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糖升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和预后的影响

2016-05-14王佼佼杨燕文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血糖

王佼佼 杨燕文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与溶栓再灌注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血糖水平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血糖≥7.8mmol/L)和对照组(血糖低于7.8mmol/L),两组患者均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溶栓效果、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预后效果。结果:两组溶栓后1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溶栓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溶栓后的PWIv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WIv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处于高水平状态预示着溶栓后再灌注较差,同时还会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影响预后效果。

【关键词】溶栓;再灌注;血糖;急性脑梗死;预后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高血糖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血糖也会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1]。静脉溶栓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越早进行溶栓治疗越能尽早开通闭塞血管,缩小梗死面积,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预后。为明确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与溶栓再灌注及预后的关系,本研究选取了血糖升高和无血糖升高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条件: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6h;MRI颅脑检查可见缺血半暗带;无糖尿病、出血性疾病及严重肝肾、心脏疾病;首次发病。入院时均行血糖检查,根据血糖检查结果分为两组:55例的血糖≥7.8mmol/L(观察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58~73岁,平均(62.4±4.7)岁;43例的血糖低于7.8mmol/L(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55~76岁,平均(63.8±5.1)岁。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的溶栓治疗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溶栓治疗方法:将100ml生理盐水与150万IU的尿激酶(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9)混合后静脉滴注,30min滴完,同时将250ml生理盐水与15ml乙酰谷酰胺(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3430)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在溶栓治疗的24h,停用一切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溶栓后应用阿司匹林(太原市卫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442),300mg/次,每日1次,持续用药10d后将剂量减少至75~100mg/d,持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溶栓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低分4分,最高分25分,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2)溶栓前及溶栓后1d,进行颅脑MRI检查,测定PWIv(灌注减低体积)和DWIv(弥散异常体积);(3)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近期预后效果,结果计0分(完全无症状)、1分(有症状但无残疾)、2分(轻度残疾)、3分(中度残疾)、4分(重度残疾)、5分(严重残疾)、6分(死亡)。0~1分判定为预后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0.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检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溶栓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溶栓后1d,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对照组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溶栓后1个月,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溶栓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2.2 颅脑MRI检查变化

观察组溶栓后的PWIv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WIv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2.3 预后效果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5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77%(P<0.05),观察组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脑血管疾病,研究证实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急性脑梗死又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溶栓后的PWIv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DWIv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静脉溶栓后的血流再灌注情况比对照组更差,由此推测血糖升高会对溶栓后再灌注造成不良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会引起渗透性脱水、利尿,从而使血液的黏稠度升高,加重组织水肿,并且血糖升高还会使缺血区域组织的无氧糖代谢加剧,造成细胞水肿[2]。

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溶栓后1d,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对照组降低,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这说明脑梗死患者血糖升高在急性期内对神经功能的影响较为有限。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溶栓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这可能是因为脑梗死急性期发生的再灌注损伤具有可逆性,而急性期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损伤则不可逆。在患者的预后方面,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急性脑梗死后血糖升高会使脑组织损伤加重,增加再灌注后出血等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这可能与高血糖会破坏血脑屏障,加剧脑水肿形成有关。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处于高水平状态预示着溶栓后再灌注较差,同时还会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进而影响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佳慧,张金涛,许锬等.中性粒细胞比率、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861-864.

[2] 石冬梅,谭兰.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糖水平对预后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23):45-46.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溶栓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