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6-05-14张涛
张涛
【摘要】目的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各项血流参数,并分析探讨该技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20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对照组中,有3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在研究组中,有16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SV值和EDV值低于对照组,而IMT值、PI值和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灵敏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大小和严重程度,使患者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避免斑块的脱落,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也逐年递增[1]。脑梗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超声检查中回声较低的软斑,研究发现其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2]。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现代临床中常用的检测手段,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优点。因此本实验使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为临床检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使用CT、核磁检查确诊。其中男性129例,女性71例,年龄从44~72岁,平均年龄为(61.2±9.1)岁;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三偏综合征、意识障碍和失语等情况,且出现一过性的缺血症状和不同严重程度的肢体活动功能障碍。发作时间从4个月~6年不等,平均病史为(3.1±2.4)年。同时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体检者200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0例,女性80例。排除标准:①患者出现癌症或心、肺、肝、肾衰竭;②患者出现心脏瓣膜病;③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等情况。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去枕仰卧位,若是肥胖的患者可以于肩部下置小枕,使患者的头偏向对侧,从而能够充分暴露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型号为: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操作方法:选择有经验的操作者,从颈动脉根部沿胸锁乳突肌外侧向头侧做连续横断面移行扫查,然后将探头旋转90度纵切扫描,依次显示为颈总动脉(CCA)的近端,中段和远端,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和颈外动脉(ECA),选择距离颈动脉分叉1.5cm处观察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膜至中膜厚度(IMT),选择距离颈动脉分叉2.0cm处观察颈总动脉的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 、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观察斑块所在的位置、状态、大小、回声及其性质。
斑块超声声像分型: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及溃疡斑块四种型态[3]。颈动脉内膜至中膜厚度(IMT)>1.0 mm则认为是内膜增厚,当IMT>1.5 mm时则认为是斑块[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斑块总例数的对比
通过实验发现,研究组中有162例(81.0%)患者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块91例、扁平斑块44例、溃疡斑块23例、硬斑块4例;而在对照组中有31例(15.5%)患者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扁平斑块19例、软斑块10例、硬斑块2例,没有出现溃疡斑块病例。通过实验结果发现,研究组患者出现斑块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各指标的对比
通过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PSV和EDV值均低于对照组,而PI和R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脑梗死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AS)是现代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是属于全身性的动脉系统血管性疾病[5]。在AS的发生发展中,主要受累的是人体的大、中动脉,而颈总动脉是AS的好发部位[6]。颈动脉作为脑组织的上源血管,其功能的正常与稳定直接影响脑功能,因此,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很大的相关性[7,8]。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颈动脉扫查的过程中不仅能无创测量IMT值,还能够动态监测AS斑块的大小和性质,且操作方便快捷,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在斑块的无症状期也能提供灵敏的检测,能够让患者及时发现,及早进行治疗,预防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
通过研究发现,在研究组中,有162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管腔狭窄也越明显,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研究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与之前的文献报道一致[6]。从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PSV值和EDV值低于对照组,而IMT、PI和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是因为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存在病灶,导致血流阻力增大,使血液流向颅内的速度变慢、紊乱,主要体现在PSV、EDV方面,加上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动脉硬化,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血流产生旋涡,使脂质易沉积于血管壁上。综上所述,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够灵敏的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大小和严重程度,是颈动脉动脉硬化的重要检测手段,使患者能够做到及时的发现与治疗,避免斑块的脱落,从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葆青,韩熙瑞,吴軻等.基于社区流调数据探讨脑梗死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13,(8):707-709.
[2]冯靖雄,邓强,黄纯友等.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及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20):1-3.
[3]李伟霞,周宇.超声评价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对预测脑梗死发生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63-4864.
[4]缪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85-86.
[5]张会娟,陈雪侠,杨艳秋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 304-305.
[6]张弘娟,常海,邵春香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4):455-456.
[7] 梁颖茵,朱建忠,陈松林等.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8):3331-3334.
[8] 吕晓云,王红娟.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J].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75-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