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的体会

2016-05-14李洪华宋芸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职业危害职业压力防护措施

李洪华 宋芸

摘要: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滋病门诊,疾病种类多而复杂,就诊者多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同时具有传染性。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威胁着感染科护士的健康的潜在因素,也随之日益增多[1]。使感染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而作为与传染患者接触最为密切的感染科护士,其职业危害尤为突出,如何提高对职业危害认识增强自我防护,防止被感染是感染科护理工作者心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提出防护措施。

关键词:感染科;职业危害;针刺伤;职业压力;防护措施;体会

1 危害因素

1.1生物因素 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是指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疾病。而通过职业暴露感染的最主要有3种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者(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①针刺伤是感染科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可引起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和感染,不慎注入含0.00004mlHBV的血液即可使人感染;②经呼吸道传播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其传染性强,如传染性非典型肝炎(SARS)等;③其它感染性疾病:经其它传播感染性疾病。如霍乱、甲肝戊肝经接触传播的狂犬病、破伤风等。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感染科护士每日在工作中接触各种消毒剂,这些化学物质危害人体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神经系统,轻者刺激皮肤,引起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中毒或致癌。

1.3人为因素 护士院感意识淡薄,缺乏慎独精神,消毒隔离制度执行不严,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这些因素易造成感染科各区域污染隐患,增加护士自身感染风险和交叉感染机会。

1.4生理因素 感染科工作紧张压力大,护士由于穿隔离衣给洗手、喝水,如厕等带来不便,极易引发泌尿系各种疾病。

1.5社会因素 社会对传染病的岐视,导致对感染科护士工作的岐视。

1.6身心危害 感染科通常设在偏僻地带隔离,出入受限,感染科收治的患者几乎都具有传染性,人们对传染病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对感染科甚至对感染科护士避之不及。工作环境严肃紧张,势必加重护士心理压力。高度的压力使其产生心身耗竭综合症[2]。护理工作平凡,繁重的琐碎,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想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易产生焦虑,神经衰弱并易患胃病等。

2 防护措施

2.1生物因素的防护 ①采取普及性预防措施,要求进科护士必须接种HBV疫苗产生抗体后上岗,以减少HBV血液传播疾病的机会;②护士操作中不填被针头刺伤,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然后用肥皂流动水进行冲洗,再用0.5%碘伏进消毒。

2.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配置、接触出各种化学消毒剂时,戴好口罩、手套,必要时戴眼罩,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配置浓度,不良反应。盛装各种消毒液的溶器更加盖,以免挥发到空气中,如果用甲醛熏箱,应保持密闭性能良好,注意开窗通风。

2.3加强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职业安全是近几年来医务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护理人员普遍缺乏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安全知识学习与培训。要求护理人员积极参医院组织的医务人员预防职业性损伤,职业暴露及相关知识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从而增加自我防护意识。

2.4生理因素的防护措施 ①鼓励护士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不断培养护士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用职业角色约束自己情绪;②关心帮助受伤者,提供心理支持。

2.5社会支持 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中,有许多方面来自于社会偏见,呼吁全社会理解、尊重、支持感染护理工作者。

2.6改善环境条件 感染科病房设计要有利于空气循环,布局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三区,并醒目标识。对呼吸道传播病房,如有条件设计使用负压房,无条件时应加强病房空气消毒,加强病房通风管理。

3 总结

感染科护士工作存在职业危害是客观现实,职业危害是多方面的,职业安全不容忽视。只有制定相关制度,做好职业防护教育,采取积极有效防护,预防各种危害因素对护士造成影响,才能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水平。

4 体会

提高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重要性出发,根据感染科客观存在的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提高感染科护士职业防护的措施,必须制定各种有利的制度,采取更多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才能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怡.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体会 [J]. 心理医生,2015(4).

[2]Boyce JM,Pittet D . Guideline for Hand Hygiene in Health-Care Settings:recommendations of the Healthcare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the HICPAC/SHEA/APIC/ID-SA Hand Hygiene Task Forc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 2002, 23(12):17-18.

[3]李红霞,王艳,孙佳玲.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对策[J].中国医院管,2008(11).编辑/哈涛

猜你喜欢

职业危害职业压力防护措施
介入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措施分析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