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剖宫产后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6-05-14熊英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护理干预剖宫产效果

熊英

摘要:目的 研究剖宫产后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科接收的剖宫产产妇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的产妇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9例,由专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对剖宫产后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剖宫产;纯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妇产科的护理要求越来越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1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没有产科并发症,身体健康水平较理想。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79例。在观察组中,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7.38±3.16)岁,孕周37~42w,平均孕周(39.65±1.33)w,新生儿体重3000~38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500.87±268.37)g,出生Apgar评分7~9分,平均Apgar评分(8.26±1.13)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78±0.56)d。在对照组中,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8.29±3.58)岁,孕周36~41w,平均孕周(38.73±1.05)w,新生儿体重3300~4000g,新生儿平均体重(3432.87±289.35)g,出生Apgar评分7~10分,平均Apgar评分(8.37±1.25)分,住院时间3~5d,平均住院时间(3.17±0.14)d。两组产妇的年龄、孕周、新生儿基本情况等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应用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产妇分娩前,护理人员将相关的母乳喂养知识告知给产妇,包括母乳喂养手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护理人员对产妇产前情况进行评估,并将母乳喂养的优点和重要性告知给产妇及其家属。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鼓励产妇根据新生儿的情况进行哺乳。手术结束后2~4h,产妇饮用米汤汁。待产妇的肠胃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多食用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多食用汤汁类食物,促进乳汁分泌。

由专职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产妇进行护理。对产妇进行护理时,设置2名专职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遵照医嘱给产妇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并指导产妇充分休息,保证产妇每天的的睡眠时间有8~10h。手术结束后,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尽早进行吮吸,并让产妇以环抱式的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且每次产妇哺乳时,尽量排空乳房。专职护理人员需及时清洁产妇房间,保证产妇洁净,温度、湿度适宜。专职护理人员主动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了解产妇的需求,耐心地指导产妇应用正确的哺乳方式喂养新生儿,鼓励产妇积极应用抚摸、目光、语言等方式与新生儿沟通,加强产妇哺乳信心。专职护理人员及时教会产妇正确抚触新生儿的方法,鼓励产妇多抚触新生儿。手术结束后1d取下尿管,专职护理人员帮助产妇下床活动,并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1.3判断标准 产妇给婴儿2次哺乳间,婴儿有满足感,小便超过6次/d,大便若干次,新生儿丢失生理体重的情况明显改善即为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母乳喂养婴儿后,婴儿大小便的次数较少,新生儿丢失体重情况明显,或使用代乳品即为未达到纯母乳喂养标准。观察产妇手术结束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情况,记录纯母乳喂养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母乳喂养能够为婴儿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有助于婴幼儿的发育。相关研究指出,母乳喂养婴儿能够有效促进婴儿大脑的发育,降低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减少幼儿肥胖症的发生[1]。产妇应用母乳喂养的方式喂养婴儿早期,尽早吮吸、接触有助于提高泌乳素水平,使产妇乳房尽早泌乳。母乳的量与婴儿的吮吸情况有密切关系,新生儿吮吸产妇乳头时,会对母体内的泌乳素和催产素的分泌过程产生刺激,进而促进乳汁量的提高[2]。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后,手术麻醉、疼痛、体位限制以及术后禁食等原因,会使产妇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焦虑、紧张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母乳喂养,使得母乳喂养率较小[3]。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产后24h、48h、72h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职护理人员给产妇应用术后自控镇痛泵后,能够有效减轻产妇身体的疼痛,为产妇有充足的睡眠提供基础,对产妇因疼痛而产生的交感神经兴奋进行抑制,进而提高机体内催乳素的水平,促使乳汁分泌量增加[4]。专职护理人员及时清洁病房,指导产妇正确、合理的饮食,使产妇身体营养均衡,进而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泌乳是一个系统性的内分泌调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术中创伤、术中失血、术后输液等,均会影响产妇身体泌乳的过程,减小乳汁分泌量,进而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5]。而专职护理人员能够为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护理,积极安抚产妇,消除产妇的负面情绪,并指导产妇尽早吮吸、接触,促使乳汁分泌,且哺乳时排空乳房有助于乳汁的分泌,进而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专职护理人员指导产妇使用正确的抚触方式与婴儿沟通,能够加强母亲与婴儿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

[1]柳德睿.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08(06):640-641.

[2]周建红,伍克立,李明霞.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及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J].四川医学,2013,11(08):1315-1316.

[3]王艳华,张淑梅.护理干预对368例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效果观察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5(02):588-589.

[4]王莉莉,丁阳.对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实施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03(11):19-20.

[5]张光琼.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2,07(09):1323-1324.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护理干预剖宫产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