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分同义译名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2016-05-14郭伟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外来词使用率

郭伟

摘 要:随着语言接触和语言发展的需要,汉语从外族语中吸收借鉴了很多外来词汇。由于翻译类型的不同,对于同一概念,出现了同义译名外来词的语言现象。本文选取部分音译词、意译词作为语言考察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考察公众对同义译名外来词的选择和使用情况。并通过分析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探讨人们语言选择和使用的差异问题。

关键词:同义译名;外来词;使用率;语言选择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汉语引进外来词语的方法,不外是采用或交叉采用音译、意译、和借形这三种方法。①外来词的类型一直是外来词研究的一个焦点,特别是意译词的归属问题,直到现在学界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中,我们尚且不探讨意译词是否属于外来词的问题,仅将其作为外来词译名的一种方式,对其使用状况进行社会调查。

根据汉语的特点,外来词产生了几种不同的类型,不少外来词有同义译名,即来源和意思相同而翻译类型不同的词。其中音译词与意译词的同义译名形式对比起来,可做一组对立组。通过筛选,本文选取人们熟知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同义译名外来词进行社会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音译词—意译词比较组如下:

摩登—时髦,拷贝—复制,秀—表演,粉丝—迷,镭射—激光,迷你—微型,香波—洗发水,维他命—维生素,麦克风—话筒,的士—出租车。(共10组)

一、音译词与意译词

很多社会语言学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会导致不同人群所使用的语言产生差异。一个外来概念,相当于一个语言变项,不同翻译类型所产生的同义译名外来词,则是这个语言变项的不同语言变式,各种变式和社会结构、社会群体都有相应的对应关系,社会变式的不同是造成语言选择的重要因素。现代社会产生的新词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外来词,同一个社会上的不同阶层使用外来词的习惯自然不同。调查各个阶层使用外来词的情况,可以初步考察外来词使用和社会阶层之间的相关性。

(一)调查结果分析(见表1)

根据表中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初步得到以下推论:

1.音译词与意译词相比,公众更偏向于选择使用意译词。这与汉语语素单音节化、汉字的表意要求、汉民族认知语言的心理倾向都有很大关系。

2.早期音译词正逐渐被意译词所取代。实际上,音译是外来词收容方式中最常用的方式,但音译词在汉语中的生命力较低,被其他译名代替的可能性很高。早期音译词,如香波、摩登等,在进入汉语之初的使用率很高,但随着意译词的出现,目前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基本已被意译词取代。

3.在语言使用中,音译与意译并存的现象普遍存在。语言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同样体现在音译与意译的竞争和选择中。二者在共时状态下相对稳定的对立存在,意译往往略占上风,但也不乏音译“回潮”的的现象。在不同时期,受语言使用习惯和言语潮流的影响,音译词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频率极高,如粉丝、秀等。

(二)性别差异

1.对于较早引进的外来词,大部分被调查者都选择使用意译词,所以在性别方面差异不大,男性和女性目前都偏向选择意译词。

2.对于新引进的外来词,在选择使用中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拷贝—复制、秀—表演,这两组词,音译和意译的使用率差别不大,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男性多使用“复制”、“表演”,而女性则多使用“拷贝”、“秀”。

性别是影响语言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的词汇选择存在性别差异,许多差异都是由社会化活动引起的。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不同,社会分工不同,语言的选择上也有所不同。男性略偏向选择更符合汉语规则、更正式的意译词,女性则倾向选择时尚、前卫的音译词。

(三)年龄差异

在18—60岁之间选择不同年龄段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见表2)

因为对“香波”、“摩登”等词的使用率过低,无法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年龄差异方面,我们只选择以上7个样本进行考察。通过问卷数据我们发现,年龄差异与语言选择存在一定关联性。

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以下推论:

1.早期引进的音译外来词,多数为51-60岁的年龄段选择使用。在外来词引进初期,音译是主要形式,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音译外来词相对活跃。但在同意译词的竞争中,人们多倾向选择更加汉语化的意译形式,音译词也逐渐退出人们的言语生活。而只有51-60岁年龄段的人,仍保持当时的语言习惯,没有重新进行语言选择,相比之下,18-50岁年龄段的人更愿意接受意译形式,且已习惯这种词汇表达。

2.对于新出现的外来词,18-25岁的年龄段普遍倾向音译词。这一类词形成的时间不长,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时尚性的价值色彩,极大满足了这一年龄段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因为18-25岁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把使用音译词看做一种潮流、一种时尚,而其他年龄段的人则会交叉选择汉语中的音译与意译表达,语言使用态度相对模糊。

二、总结分析

现代汉语外来词的同义译名形式,在共时状态下相对稳定地对立存在,为人们的语言生活提供了更多选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性别、年龄等社会因素同语言的选择有很大的关联性。

性别方面,男性在实际语言选择和使用中,多用意译词;而女性则选择音译词和字母词。年龄方面,年轻群体更愿意接受语言中的新鲜事物,倾向于新兴音译词,这也是年轻群体的语言特点。职业方面,生产、行政、教师等职业基本倾向意译词,鉴于职业的特点和要求,这些职业需要选择准确、严谨的词汇进行语言表达,因而在语言使用中略为保守。

虽然音译词是开放性、时尚性的象征,但是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语言选择,他们的语言使用情况也是他们社会身份的直接体现,对于同义译名外来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还有待做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上)(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雷红波译,罗纳德·沃德华著.社会语言学引论(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外来词使用率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翻译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析
中·韩外来词的对比分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低使用率现象的分析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优化管理制度保障仪器完好率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仪器使用率
泰语中的英语外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