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的德育方法

2016-05-14陈迎

职业·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方法

陈迎

摘 要:目前不少技工学校提出了“技能+品德”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道德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旋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本文提出,语文学科在实施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教学内容能真实生动地体现中华民族真、善、美的传统美德,真正地做到了寓德于教,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健全学生的人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 方法

一、语文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德乃为人之本,为人必先修德。但是最近几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很多违背人伦与道德的事情。如博士生遗弃母亲,公务员不赡养妈妈,婴幼儿奶粉有毒,猪肉出现瘦肉精等诸如此类的负面事件。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沦丧的表现。针对这样的形势,不少技工院校提出了“技能+品德”的教育管理理念。这个理念告诉我们,技工的教育不再是以往的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掌握,而是,让学生掌握出色技能的同时也修炼出良好的品德。

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会赋予技校语文教学新的使命。因为语文同时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不但让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能熏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文明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语文教学在德育的教育中必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的德育方法

依据这种形势,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参考。

1.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由于语文教材中关于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可能像政治或职业道德教育那样通过针对性的例子很明显地把道理摆出来,语文的德育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意味深长的,要通过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感悟,然后才激发我们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和风细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陶冶。

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文的内容我们既要给学生理清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闪光点,深入浅出地挖掘存在的德育因素,使学生能够感悟到道德的重要,甚至达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思想教育境界。

另一方面,师生共同探讨课文中人物语言表达、人物形象、社会环境、人物心理,甚至于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使学生在德育的氛围熏陶中认识到自己心灵深处的方向;感悟到“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为人处世的正确价值取向。

例如在学习《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一课,教师要善于抓着课文里关于古代先贤是怎样不为金钱和权势所动摇的环节,让学生感悟到先贤的道德品质是多么的高尚,心灵是多么的纯洁,人生是多么的光明磊落。对照那些只为金钱而不顾别人生死,只为权势而不理人民疾苦的人。先贤们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先贤我们才能得到心灵的快乐,而那些只为金钱和权势的人是惶惶不得终日的。老师的诱导肯定会激发青少年学生努力学习,踏实肯干、不贪图金钱与权势的人生道德品德。又如课文《离别的礼物》,教师应抓住小彼得和爷爷及爸爸的对话内容,尤其是小彼得最后说的,留着一半的毯子以后用,让学生感悟到为人子女与为人父母之间的人伦道德关系;感悟到亲情的可贵所在;感悟到“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道理,从而悟出为人子女应及时尽孝道的道理;感悟到为人子女应该为下一代教育做好榜样的道理。

2.善于利用外在的工具为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服务

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这些方式和手段到底能否为教学的德育工作服务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教学的手段很多,例如朗诵诗歌、讲故事、表演、书法、讲座、书画展览、办手抄画报、征集对联、写作比赛、即兴演讲、辩论赛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德育教学方式。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电影放映,实地参观来冲击学生的心灵,效果可能更直接。

例如,老舍写的课文《母亲》,有个片段是讲述清末时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根据这个历史故事,我们如果能通过在电教室放映一场关于八国联军侵略的纪录片或者电影,这些视觉接收到的信息,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他们更能接受“贫穷就要挨打”的观点;他们会在胸怀中荡起保卫祖国的气概;甚至会激起他们内心“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情怀。这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又如课文《邂逅霍金》,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观看关于霍金“身残志不残”坚强奋斗从而成就辉煌的电影,学生会在影片中感受到一个残疾人士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在艰难困苦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积极,乐观的情感。这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会引导学生走向成功,学会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挫折。我们的教育也就是成功的教育了。

由此可见,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德育元素,就能够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更上一层楼。

3.通过国学的诵读学习,洗涤心灵的尘埃

我们中华文化有五千年的悠长历史,其中有很多精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此,四书五经也是值得我们在当代诵读的,借以洗涤我们心灵的尘埃落土。

我们的经典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大学》《中庸》《孟子》《论语》《道德经》等,那我们该如何学习这些经典呢?笔者认为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篇。五分钟,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如果我们能长时间地坚持,成效还是很大的。大家想想,如果我们的学生都学习古典经典,懂得了“仁、义、礼、智、信”;懂得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懂得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等礼仪及人伦规范。他们就很自然地成为才德兼备,举止翩翩的新时代优秀技术人员。那样社会就不再出现只有才能而没有礼仪规范的例子。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能够长期置身于诵读经典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的情操必定会受到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的陶冶,不但能达到语文的品德教育目标,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教师的言传身教,树立榜样的力量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撒阳光到学生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自己的道德素质会直接影响着所执教的学生。“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一种高、大、上的姿态,作为社会文化道德的形象代言人。教师的言行举止,起卧饮食无不是社会的楷模。所以说,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资源。所谓的“将门出虎子”“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说法便是榜样的力量。

三、小结

由此可见,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良好的道德规范,一定要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楷模;教育他们要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语文德育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建设,使学生成为才德兼备、具有健康人格的有用之材。

总而言之,语文的德育教学,是对德育的一种补充和延续。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这一片天地,加强德育教育的工作方式方法,有效地做好语文教学的德育工作,为社会创造出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李素敏.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科教学探索, 2003(3).

[2]周立群.语文德育新理念[J].教坛纵横,2001(16).

[3]廖万忠.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J].当代教育论坛,2004(5).

(作者单位:茂名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德育方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可能是方法不对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