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方法”

2016-05-14周益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图象课程标准

周益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生活·物理·社会,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可以说,科学探究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下文是笔者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苏科版)中的一些重要的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归纳、分类、简述.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要研究的物理对象可能与某几个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某一个因素对它的影响,只改变这个因素,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是现行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结果相同的前提下,把复杂、陌生的物理现象变成熟悉、简单的物理问题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有广泛地应用.

三、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物理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四、类比法

类比——指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具有类似方面.通过两个(或两类)对象的一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比较,从而推出它们的某些其它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法是人们所熟知几种逻辑推理中,最富有创造性.

五、放大法

科学探究实验中常遇到一些微小物理量的观察、测量,为提高观察清晰度和测量精度,常需要采用合适的放大方法,选用相应的测量装置将被测量进行放大后再进行观察和测量.初中物理常用的放大法有累计放大法、机械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

六、科学推理

《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七、理想模型法

理想模型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合理的抽象和简化,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建立各种易于研究的模型,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发生重要偏移,有利于解决抽象而又复杂的物理问题.

八、图象法

图象是研究一个变量与另一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一个数学工具,物理探究中应用图象法,具有直观、简捷、形象等优点.是将物理与数学相结合的过程,既是新课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又是学生到高中继续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用图象可形象地显示物理规律,动态的描述物理过程,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依赖关系,对物理概念的形成掌握,物理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

如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导体的电压和电流图象;运动物体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胡克定律)等.图象有其独特的物理意义:(1)横轴与纵轴表示的物理量是反映所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两个物理变量,它们间的对应关系便是所要研究的对象;(2)图象中的点对应着一个物理状态;(3)图象中的线对应着一个物理过程;(4)图象中的斜率往往反映出物理问题的本质.

物理科学探究中的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是笔者分类、归纳了现行物理教材最为常见用的几种.科学探究诸多环节(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设计实验),正如数学家拉普拉斯说的:“认识一位天才的研究方法,对于科学的进步……并不比科学发现本身的用处更少”.所以,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将物理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就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图象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图象解法
《一次函数》拓展精练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与实践
直线运动中的几个“另类”图象
初中化学探究教学探析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