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剧目实践教学的规范与管理探索
2016-05-14孙海涛
【摘要】大型剧目实践教学的规范管理一直以来就是艺术高校管理的难点,涉及的方面很多,与日常教学协调起来也有一些问题。本文从建立多主体联动的全员管理机制;建立多层面统筹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建立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多形式并用的激励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大型剧目教学;实践;规范管理
《和平颂》是学院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以和平为主题的原创剧目,直接参演师生达700人,间接参演人员多达2000余人,几乎涉及到学院所有专业:音乐、舞蹈、动画、播音、编导、服装、艺术设计等,既体现了一所艺术大学对战争胜利的纪念情怀和社会责任担当,同时这也代表了我院建校以来大型舞台剧目的综合教学水平。董事长王贤俊指出:“大连艺术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这不是单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演出来的,其根本途径是艺术实践教学。我们通过原创《和平颂》等大型演出模式将艺术实践课做到极致。”但《和平颂》这类大型剧目实践教学涉及的专业多、人员多、排演时间长,需要适度调整日常课堂教学,也引发其系列规范管理研究的思考。本文通过实际参与和调查研究,提出尝试性解决矛盾冲突的路径和方法。
一、建立多主体联动的全员管理机制
完成《和平颂》这样一部原创大型作品,涉及创作团队、演出人员、后勤保障、服装设计、舞台监督、道具筹备、场地环境、课程调整等方方面面,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形成多主体联动的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学院专门成立演出办、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等机构,负责全院的实践教学管理与大型演出活动。为保证像《和平颂》这样大型剧目的顺利排演,管理机构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在学科理论指导下进行艺术实践;创新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内容;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打造实践成果品牌,提高成果等级;加强过程管理,边策划、边实践、边总结。
第二,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加强职责意识。为确保《和平颂》演出圆满成功,所有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必须科学划分管理权限。音乐学院是主要完成单位,演出办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是主要管理单位,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是协助管理单位,各部门均需充分发挥管理的主体作用,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并建立实践教学与演出相关的规章制度,才能形成从领导层、管理层到执行层的多主体联动机制,从而增强管理的执行力,有效地激发创作人员和参演人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强烈的质量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建立多主体联动的管理体系,加强衔接与融合。多主体联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主体之间是互相制约、相互协作的,上述部门管理功能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发挥最大化效能。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各管理部门间建立整合统一的信息交流系统和汇报系统,实现各方信息共享,使得跨部门之间的沟通更顺畅,内容更真实,信息共享能力更强,管理协作水平也必将提高。其次,形成工作制度衔接。应当建立常规的工作联系制度,形成协同管理的长效机制,各部门除了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外,还要进行充分沟通。可将工作制度的衔接纳入绩效管理和考评之中,最终形成一条环环相扣、功能强大的工作制度链。
二、建立多层面统筹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和平颂》从创、训、学、演全过程看人才培养,恰恰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训合一和学演一体的表现,促进了我院构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一场生动全面的剧目实践教學公开课,引领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改革。授课内容由零散曲目的选择转变为主题鲜明,趣味性强的剧目;授课方式由“一对一”转变为多人多种组合,使学生感受和声音乐的魅力;授课环境由单一的课堂转变为声光电科技与音乐、舞蹈结合的大舞台;授课教师由一位教师到多位教师指导,还能经常聆听到大师和名家的现场指导。
以往,人们总认为实践教学与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矛盾冲突,但实质看,实践教学是艺术类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艺术类教学成果检验的平台。从宏观层面看,将排练场、大剧院作为课堂,听国家级、世界级的大师课,感受团队合作,在一场场演出中历练精品,不断打磨积累的经验都是在教室的课堂中学不到的。从微观层面看,我们通过大面积的采访,可以看出每名参演学生都洋溢出的学习热情和排演过程中的专业飞速进步,也是在教室课堂上看不到的。没有参加演出的学生在继续上好专业课的基础上,可通过多渠道弥补,如有专家指导时与参演的同学一起排练,在排练时观摩,在演出时观看,演出后与参演同学一起总结,等等。
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必须做好实践演出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与协调,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经典剧目,在实践中演经典剧目,在毕业论文中研究经典剧目,建立全过程管理机制。具体做法:按任务、分专业编写《和平颂》实践教学方案;按方案制定《和平颂》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考试要求等;制定《和平颂》纳入课堂教学的计划;制定课程表;要有规范的《和平颂》授课教案;有《和平颂》实践教学考核的资料、成绩单;有各级领导听课、查课的记录、照片、视频;有《和平颂》实践教学成果汇报的相关资料及照片、视频;有实践教学成果的资料、证书和照片、视频;搞好《和平颂》实践教学工作总结。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应用型艺术人才不单是课堂上教出来的,更是从艺术实践中练出来、演出来的。我们将这些授课的优势转变为常态化的教学,形成多层面统筹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创新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的新体系、新模式和新方法。
