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五味子在咳嗽上气病中的配伍运用

2016-05-14崔玉琴侯庆王飞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五味子

崔玉琴 侯庆 王飞

摘要:五味子在临床的配伍应用极其广泛,张仲景将其与他药配伍在治疗咳嗽方面很具特色,笔者通过对《金匮要略》咳嗽上气病中相关条文的分析,于本文中对五味子在此病中配伍运用进行分析,以更好掌握,便于临床借鉴。

关键词:五味子;咳嗽上气;配伍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6-0090-02

张仲景对咳嗽上气病的辨证施治详尽,理法方药俱全,对后世治疗此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在该病中五味子的应用很具特色,在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及小青龙加石膏汤中用酸收的五味子与辛温发散的细辛、干姜(生姜)、半夏的相配伍治疗咳嗽上气,一散一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以达敛降肺气、温肺化饮之功,同时笔者认为可将其作为药对,在临床上辨证施治,随证加减。

1 病因病机

咳嗽上气,即咳嗽气喘。书中所论咳嗽上气病多是因外寒内饮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表现为咳嗽气逆、吐痰或喉中痰鸣、甚则不能平卧的咳喘病证。现在的急慢性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可参考此病进行论治。本病有虚实之分,实证起病急、病程短,多表现为声高气粗,呼出外快,脉浮大有力,预后较好;虚证起病缓、病程长,多表现为神疲倦怠,声低气怯息短,脉浮大无力,预后不佳。治咳嗽上气病,首辨虚实。

肺主气司呼吸,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气的升降出入沟通内外,以维持人的整个生命活动。肺在体合皮,开窍于鼻,若肺胀功能失调,卫外不及,皮毛失养,开合失常,则六淫邪气从皮毛口鼻侵犯人体而致病。书中所言病邪多是外寒内饮,《难经·四十九难》有“形寒饮冷则伤肺”,《灵枢·邪气脏腑形第四》有“形寒寒饮则伤肺”[1],故寒易伤肺,肺气失宣,咳嗽上气。

肺主宣发和肃降,肺的宣发与肃降是相反相成的矛盾运动,在生理情况下互相依存、相互制约,在病理情况下又常常相互影响,没有正常地宣发,就没有很好地肃降,反之亦然。现病邪是外有寒、内有饮,寒性收引、饮易伤阳,均可影响气的升降出入,肺气不敛降,上气而咳。

2 条文分析

2.1 射干麻黄汤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2]”是论述寒饮郁肺的咳嗽上气证治,条文所示的两个关键点是“咳而上气”和“喉中水鸡声”,其病机是寒饮郁肺,肺气失宣,故咳嗽气喘;痰涎阻塞,气道不利,痰气相击,故喉中痰鸣似水鸡声。治法是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中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半夏、生姜、细辛温散寒邪;款冬花、紫菀温肺止咳;五味子收敛肺气,并制约麻、辛、姜、夏之过散;大枣安中扶正,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散中有收,开中有合,共奏止咳化痰,平喘散寒之功,为寒性哮喘的常用有效方剂。在此方中,五味子和半夏、生姜、细辛是酸收与温散的配伍。

2.2 厚朴麻黄汤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2]”是言寒饮挟热偏表的证治,外寒不甚,逆满明显。“咳”是指咳而上气,“浮”言病位偏表。此条病机是寒饮挟热,上迫于肺,其症状除咳喘外,还当有胸满、烦躁、口渴、倚息不能平卧、脉浮数或浮紧等,治宜宣肺化饮,降逆平喘,兼清郁热。方中厚朴降气除满,麻黄、杏仁宣肺平喘,石膏清热除烦;半夏、干姜、细辛温化寒饮;五味子收敛肺气,小麦养心护胃安中。在此方中,五味子和半夏、干姜、细辛是酸收与温散的配伍。

2.3 小青龙加石膏汤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2]”是论述外寒内饮而挟热的咳喘证治。病机是外寒内饮郁热,饮甚于热,多因有水饮内伏,复感风寒而诱发肺胀。水饮犯肺,肺气失于宣降,故咳喘上气,胸胁胀满;饮邪郁而化热,热扰心神,故烦躁;风寒袭表,故脉浮,治宜解表散寒,化饮清热。方中麻桂解表散寒;干姜、细辛、半夏温肺化饮,芍药、五味子收敛逆气,以防宣散太过;甘草调和诸药;加石膏清郁热解肌。在此方中,亦有五味子和半夏、干姜、细辛是酸收与温散的配伍。

