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2016-05-14姚亚行徐学青
姚亚行 徐学青
【摘 要】武术课程是高职院校体育专业现行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做好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对于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教学事业效能水平的保证和提升具有深刻的现实影响意义,本文围绕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展开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现代传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高职院校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武术课程,不仅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还能为社会主义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稳定有效的支持条件。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想要切实提升其实际教学效果,必须逐步提升武术课程教学进程和教学质量状态的关切力度,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持续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改良,促进学生在参与学习时间活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运动的认识水平,实现对武术文化的发展传承。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事业开展力度的不断深入,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质量水平逐步引起了广泛关注,有鉴于此,本文将围绕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展开简要分析。
一、高职院系体育专业开设武术课程的必要性
(1)锤炼学生意志,培养提升学生基本道德品格。开展武术学科教学工作,不但能够有效锤炼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逐步养成刻苦勤劳,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还能逐步促使学生养成见义勇为的道德品格。上述内容是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体系中基本道德观念的深刻体现,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各项基本目标的顺利实现具有深刻的保障意义。
(2)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我国传统武术运动本身包含了众多种类的动作类型,保证了人体全部运动部位在武术运动开展过程中的充分参与,保证了人体运动部位在形态和功能层次的发展均衡性。在武术运动基本理念知识,以及武术运动基本动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机体的力量、速度、爆发力,以及柔韧性表现状态等项目的有效改善提升。在开展日常化武术移动技战术动作要领,以及搏斗模拟训练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防身自卫能力,还能促进其自身体质发展水平不断改善提升。
(3)促进相互交流,提升多元友谊。源于武术运动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群众性特征,因而其必将成为武术运动参与实现相互交流,提升多元化友谊建设发展水平的重要媒介,随着武术运动跨国界传播趋势的稳定有序推进,我国武术运动参与者与国外相关领域人员的交流沟通,以及比赛竞技也不断增多,借由参与武术运动以及相关交流活动,国外友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和认知水平正在不断提升。
(4)竞技体验和观赏价值。近年来,随着武术运动国际传播事业的稳定有序发展,武术运动的国际性竞技赛事逐步增多,相关赛事的级别水平和综合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给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武术课程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的学习训练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现实意义基础。与此同时武术运动本身具备的视觉观赏性,和身体艺术性特征,也为其长期稳定的发展,创造了充分的实践支持条件。
二、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事业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改革。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开展武术课程教学目标改革工作,一方面要充分遵从限制教学工作在开展路径中提出了各项基本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全面调查和考量相关学生群体的基本身体素质状况,从构成体系角度分析,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目标应当同时包含技能目标、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以及心理健康目标等项目。而其具体涉及的教学目标内容则主要包含:
第一,借由对武术运动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充分掌握武术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学习实践价值,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养成积极参与日常化体育锻炼活动的良好习惯,促进其综合性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第二,在实际开展武术运动学习体验过程中,要督导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类型多样的体育运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的健身属性,以及娱乐属性。
第三,借助对武术课程基本内容的学习体验,逐步增和提升高职院校相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建构发展水平,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健康且稳定发展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并提升对体育锻炼参与意识的建设和认知水平。
第四,借由对武术课程相关内容的学习体验,切实优化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状态,促使其能够以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面对和处置具体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中遭遇的各类困难和挑战,确保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提升。
(2)教学内容改革。要借助对段位制教学工作指导思路的引入和运用,逐步针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展开针对性改革,要结合基本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以及现实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身体素质建设发展状态,针对现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实施适当程度的删减和增补,并以此作为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工作的基本指导思路。在武术教学活动的传统发展时期,由于教学形式创新要素的长期缺乏,导致武术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理念性知识内容长期具备较大的数量规模,给学生具体学习体验过程中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武术课程内容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给预期的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造成了严重阻碍。
鉴于上述状况,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任课教师在具体开展武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工作过程中,应当密切结合现实教学实践工作的基本需要,以及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身体机能建设条件,以及T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水平,针对现有的教学内容体系实施针对性的增补,以及删减处理,提升武术课程日常教学实践过程的效能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群体的学习兴趣特征,在现有的教学内容体系中增添形意拳,以及女子防身术等实用性或者是观赏性武术运动项目,并在切实满足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学生武术课程学习活动兴趣要求特点的基础上,促进相关教学工作质量控制目标的实质性提升。在具体开展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工作过程中,高职院校相关课程任课教师,应当关注武术课程理论讲授教学内容,与实践性运动技巧之间的相互结合特征,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具备充分的平衡性特征。
三、结束语
针对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问题,本文从高职院系体育专业开设武术课程的必要性,以及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事业的基本内容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武冬.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2]曹虎愚.高职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205-207.
[3]胡哲纯.安徽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开设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陈玉佳.河南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内容设置及应用设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5]崔建国.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