,措辞上采用“可以”,所以将此条款作为依据也很勉强。笔者认为,“为了使汉语拼音人名与欧美人名保持形式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才是“汉语拼音姓全大写”的妥当依据。
笔者从事了十余年出版工作,翻阅了大量国外出版社的英文原版专著,绝大部分参考文献中姓首字母大写,其余部分小写。国内的专著和期刊等情况类似。此外,正文引用著者姓氏时也是首字母大写,其余部分小写。笔者认为,尽可能与国际标准ISO 690:2010一致,采用“姓全部著录且字母全大写”的原则,不过也允许采用“姓首字母大写,其余部分小写”的原则。但全文必须统一采用一种原则。
11 西文题名的著录方式
新标准6.5指出:“西文期刊刊名的缩写可参照ISO 4的规定”[5],此外给出示例J Math & Phys和Br Med J,省略缩写点。但以笔者多年的编辑经验,刊名缩写容易混淆且不易辨识(尤其是年代久远的期刊),使用全称为佳。
西文题名大小写规则对于著者和编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新标准没有对西文题名的大小写作明确规定,只是通过所有示例表明: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按照自身规则著录的专有名词除外),书名、刊名、报纸名等任何文献都照此执行。笔者认为有以下不妥。
第一,这与新标准6.6相矛盾。6.6指出:“著录西文文献时,大写字母的使用要符合信息资源本身文种的习惯用法”,也就是说信息资源本身是大写,著录时应采用大写;信息资源本身是小写,著录时应采用小写。显然新标准没有很好执行6.6的这条建议,而将其简单化为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第二,事实上绝大多数图书、期刊等封面题名的实词首字母为大写,所以新标准也与事实相悖。
第三,ISO 690:2010也缺乏针对该问题的明确条款,只是在示例中表明刊名的实词首字母均统一为大写,但书名、析出文献题名的大小写比较混乱,没有统一,找不出规律。
可见,很难找出明确的条款约定西文题名的大小写规则,对于如此重要的问题,不知是标准制订者遗忘了,还是有意留给标准使用者更大的选择权。笔者建议,在同一作品中采用一种规则,全文统一。
此外,西文刊名采用斜体和期刊的“卷”采用黑体两种情况也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做法,尤其在某些学科领域、某些著名期刊中,由于历史传承和行业习惯根深蒂固,不能贸然认为是不规范做法,新标准也应该加以说明。
12 对参考文献表的疑问
在“9 参考文献表”中新增条款“引文参考文献既可以集中著录在文后或书末,也可以分散著录在页下端。阅读型参考文献著录在文后、书的各章节后或书末”。笔者对该条款有两个疑问:引文参考文献难道不能著录在书的各章节后?阅读型参考文献著录难道不能著录在页下端?
13 顺序编码制文献的标注方式
(1)新标准新增脚注方式编码,规定“如果顺序编码制用脚注方式时,序号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圈码”;如果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用计算机自动编号时,应重复著录参考文献,但参考文献表中的著录项目可简化为文献序号及引文页码”。同时指出计算机自动生成圈码的方式不适用于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的情况,但是没有给出该情况的解决方案,可见计算机自动生成圈码的方式不具备普适性,需要谨慎使用。笔者认为使用“[]”方式更妥当,事实上该方式也能实现计算机自动编码。
(2)新标准中分别给出了“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和“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的标注方法,但是没有给出二者的重叠,即“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和“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出现在同一位置时的标注方式,如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下列情况: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理论和方法的、以主动式微波传感器为核心的天基雷达系统[13-14];[15]1803;[16]333。……它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获取地表三维地形[15]1804;[16]335、微小变化[15]1806;[16]338或地物属性[15]1808,[16]339-340,[17],因此具有较高精度[15]1811-1812,[16]342 ,[18-20]。
该示例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不同文献间使用何种标识符号,是“;”还是“,”或者其他?第二,如果同一行中有多处文献标注,而且文献标注过长,那么换行很可能发生在上角的文献标注处。由于上角作为整体是禁止换行的,如果通过调整字距两端对齐,则字距太稀疏。这样的排版问题很难处理。
14 著者–出版年制文献的标注方式
如果将上例改成著者–出版年制: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是一种基于干涉测量理论和方法的、以主动式微波传感器为核心的天基雷达系统(王超 等,2002;廖明生 等,2003)(Gens et al.,1196)1803 (Paul et al.,2000)333。……它以合成孔径雷达复数据提取的相位信息为信息源获取地表三维地形(Gens et al.,1996)1804 (Paul et al.,2000)335、微小变化(Gens et al.,1996)1806 (Paul et al.,2000)338或地物属性(Gens et al.,1996)1808(Paul et al.,2000)339-340(Bamler et al.,1998),因此具有较高精度(Gens et al.,1996)1811-1812(Paul et al.,2000)342(Hanssen et al.,2001)(王青松 等,2012)(Freeman et al.,2000)。
该示例反映出三个问题。第一,同一个“()”内的不同文献间使用何种标识符号,是“;”还是“,”或者其他?不同“()”间使用何种标识符号,是“;”还是“,”或者其他,或者不使用任何标识符号?第二,类似于顺序编码制,也会出现排版问题。第三,文献标注篇幅超过正文,有喧宾夺主的感觉,不利于阅读。
15 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
(1)附录“表 B.1”第三行的“会议录”应改成“会议文集”,与正文一致。
(2)新标准没有规定学位论文是否区分博士论文还是硕士论文,而在现行国内外出版物中,为数不少的情况是要区分的。
(3)新标准增加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等文献类型很有必要,比如法律法规在过去很难找到相应的文献类型,现在可归为档案(A)。但法律法规归为档案(A)有点勉强,故有些出版单位将其归为其他(Z)。不同出版单位意见不一致,恰恰暴露出新标准还是不够细化和明确。再比如,尚未成为标准(S)的行业规范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文献类型。
(4)“舆图(CM)”改为“地图(CM)”为佳。《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解释:
舆图:<书>地图(多指疆域图);疆域:国家领土(着重面积大小)。
地图:说明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的图,上面标着符号和文字,有时也着上颜色:军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张~。
可见,舆图同地图,且为书面语,强调国家领土的面积大小。地图的意义更广泛,除表明国家领土外,还可意指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分布情况,如植被分布地图、地形分布地图、气候分布地图、矿产分布地图、资源分布地图、产业分布地图、人口分布地图、路网交通地图、国际贸易分布地图、国际航空航海地图、古代历史发展地图等。所以,“地图(CM)”更具广泛性和通用性。
注 释
[1]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
[2]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3]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Guidelin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NEQ:ISO 690:2010[S]
[4]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5]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ules for the abbreviation of title words and titles of publications: ISO 4[S]
(收稿日期: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