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6-05-14邓会平
邓会平
实验教学资源在化学课程资源占有重要地位,而实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对于提高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自主探究能力、拓宽化学教材中的研究视野、丰富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九年级上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沪教版)的教学设计为例,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问题引领,以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基础上的问题设计,既体现了教学思路的清晰引领,又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对化学实验产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巧设问题:为什么在拥挤的人群里,蹲着比站着难受?原因:拥挤的人群中CO2气体的密度较大,气体下沉导致低处的有氧呼吸更加困难.这样,由日常生活现象导入化学课堂,浅近而有趣.教师在引导学生对CO2性质进行探究实验之前,不妨先让其自主思考,大胆猜想:将一瓶收集好的CO2气体,向燃烧着的蜡烛自上而下倾倒,会产生什么现象?燃烧的蜡烛在CO2气体的包围中会自下而上地熄灭,因为CO2本身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在探究CO2气体与水反应的实验中,教师设计问题:装有碳酸饮料的矿泉水瓶子常常会变瘪,请用所学化学原理对这种现象加以科学解释.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教师继续抛出问题,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思考:二氧化碳溶于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反应?请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二、方案设计,以创新实验教学资源
化学实验前的猜想,是为了鼓励学生多维度思考,推动他们的自主性探究,使其培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然而,对于猜想结论的验证,需要严密的方案设计及实验步骤.在探究CO2的溶解性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验证方法,并对实验方案进行自主设计:①向集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倒入约1/3的水;②立即拧紧瓶盖;③将装有二氧化碳与水的水瓶振荡.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实验结果:矿泉水瓶子变瘪.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二氧化碳溶于水.教师再度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也使二氧化碳的体积缩小呢?碳酸饮料配料表,即碳酸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在化学课堂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简易演示实验可以创新方案设计,形成探究性小实验,以推动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结论后,教师质疑:CO2溶于水,是不是意味着CO2与H2O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学生结合所学,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对CO2与H2O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猜想加以验证:①要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需要借助紫色石蕊试剂,因为石蕊作为一种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可以显出红色;②向盛有醋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③将CO2与H2O实验中的矿泉水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并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加以检验.
三、反思评价,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论的猜想未必合理,方案的设计未必科学,需要在探究中加以验证,在实验结果产生后,加以反思评价,去伪存真,以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在上述探究实验中,得出结论:CO2与H2O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反思评价,在反思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猜想与探究实验.CO2与H2O反应使石蕊溶液变红,有三种可能:①CO2使石蕊溶液变红;②H2O使石蕊溶液变红;③CO2与H2O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这种新的化学物质使石蕊溶液变红.如何通过探究小实验加以验证?借助石蕊溶液来分别验证,能够使紫色石蕊变红的物质,便是有新的酸性物质产生.在反思评价环节的探究小实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精神.首先,准备实验药品:三条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蒸馏水.其次,设计实验方案:①将水滴在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上;②将干燥的紫色石蕊滤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试剂瓶中;③将湿润的紫色石蕊滤纸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再次,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做到操作最简单,方案最优化,从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在本节实验教学中,自上而下向燃烧着的蜡烛倾倒CO2气体,然而蜡烛却是自下而上地熄灭.这一实验过程,怎样设计方案并优化操作细节,以更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在一个烧杯内放入三支高低不同的燃烧着的蜡烛,将CO2气体自上而下倒入烧杯内,发现三支蜡烛自低而高依次熄灭.
四、课外实践,以拓展实验教学资源
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无处不在,从教材到生活,从课堂学习到课外实践,使化学学习充满了趣味性、实用性、探究性的价值.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而言,通过“问题引领—科学猜想—方案设计—反思评价”等环节,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而对于课外实践而言,通过“资料搜集—方案设计—实践调查—归纳总结”等环节,实现对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拓展.在学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以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调查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科学视野.首先,搜集资料,巩固并补充教材知识体系:CO2的性质→CO2的用途.其次,对实践调查的内容进行分类,设计方案:①调查固态CO2在人工降雨方面的应用,解释原理;②调查CO2的工业制法,解释原理;③敞口放置的石灰水上面有一层白色固体物质,猜想白色固体物质的成分,并设计方案将白色物质除去.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无穷无尽的,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利用、开发、整合、拓展实验资源,引导学生科学假设、自主探究、大胆猜想、小心求证,从理论解释到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求知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