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5-14周强
周强
【摘 要】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需要,能唤起学生亢奋愉悦的心情,激发学生积极学习,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然而,教师要从哪些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在结合本人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个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兴趣
一、认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喜欢的参与活动,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更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某个结论改为探索性实验,以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探索、发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会自己取得成功的快感,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时,我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被打碎,它的一部分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请问,能不能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先划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打碎的部分。这时,各种画法出现了。于是我抓住“所画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ABC中,若∠B =∠C,则AB = AC”,这样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进而得到结论。
二、灵活应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教师表达思想的工具,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换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
1.语言要准确规范、精练、通俗易懂
数学教师的语言要力争做到简明扼要,准确规范,教育这件事是来不得半点假的,可能老师的一个失误就让学生在这门学科上走入困惑。
例如,我在教等腰三角形时,学生对等腰三角的概念很容易从字面意思说成“两腰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很显然是对这个概念的来源不清楚。我从三角形的概念出发给给学生分析错在哪里,我问学生“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什么?”,“叫边”,所以当这个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之前我们能叫它腰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问题。
2.语言要有幽默感、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这门课本来就很少有趣味性,如果我们老师再把课上的像催眠曲一样,学生能有兴趣学习吗?
记得一次下午我上矩形这一节时,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一脸的睡意,对学生讲:“在开始这节课之前请允许我插播一段广告”,学生一听有广告,就有学生立刻讲“老师这一段就快进吧”,我接着又讲:“看到老师手里的这个高科技了吗?这是由老师自己制作的,大家想了解他的功能吗?”这一讲学生睡意全无。不然学生这一节课可能就在睡意中度过,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语言上多下点功夫,力争能让语言风趣、幽默带有亲合力。
三、注重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要让学生喜欢一门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的老教师。所以,身为教师的我们一定尽可能的让自己所有的学生都喜欢自己。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重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及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进入欲罢不能的心里状态,进入发现者的“愤悱”状态,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与兴趣。四、加强操作,让学生感受知识地形成过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开放是在手指上的。”足可见操作的重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操作使外部活动向内部活动转化的杠杆,顺应了儿童好动的特点,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获得了成高能够的体验,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增强学习兴趣,提高理解能力。
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过程,这是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导致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的匮乏和学习兴趣的低下,同时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即死记硬背。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很明显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我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进行多种形式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方法和多样的有了多个模式学习方式。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能力,增加对数学的兴趣。
四、多关心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迁移等多种功能,并且具有两极性。积极的情感,可增强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促使人们积极地行动,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感,可减弱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的能量,使人行动消极,从而降低活动的效率。因此,要多关心差生,多与差生谈心,不歧视冷淡差生,增加对差生的感情投入,使差生由厌学化为愿学、爱学、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注意分档提问,及时对差生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我,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先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中对差生坚持“低起点,小步子”,使学生跳出恶性循环的怪圈,以小步子前进,将挫折的频率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长期保持一种充满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诱导他们发挥潜力。
总之,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我在传授知识、技能时,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我尽最大的努力,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