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提问策略提高课堂效率
2016-05-14叶水连
叶水连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提问的质量又关系课堂效率。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采用趣味性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纵观全文内容提问,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注重细节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提问 策略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笔者曾拜读余映潮老师的文章《追求提问设计的高层境界》,余映潮老师告诉我们不断提问的原因及后果。
课堂上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对提问的目的不明确;教师对提问的准备不足;教师希望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而事实却是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对提问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全面深入,缺乏整体提问的策略。于是,教师感觉只有不断地提问才能推进教学。然而这样做的后果是:课堂看似热闹,学生热情高涨,但效果不好。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深深感到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特别是让学生动起来的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高效的呢?怎样的提问才能让学生动起来呢?
一、采用趣味性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如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方友生老师在上《国殇》一文时,在请学生上网查阅了楚秦之争并做相关介绍后,对全诗的赏读只问了一个问题:阅读文本,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和评价这场战争?哪些诗句可以证明?
问题一提出,整个课堂成了文本与成语的天地。以下便是学生给出的成语。交战前:操吴戈兮被犀甲 (整装待发、一触即发、蓄势待发)。战争中:车错毂兮短兵接 (短兵相接);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争先恐后、伤亡惨重,置生死于不顾,有学生改“枪林弹雨”为“戈林箭雨”)。战争结果: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人神共愤、天怨人怒;血流成河、马革裹尸、暴尸荒野)。
这堂语文课的文本虽然只有几行诗句,教学的过程中却产生了四种效应:第一,学生思维活跃;第二,课堂场面活跃;第三,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钻研、理解。第四,教给了学生“创造”的角度,培养了学生“创造”的意识和兴趣。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文言文的教学完全可以将“复杂的文本简单教,生涩的文本变着花样教”,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吸引学生的视线,启迪他们的心智。
二、纵观全文内容提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运用有效的提问策略,在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中开展师生的交往与对话,以追求动态的发展。例如浙江丽水中学孙碧云老师在教学《赤壁赋》一文时,从学生预习疑问中归类整理,精心设计了几个问题 :文章第一段中关于景物的描写,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写得胜似仙境?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变化……执教者精心设计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议论,以领略《赤壁赋》的哲学意境和文学成就,整堂课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教师变换了“讲析”的角度,满堂讲、满堂问的现象不复存在。为了完成这些内容,学生不得不仔细研读课文,仔细推敲和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余映潮老师说得好:好的课不是讲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活动”出来的,“实践”出来的。
三、注重细节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细节虽小,却往往是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抓住教育的时机,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笔者在教《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文时,有一个细节:“案板上早就准备好了面条,一堆堆像小山……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老板帮母子三人要暗地里帮?”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是:“……唔……清汤荞麦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笔者请学生们思考,在这句话中,包含了这位母亲怎样的情感,应用怎样的语气读,之后母亲每次要面的语言有什么变化,并注意这四次说话的区别。
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从数量词的位置变化、省略号的变化以及母亲四次问话的神态变化中,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四次母亲要面的语言可以发现,这位母亲从刚刚开始胆怯不安难为情到后来语气平静,表现的正是一个母亲心情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虽然老师提的问题不多,但学生有深刻的思考、饶有兴味的赏析、生动激情的论析,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提问策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形式也有内容的学习语言、发展智能、培养情操的操作演练,实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目标,想办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的效果,最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