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与微创治疗优势临床观察

2016-05-14郭光宇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

郭光宇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及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呕吐及中枢性偏瘫为主(4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分为主(60.0%);出血位置以基底节为主(5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荐。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微创治疗;优势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外科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近年来,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的危害极大,若不及时对患者采取治疗,则死亡率极高,经救治存活的患者其预后也较差。由此可见,对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治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41例,患者年龄39~76岁,平均年龄为(55.4±3.5)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的出血位置、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意识状态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方法为:术前行CT检查,探查血肿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将穿刺针从颅骨穿过,严格遵照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操作规程对血肿进行抽吸,变换穿刺针的位置及方向,将血肿完全吸净。对于出现血肿凝块,现将其粉碎,待其液化后将其吸净。血肿清除完毕后,在血肿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及尿激酶,1次/d。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复查,在血肿量小于10ml时,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9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降低超过45%),病残等级为0~3级;有效: 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降低范围为18%~45%);无效:患者的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改善(降低小于17%),或患者的病情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字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9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9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呕吐及中枢性偏瘫39例(43.3%),头痛26例(28.9%),形成脑疝8例(8.9%),意识障碍17例(18.9%),患者以呕吐及中枢性偏瘫为主。90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为:0~15分,23例(25.6%);16~30分,54例(60.0%),31~45分,13例(14.4%),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分为主。90例患者的出血位置为:脑干3例(3.3%);小脑10例(11.1%);基底节46例(51.1%);脑叶12例(13.3%);丘脑19例(21.1%),患者的出血位置以基底节为主。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8.9%,较对照组患者的68.9%明显提高(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较对照组的13.3%明显降低(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起的一种脑血管病,该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近年来,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正逐年增加,加上人们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增长趋势,所以导致高血压脑出血也成上呈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对于患者而言具有巨大危害,该病的病情较为危急,对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后,患者的愈后常较好,然而,若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则患者的愈后通常较差[1,2]。可以看出,高血压脑出血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探讨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非常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已在脑外科中广泛应用,成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主要方法。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以清除患者脑内血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促进患者脑组织恢复为治疗目标。前些年,使用较多的是开颅清除术,但该术式存在一定弊端,如手术创伤大、不能完全彻底地清除血肿、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功能缺损、术后并发症多。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近年来广泛兴起,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许多优点,如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可将脑内血肿完全清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少等[3,4]。

本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呕吐及中枢性偏瘫为主(43.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16~30分为主(60.0%);出血位置以基底节为主(51.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应国明.脑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0例[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578-1579.

[2]刘甲木,李志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54-55.

[3]梁恩,谢锡忠.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再出血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4):3145-3147.

[4]龙新泉.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9):159-161.编辑/丁一

猜你喜欢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特点
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