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变应性鼻炎治疗措施的利与弊

2016-05-14谢小娟文春秀

医学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利弊治疗

谢小娟 文春秀

摘要:变应性鼻炎(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1],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2],影响了10%~25%的人口。变应性鼻炎之所以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治疗;措施;利弊

变应性鼻炎又被称为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危害性较大的耳鼻喉科疾病。

1 避免接触变应原

避免接触变应原是一种最有效的理想化的治疗方法,但随着现代城市及工业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愈来愈复杂,空气中存在很多变应原,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避免。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缓解AR的鼻痒、流涕、打喷嚏、鼻塞等症状。

2.1抗组胺药 通过拮抗组胺H1受体发挥作用。一般来说,口服抗组胺药对鼻痒、喷嚏和流涕有效,但对鼻塞无效或仅有较小的疗效[3]。疗程一般不少于2 w。适用于轻度间歇性和轻度持续性AR,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中-重度AR。

2.2鼻用糖皮质激素 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方法之一[4],在中、重度间歇性或持续性AR患者中,鼻内糖皮质激素被推荐为首选的抗炎症治疗药物。新一代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可长期应用,但应使用能控制症状的最小剂量。晨间应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夜间的症 状[5],还有助于减少全身性副作用[6]。使用时喷头避开鼻中隔、指向鼻腔外侧壁。其不良反应以鼻出血最常见(约占5%)[7]。

2.3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直接作用于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管收缩和减少鼻黏膜血液供应,减充能有效地缓解鼻充血,但对AR其他症状无效[8],因此要减少使用时间(少于7~10 d)。伪麻黄碱是唯一能与口服抗组胺药联合使用的减充剂,联合使用可克服抗组胺药对缓解鼻塞症状欠佳的局限性。

2.4色酮类药物 通过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发挥作用。色甘酸钠作为预防性用药最有效,需要在发病季节前1~2 w使用。其缺点是维持时间短,需每日用药4次甚至更多,要使用几周后才产生最佳疗效[9]。

2.5抗白三烯药物 能解除白三烯引起的迟发相反应如充血、炎症等,有研究认为抗白三烯类药有和抗组胺药类似的临床效果,尤其对缓解鼻塞症状更为有效[10]。对鼻塞患者,无需加用减充血剂,增加了用药的依从性,减少了减充血剂带来的副作用。但临床上常需联合用药。目前可作为治疗AR的二线药物。

3 特异性免疫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SIT)是由英国医生Noon于1911年首次报道用于治疗花粉症,过去曾被称为脱敏或减敏疗法[11]。ASIT是目前唯一有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而改变AR自然进程的“对因疗法”[12]。主要包括皮下免疫治疗(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LIT)。

3.1皮下免疫治疗(SCIT) SCIT是采用皮下注射途径的传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推荐使用标准化的最佳剂量疫苗,大多数变应原疫苗的最佳剂量为5~20 μg。

SCIT的局部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周围皮肤肿胀,大多能自行缓解,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其全身不良反应即过敏反应,因有时甚至致命而备受临床重视。据新近文献报道[13]。

3.2舌下免疫治疗(SLIT) SLIT可以使用比SCIT脱敏疫苗高出至少50~100倍的用量。2009年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发表了SLIT的意见书。多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证实了SLIT的有效性[14],且与SCIT比较具有更好的安全性[15]。SLIT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可以广泛应用于儿童。

4 患者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的指导,使患者能过对AR的病因、病症、预防、治疗及预后有较为详细的了解和明确的认识。特别SLIT多在患者家庭中自行操作,远离医护人员的直接监控,因此要做好患者教育、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随访,以提高依从性和安全性。

5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鼻腔存在明显解剖学变异及伴有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是对合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来说具有显著的疗效。但是外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禁忌症较多,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复杂的影响因素。

6 结论

变应性鼻炎的各项治疗措施各有利弊,故在AR的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来筛选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AR的治疗,首先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在此基础上有针对的选择药物治疗以缓解AR症状,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和症状持久的患者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从而可以减轻AR的症状和减少对其他药物的依赖,在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失败的前提下,可酌情选择外科手术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刘颖慧,蒋捍东.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患者血清IL-5、IL-15及IL-18的水平研究[J].国际免疫学杂志,2010,33(6):495-497.

[2]Zhang,Fengying,Wang,WY,Lv,JM et al.Time-series studies on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outpatient visits for allergic rhinitis in Beijing,China[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1,409(13):2486-2492.

[3]张永兰,张金梅,王丽生等.天津地区11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14(35)60-61.

[4]刘燕,邢志敏,王旻等.变应性鼻炎患者主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2):252-254.

[5]Storms WW.Phamacologic approaches to daytime and nighttime symptoms of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4(5)146-153.

[6]巴罗,杜进涛,刘亚峰,等.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中IL-17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的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24(2):53-56.

[7]Lee,H.-M.Park,M.S.Park,I.H.et al.A comparative pilot study of symptom improvement before and after phototherapy in Korean patients with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J].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3,89(3):751-757.

[8]顾瑞金.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1,16:516-517.

[9]Rond?n,C.Campo,P.Galindo,L.et al.Prevalence and clinical relevance of local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2012,67(10):1282-1288.

[10]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武夷山)[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2):977-978.

[11]Ring J,Gutermuth J.100 years of hyposensitization:history of allergen-sepcific immunotherapy(ASIT)[J].Allergy,2011,66(6):713-724.

[12]刘巧花,李良波,谯承德等.变应性鼻炎血清sIgE及皮肤点刺实验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7):1068-1070.

[13]Cox L,Larenas-Linnemann D,Lockey RF,et al.Speaking the same language:The World Allergy Organization 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ystemic reaction grading system[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5(3):569-574.

[14]Westman,M.Stjrne,P.Asarnoj,A.et al.Natural course and comorbidities of allergic and nonallergic rhinitis in children[J].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2,129(2):403-408.

[15]黄雪琨,陈玉莲,张革化,等.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32(2):253-255,262.

编辑/罗茗柯

猜你喜欢

变应性鼻炎利弊治疗
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从寒郁少阳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不同疗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螨过敏变应性鼻炎伴哮喘患儿的疗效观察
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气道炎症及预后分析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
电子产品利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