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石柱洋村饮食文化特色及其传播策略

2016-05-14吴南曦王雨倩沈哲南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传播策略

吴南曦 王雨倩 沈哲南

摘 要:石柱洋村是浙江省内一座地域特色鲜明却默默无名的小村落,本文旨在从饮食文化角度对其地域特色进行挖掘,简要总结其饮食文化特色并初步研究传播策略,为推动该地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石柱洋村;饮食文化;传播策略

一、石柱洋村饮食文化特色

饮食文化是地区民俗风情的核心体现。石柱洋村是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一座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落,风景秀丽,地产丰富,是全国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之一,果品资源也十分富足,此外还有多种山珍以及中药材,最著名的有白术、茯苓、石斛和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当地的乡土民风交融在一起,自然孕育出了当地极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从物质层面来说,与浙江省多数地区相似,石柱洋村村民在食材烹调上秉承了浙菜的四个特点,选料讲究、烹饪独到、注重本味、制作精细,家庭小菜以清炒为主,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主食则以稻米、麦粉、番薯丝为基本。而在具体分餐上,石柱洋村又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如浙江居民一般习惯早上喝稀饭、吃面食,午、晚以米饭为主,即一稀两干,但石柱洋村往往以馄饨、面条等汤水面食作为晚餐,即两稀一干。对此,当地村民解释说,他们长期或务农或外出打工,夜间需要早早休息,汤水面食有助消化,从而保障他们的正常作息。而在食物样式上,当地传统风味食品主要有与春卷相似、但口感更松软的饺饼筒,以麦粉和精肉为主料、象征团圆的肉丸糊麦饼,扁而颇像耳朵的扁食,品名多样、馅料丰富的四角粽,调和小麦粉在锅内拖拉而成的圆饼“糊拉汰”,等等。其中,糊拉汰的做法正在渐渐失传,如今最受喜爱的糊拉汰来自天台县城环城东路的“修缘食坊”,店主范顺镯表示,要做好糊拉汰,一定要掌握诀窍,否则成品会缺乏劲道。他还说:“(糊拉汰)是一份宝贵的遗产,里面包着一个地方的历史与传统,包着那些如今只能耳闻而不见其详的传奇故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营,赢得大家对传统小吃及其内含传统文化的关注。

与此相对应,从精神层面来说,石柱洋村的饮食文化实际上也倾注了村民本身生活理念与当地的民俗风情。石柱洋村既有山情,又有水意,山的质朴踏实与水的温柔秀美交织缠绕,生生不息,这样独特的纯净水土不仅灌溉出了当地新鲜无污染的农作物,也养育出了村民淳朴自然的乡风,他们赋予生活以灵性、诗意,赋予饮食以风味、情趣,如饺饼筒的由来,相传是济公在国清寺为僧时出于勤俭考虑,将每餐剩菜裹在糊拉汰中以便下餐继续食用,他本人因此被提拔为衣钵僧;又如吃肉丸糊麦饼要用三支筷子,据说是因为天台立县之初正值三国鼎立,老百姓便以饼象征祖国河山,三筷分别代表魏、蜀、吴三国,暗中谴责其分裂割据;再如两个关于扁食的故事,其一是说夫妻招待客人,妻子因丈夫曾说自家猪瘦如扁食而做出猪形“扁食”,令人忍俊不禁,其二是说郑姓祖上孟五公力大无穷,长了颗扁脑袋,村民因为惧怕背地里叫他郑扁头,又不敢明说“扁”字,结果后来扁食又被称为“面食”……诸如此类,都在石柱洋村简单的日常饮食中渗透了文化元素,为其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涵。

二、传播策略

饮食文化是石柱洋村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该地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角度开发石柱洋村民俗资源、推动村落建设,饮食文化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为了推动石柱洋村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尝试提出传播策略以供参考,更好地展现石柱洋村的特色民俗,并提升其知名度。

首先,可以树立“石柱洋村”的文化品牌。根据小组的调研,石柱洋村的饮食文化处于一个比较抽象和分散的状态,饺饼筒、扁食、肉丸糊麦饼、天台粽等尚处于家家户户自己就地取材制作,食材、制作方法、配料等存在于村民的经验意识当中。这种抽象、分散的状态不利于对外宣传石柱洋村的一系列特色饮食,故建议借助“石柱洋村”这一品牌,整合石柱洋村的饮食文化,譬如制作《石柱洋村特色饮食集锦》或宣传片,在介绍石柱洋村特色饮食同时,融合饮食的由来和背后的传说,如:饺饼筒的由来、肉丸糊麦饼吃法中蕴含的筷子文化、两个关于扁食的故事,以及天台粽与明代成华帝“天下第一”的夸赞、糊拉汰与石柱洋村传统新媳妇进门后的考验等等,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提升饮食的文化附加值。来到石柱洋村,不仅仅是品美食,更是品文化。

其次,完善石柱洋村旅游产业链。石柱洋村目前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开发休闲产业,改善村容村貌、千山怪石间建造茶馆、开辟陆蠡故居、开岩景点、天下第十七水等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但并未有意识地将饮食文化融入其中。休闲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给石柱洋村带来了人流量,将饮食融入到石柱洋村的旅游产业链当中,让游客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抓住游客的胃。石柱洋村的饮食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饮食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在旅游发展当中得到自我提升。

最后,建立“食+”模式,以饮食为中心,整合当地农、渔、林业资源。石柱洋村的生态资源较为丰富,雷锋溪中的水产、天台山系孕育的一切植物,都可以为石柱洋村的特色饮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因为石柱洋村的特色饮食本就建立在当地原材料基础之上。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大自然的馈赠,将其转换为经济效益,无疑是对自然最大回馈。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传播策略
四川羌族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电视新闻节目借力微信平台的传播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的品牌传播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地方历史文化开发的媒介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