上述3条文均有外寒内饮,又各有侧重,故治则有相同的散外寒、化内饮,组方都有五味子和半夏、干姜(生姜)、细辛的配伍。

3 五味子的配伍规律

五味子酸涩收敛,甘温而润,善敛肺气而滋肾水。《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弱,补不足,强阴,宜男子精。”《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备,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资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皆用之[3]。”由此可知,五味子善敛降肺气,治咳嗽。

3.1 五味子配伍干姜 干姜辛热,入肺脾经,上能温肺寒以化饮,中能温脾运水以绝痰。《神农本草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故用干姜治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证,常与温肺化饮,止咳平喘药物配伍,以增其疗效。《珍珠囊》:“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3]”因此干姜辛散温通,既能通心助阳,又能温散里寒,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脾湿而止呕消痰。而五味子以酸涩收敛为主,干姜以辛散温开为要,二药参合,一收一散,一开一阖,一走一守,互制其短,而展其长。敛不碍邪,散不伤正,利肺气,平喘逆,化痰饮,止咳嗽甚妙[4]。生姜辛温发散,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对于肺寒咳嗽,不论有无外感风寒,痰多痰少,皆可选用。《药性论》:“主痰水气满,下气,生与干并治嗽,疗时疾,治呕逆不下食。[3]”故干姜与生姜在治疗寒饮咳喘时均可与五味子配伍而用,以温肺散寒,化饮止咳。

3.2 五味子配伍细辛 细辛辛散温通,外能发散风寒以利肺气,内能温肺脏、降肺逆而止咳平喘,常与散寒宣肺、温化寒饮药同用,以主治风寒咳喘证,或痰饮咳喘证。《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死肌。明目,利九窍。”《本草汇言》:“细辛,佐姜、桂能驱散脏腑之寒。[3]”故细辛温肺化饮,发散风寒之功可见。现有外寒内饮,致肺气抑郁,故应宣通肺气,温散寒邪,而咳嗽伤气,气伤则胀,故肺气宜拢、宜敛。细辛宣肺散邪,温肺化饮,五味子酸敛,又制细辛之辛散,二药参合,一散一敛,一开一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止咳平喘甚妙。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五味子细辛的用药量应灵活掌握,咳嗽初起,以开宣为主,多用细辛;久咳之后以敛肺气为要,多取五味子。五味子细辛伍用,即古人谓:五味子之敛,细辛之升发,二者参合,则升降灵而咳喘自止矣。盖“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然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子合细辛升降皆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比辛温畅阳,而寓收阴。[4]”此即细辛合五味子治咳喘之机制。

3.3 五味子配伍半夏 半夏辛温而燥,善燥湿而化痰浊,并有止咳作用,为燥湿化痰之要药,尤善治脏腑之湿痰。其在治疗寒饮咳喘,痰多清稀者需与温肺化饮之品同用。《名医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3]”五味子与半夏相伍,温燥化饮不伤阴,酸收敛肺不敛邪,使饮去寒散,逆气自降。此即两药合用之功。

4 结语

五味子在临床中的配伍运用面广,常配伍其他药物组成方剂治疗各种病症,其应用也不仅限于本文所写。张仲景在治疗肺系疾病时多注重五味子的运用,咳嗽上气病种的配伍应用是其的一个方面,通过酸收与辛散的配伍,酸不敛邪,散不耗气,止咳平喘降逆。大家应多加以学习,并将其法继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韩春生,王微,符思.张仲景肺科用药探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3(9):3.

[2]张家礼.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52-158.

[3]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8:119,129,311,415,578.

[4]刘素兰.五味子配伍与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10(5):10.

(收稿日期:2016-03-15)

猜你喜欢

五味子
五味子治久咳虚喘
约定
南、北五味子“辨色论质”机制及其定性识别模型研究
五味子的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五味
我家秘方
五味子茶治失眠
更年期失眠喝五味子茶
益智养生五味子
五味子益气补肾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