三、建立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管理机制
剧目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计划到实施再到考核都应有完整的程序和严格的管理。其考核的对象不仅针对学生,还应对教师和辅助人员进行考核。
首先,建立多层面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的标准。把基本能力考核、专项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考核均纳入学生实践考核中。基本能力的考核应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进行,实践中专业能力的掌握与基本技能水平直接相关,如考核学生的乐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专业技能的考核则需要根据专业的不同分清考核的重点,通过具体考核标准与要求进行系列考察。综合素质考核主要侧重实践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将上述相互融合的三者均纳入学生实践考核,才是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对参加演出和实践教学教师的考核也要确立标准,但对教师的考核管理与学生要有区别,应以提高和激励为主,督促教师将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场实践指导,将课堂管理转变为舞台掌控,从教授者角色转变为指导者角色,保护教师与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但要形成相应的教师考核管理制度,便于提高管理质量。
第二,注重排练和演出的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做排练过程记录入手,因为过程记录可以详尽的了解学生在排练过程中专业学习的情况、乐队合作情况、技术问题解决等各方面表现,更能满足剧目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求。但这要求教师长期坚持和具有足够的耐心,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记录在本上,最后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依据,也作为教学反思的依据。演出过程体现在舞台上,通过观看学生舞台上的现场表演和录像视频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业考核。
第三,加强剧目教学终结性考核。从成果方面入手,演出结束后,根据学生剧目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重视多层面、多方向的总结,召开教师与学生座谈会和总结汇报会,研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炼总结成功经验、研究科学管理机制等。还可在毕业考核中的加大剧目考核的份量,从只考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答辩,变为既考毕业论文的质量和答辩,又考“剧目毕业演出”,把“毕业演出”、综合实践能力同毕业论文并列成为学生能否毕业的三把尺子,最终实现剧目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建立多形式并用的激励管理机制
在大型剧目演出和实践活动中运用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如何使教师持续努力工作、如何更好地关心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如何改善现有教学环境与人文环境等问题,建立教师演员与学生演员岗位聘任制度、业务考核制度、薪酬奖励制度、教学培训等制度。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均属高级知识分子,对于他们的激励既不是单纯一个方面能够促进的,也不是一个层次一刀切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必须要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学校发展与个人发展激励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大型演出教学实践,排练周期长、环节多,人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发展激励等多种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神激励要体现在人文关怀方面,管理者必须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他们的需要、及时掌握他们的所做所想,并采取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他们的突出特点是愿意承担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关注学校为他们提供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平台,注重内心的成功满足体验,注重领导对其情感上的关爱。基于这些特点,要让中青年教师和学生演员认为在学校的发展与学习生活是前途光明的,树立为学校长期服务的信心和归属感。
物质激励要体现在生活细节方面,管理者要凡事想在前、凡事做在前,做得細致周到、温暖人心。需事前制定奖励机制,事后及时实施奖励,体现多劳多得、公平公开的原则,注重制定个人奖励与集体奖励相结合的制度,组建以老带新的团队,凝聚团队力量,才能有利于激励他们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发展激励要体现在提供深造机会方面,为演出付出辛苦并取得成绩的教师与学生提供外出培训交流的机会。通过与同类院校间的交流学习,达到拓宽视野、树立声誉和对外宣传的多重作用。同时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回校做学习总结报告,将培训的情况、学习内容、发现的问题向领导和同事们反馈与交流,尽快培养出一批稳定的、高素质的演出团队。
总之,探索大型剧目教学对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大型剧目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机制,为学院长期有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推动艺术学科专业发展和服务社会探索新路。
作者:
孙海涛(1979-),女,辽宁朝阳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大连艺术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