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么看中国经济的最新争论?

2016-05-14赵晓

中外管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权威人士红利城市化

赵晓

近期,《人民日报》独家采访十分神秘的“权威人士”,挟以万字之文,纵论中国经济。“权威人士”的观点,可以说再度引发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年的三大争论,而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将决定中国经济的命运和未来。

增长下滑,正常还是不正常?

“权威人士”判断中国经济会呈L型走势。对此,我在相当程度上认可。

我一直指出,中国经济失去了人口红利、出口红利、楼市红利这三大传统动力,又面临着产能过剩、债务过高、泡沫过大这三个包袱,以及美元回流、人口老化以及效率(全要素生产率)下滑这三大风险,中国经济岂能轻易走向新增长常态?相反,增速下滑是必然的。经济运行不是一般的严峻,而可谓相当严峻。

这种情况下,任何对于形势严重性的低估都必然带来重大的战略误判。

经济矛盾,结构危机还是需求危机?

由此引出的是第二个有争论的问题: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是结构危机还是需求危机?“权威人士”明确指出,“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问题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但我的判断是,中国经济当前出了问题,既有结构性问题,如人口结构的变化等,也有体制性问题,如反腐以及地方债务平台的整顿导致地方官员不作为等,更有周期性问题,如美元回流带来大量资本外逃,房地产周期导致消费下滑、库存上升进而投资下降等。

在我看来,这其中,周期性问题可能是更重要、更主要的。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视,却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我们看到,当前中国经济远没有完成城市化进程。从理论上讲,城市化没有完成,工业化就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没有完成,经济高速增长的潜力就没有释放完毕。由此得出的政策含意就是,结构问题还不是当前中国经济的主导矛盾,需求出了问题才是根本。

“产能过剩”被认为是典型的结构问题,但其实,中国目前的产能过剩只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的问题。在很多巴不得中国房地产早日崩盘的人眼里,中国的住房早已严重过剩了,但事实上,中国尚有3亿农民工及其家属基本上没有买房子。谁说中国的房地产已经走向了绝对过剩?

要说结构问题,中国最大的结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收入分配结构的两极分化,进而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合理。当前中国的一个基本状况就是,富人大规模地将消费和投资转向了国外,而穷人消费和投资跟不上,牛奶当然只能倒进太平洋。我们着实到了从“先富拉动”转向“共富拉动”,重建增长动力的阶段。中国的人均GDP若增长三倍,同时收入分配结构转变成橄榄型,则目前中国各产业的产能基本都不过剩,既不需去产能,也无需去库存。

宏观政策,保增长还是调结构?

要让经济结构合理,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稳增长在当前靠什么?必须要靠需求管理和需求刺激,辅之以供给侧降成本、增活力之举。从这个角度上看,我非常理解和支持中国政府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对于经济增长的刺激,尽管目前这些政策,特别是刺激楼市的政策已饱受批评。

权威人士和学界的主流意见,都是强调要靠市场的作用。这在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对的,也是极其宝贵的意见。但在经济危机情形下却不尽然,因为市场其实是不理性的,投资者总在恐惧与贪婪两极之间摇摆。中国经济并未崩溃,但中国的富人跑得比兔子还要快,市场也在悲观气氛下走向休克。

这种情况下,必须靠政府,也只有政府才能扮演“定海神针”的角色。在危机中拯救经济,也是政府的责任及其存在的价值。

猜你喜欢

权威人士红利城市化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权威人士解读“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
健康红利
从“权威人士”到国务院督查组
牌照红利之后的直销未来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谁是《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
谁是《人民日报》上的权威人士?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