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14陆明芹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性质化学师生

陆明芹

初中化学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而科学探究则要求有相应的学习方式来与之适应.于是,自主合作学习就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以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沪教版九年级)的教学为例,从目标设计、问题合作、师生互动、概念迁移四个方面,浅谈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自主学习,突出目标分层设计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与准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基础性的概念、元素、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掌握,这为进一步的复杂而有难度的合作学习形成了知识基础与心理准备.为此,教师要突出目标的分层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学习能力范围内,达到最大程度的自主学习.在《常见的酸和碱》的教学大纲中,学习目标是:①知道几种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②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③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学习目标往往高度概括,并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法与评估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将抽象的目标化为具体的问题,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而难,体现学生思考的过程及特点,问题的解答要侧重于方法的传授.基于此,教师以问题设计来体现目标引领:①通读本节内容,找出常见的几种酸有哪些?常见的几种碱有哪些?②结合课本,说说酸与碱的用途是什么?③总结归纳,酸的主要性质是什么?碱的主要性质是什么?④根据你所总结出的酸和碱的主要性质,进行大胆的化学猜想,并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以探究小实验来印证你的化学猜想.

学生的基础不同,自主学习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问题设计中既要照顾到基础偏弱的学生,以基础性的问题设计来引导他们的学习自主,使其学有所得,建立学科自信.同时,还要考虑到基础扎实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以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设计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学有所思,培养发散思维.

二、科学分组,注重问题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需要讲究科学性、规范性、高效性特征,认知水平与心理规律差异较小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意义不大,这就要求合作学习的成员分配要讲究规律,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据相关学习调查发现,自主学习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与思考,独立解决教师设计的简单问题,找出并识记常见的几种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常见的几种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等.学生能够在教材找出酸和碱用途的介绍,可用于纺织、造纸、制肥皂、塑料、染料、精炼石油等,然而不一定能够理解用途背后的化学性质及原理.同时,自主学习环节,不是所有的学生对于酸与碱的性质的归纳都能够做到全面准确,而化学猜想及探究实验方案的设计及验证等问题,则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开放性特征,无论是知识难度,还是学习广度,都充满挑战性,更需要小组合作来共同探究.这时,教师通过科学分组,让学生在组内形成学习互助,将自主学习环节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交流,得出酸的主要性质: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酸和盐.而大多类似的概括性、理解性、探究性的问题,都能够在小组合作环节中得到有效解决.

通过小组合作,优等生能够进一步巩固并强化自主学习成果,学困生能够形成对化学问题的全面认识与深度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监督到位,指导充分,以问题引导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及规律的探究欲,发展他们善于合作与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三、双向评讲,促进师生互动有序

小组合作仅是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从旁督导的生生合作为主学习方式,而双向评讲式的师生互动则将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高度进一步强化.在小组合作归纳出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后,学生能够根据盐酸HCl的性质类推,猜想其他物质的酸的性质,并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如酸类遇到紫色石蕊试液是否变色,变成什么颜色等.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中学生中对于方案的设计与猜想探究报告的形成,仅仅靠生生合作难以全面掌握与理解,需要师生互动,即以学生的“学”来选择教师的“教”,以教师的“教”来补充与完善学生的“学”.教师通过表格设计问题,实验分步探究,将假设与猜想、验证方法及操作过程、实验现象记录、结论及原理、新的发现等充分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形成思考与反馈.通过师生互动,还发现:无色酚酞试液及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的酒精浸出液,遇到酸或碱溶液也能显示出不同的颜色.

这种双向评讲式的师生互动,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学习,它还原了化学课堂的探究性、开放性、科学性特质,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以探究实验来印证猜想,在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同时也渗透了化学思想的传授.

四、总结激励,强化概念理解迁移

化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既要与科学规律发生内在联系,也要与生活发生外在联系,脱离任何其一,都不能充分理解并把握化学的学习.学生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评讲,对学习目标能够有效落实,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课堂学习的终结.为此,教师不妨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总结激励,强化概念的迁移性理解,将化学的学习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现象中,思考:胃病患者常常口服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其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其化学原理是什么?请写出方程式来验证;农业技术中,有用熟石灰[其主要成分是Ca(OH)2]来改良含有硝酸(HNO3)酸性土壤的典型案例,其化学原理是什么,请写出方程式来验证.通过总结促进化学课堂的拓展,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

Al(OH)3+3HClAlCl3+3H2O

Ca(OH)2+HNO3Ca(NO3)2+H2O

加深了学生对化学概念的迁移性理解,强化了对酸与碱的主要性质、酸碱中和反应生成水和盐等知识的巩固与掌握.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与组织合作探究活动,力避形式化、表面化、教条化,不断创新合作的形式,加强合作学习的深度,从而形成对学生的化学知识与科学能力的落实.

猜你喜欢

性质化学师生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奇妙的化学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