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14章庆
章庆
【摘要】音乐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在于传递文化多样性、增长学生见识、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然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矛盾和不成熟的地方:学校乃至社会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在实际操作中的矛盾突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有待加强以及整个音乐教育的体系还不够完善。面对这些问题,人们应该改变对音乐教育的偏见,正确认识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和平衡,积极完善音乐教育体系。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教育问题;解决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并且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理想中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表现与创造等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知识与技能。通过音乐审美与表现,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养成良好的人格与道德品质。当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很好的解决,音乐教育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彰显。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对滞后,教学的思维方式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整个社会对音乐教育仍然不够重视,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很多学校经常会出现挤占音乐课的现象,把应该上音乐课的时间拿来补习文化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部分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种忽视音乐教育而单纯去提高文化课,片面抓升学率的现象和例子可谓比比皆是,在毕业年级更为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这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校已俨然成了培养应试“机器”的地方,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特个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自然也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了,这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的教育品质、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把课程目标设置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平台,过程与方法是搭建这个平台的途径与策略,最终促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然而在实践层面,在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与把握上却明显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最突出的是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弱化,过程与方法的不注重,而更偏重于对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认为音乐课就是唱唱歌、弹弹琴,忽略了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呈现出严重的教学缺失,整堂课甚至是敷衍了事。据调查,我国现在很多学生从小都参加了业余的音乐培训,小学毕业就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演奏功底。然而,学生对演奏作品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够将作品深层次的韵味和美感表达出来,少了情感的关怀与体验。也就是说,我们的音乐教育更多注重了技术技能层面,却严重忽略了审美体验层面,培养出了一大批刻板的学习音乐的“木头人”,音乐教育丧失了它的初衷,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
3、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有待加强
我国应试教育已经根深蒂固,这对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改革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素质教育系统主要包括有思想道德、文化学科(包括艺术)、劳动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音乐教育本身与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是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数。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偏见,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违背,也不利于人的科学发展观。
4、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包容性。目前音乐教育到高中就基本断层了,从幼儿园到普通的大学都应该建立起不中断的音乐教育体系。系统的课本教材是学习音乐的关键,翻阅中小学课本,不难看出音乐教材上会出现很多内容重复的现象,包括高中生的艺术考试的内容与大学学习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内容之间存在严重的重复现象,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音乐教育的传播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社会团体、文化馆、青少年宫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包容性指的是学校音乐教育应该多引进外国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并切实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这些方面看来,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科学的体系。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1、思想观念上要重视音乐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对精神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满足。音乐艺术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音乐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保障音乐课程的正常开设,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参与音乐课教学评比,鼓励音乐教师进行音乐类的教学研究,改善办学条件,为音乐实践活动良好的硬件支持。教师也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尊重自己的职业,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家新课标改革的精神和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实践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家长群体也应该改变传统的育儿观念,多了解音乐对于孩子们成长的好处,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和条件,多给孩子鼓励和陪伴,积极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2、把握并理顺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应该把握并理顺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也是音乐教师基本素养的体现。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是由音乐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决定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才能有效地实施美育。知识与技能作为学习和欣赏音乐的基础,应该被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这是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及过程中采用的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孩子们的天性来看,音乐课本身是受孩子们喜爱的,设计愉快而轻松的音乐课堂,让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轻松地被学生所接受,同时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些学习音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启发,不断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逐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能够让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更加开阔,音乐欣赏的水平、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内心情感丰富,拥有良好审美情趣以及积极生活态度的和谐的人。
3、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音乐教育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是协调发展的,他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音乐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审美性,要求学生通过音乐投入情感去体验和感悟,思想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学习道德教育来内化成自身的品质,从外在到内在的转化,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文化素养教育主要体现在智力教育和技能教育方面,学习音乐有助于大脑智力的开发,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特个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将音乐与传统的文化课程相结合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情感教育贯穿着音乐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正确的处事态度等心理素质都离不开音乐教育。素质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4、积极构建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
完善而系统的音乐教学体系是音乐教育得到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音乐教育应该是一条连贯的线条,不仅仅局限于幼儿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以及高中教育阶段,甚至于普通大学的教育都应该包含在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中。音乐教材是音乐教育体系的关键,在教材设计和编写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特点突出阶段性,根据地域特点突出灵活性,民族特点突出多元性,教学特点突出实践性。利用好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前景来看,艺术文化生活将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且日益重要。从我国的国情来看,教育更注重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完善的音樂教育体系应该将音乐学科的三维目标统一起来,立足于本国国情,恰当引用外国先进的教育体系来指导教学。
总之,虽然我国新一轮的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音乐教育面临不被重视的现实依然存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三维目标的关系和平衡性的把握不够科学,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落实不够深刻,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还有待建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应该深刻认识到音乐教育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改善音乐教学条件,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同时,音乐教师还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从问题出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够促进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雷雪.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教学[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5,(5).
[2] 陈少慧.音乐教学新课标改革对教师的要求[J]. 音乐大观. 2011,(5).
[3] 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4] 彭小虎.有效教学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