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力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016-05-14陆阳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受力力学物理

陆阳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生涯中至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如何正确有效地把握这一阶段的学习,快速提高物理学习成绩,为高中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成为家长和学生共同忧心的话题.随着物理教学内容的拓宽,题目难度地加深,很多学生在物理学习时候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特别是对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更成为学生的难点,也是学生们迈向更多的物理问题学习的一个绊脚石.那么如何有效地解决学生对初中物理力学学习的困惑已成为了广大一线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四点来简述化解学生对初中物理力学学习的方法.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初二学生都是十三四岁的小孩子,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老师进入课堂时应以热情饱满的姿态,灵活的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以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内容源于生活却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其与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新知识点的引入到实验探究再到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运用,教师都应结合生活、教学实际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比如在讲述压强问题时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就给学生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人在雪地上行走很容易陷入雪堆里,而双脚穿上宽宽的滑板就不会陷进去?为什么人站在鹅卵石上会感觉很扎脚,而站在地面上就不会感觉那么疼?为什么同时用手掌和手指按压铅笔,会有不同的疼痛感?学生听到了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的,却从没人探究为什么的现象就会陷入思考,结合生活实际给出许多答案.其中不乏有想到受力面积的同学,比如说有同学提出,第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滑板面积比脚的面积大才不会陷入雪里;第二个问题是因为人与鹅卵石的接触面积比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人才会有更强的疼痛感;第三个问题或许是手掌的面积比手指的面积大,用手掌按铅笔时才会比用手指按舒服一点.诸如此类问题能使学生很快联系生活实际给出贴近课堂新内容的解答,便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受力面积有关,且成反比的概念.

其次 ,因材施教也是教学中极力提倡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大脑开发程度及敏感点是不一样的,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难度系数及教学切入点,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的因材施教能使学生在解决物理力学问题时更加简易和便于不同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例如,对物理不敏感的学生而言,老师可以引导他结合生活实际,把力学问题具体化呈现在纸上面,让学生用受力分析的方法去分析.比如判断斜面上的小球是否受到了摩擦力,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受力分析示意图,当画出了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斜面向上的支持力后,很容易能知道只有这两个力存在时小球是不会平衡的,因此自然就理解摩擦力的存在.而对于物理问题敏感的学生,可以让其假设没有摩擦,小球在一个光滑的斜面上会怎样.很显然学生会想到没有摩擦力的话小球会下滑而不会静止在斜面上.另外因材施教的“材”还可指教材.在教学的时候可以采取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学、思结合,在实验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实验教学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教师要积极使用科学演示的方法,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教师应在前面演示,让学生在下面操作,亲手体会进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从而引出一个重要的关于浮力的公式F=pgv.

另外,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便捷,动态清晰的特点成为现代教学的有效工具.合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不仅有利于教师展开多方面立体化教学,还便于学生更清晰、动态地理解问题,促进师生分析综合,揭示物理现象,使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更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比如在进行动态分析时,使用PPT可以很好地呈现出受力前后的样子及多一个力和少一个力的区别,便于学生自己进行对比和思考.在配合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放大诱导法.例如在学习力这一章时,由于力很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证实他的存在.作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抡出去的锤子能打碎玻璃,他们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能使原本完好的玻璃变成碎片呢?为什么用手挤海绵水会出来,海绵和手之间又发生了什么呢?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时,压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怎样证实他的存在呢?可以让学生先试着解释一下日常见惯的现象,如滴管是怎样吸取化学药品的?钢笔是怎样吸入墨水的?为什么纸片贴在装满水的啤酒瓶的瓶口会不掉下来?我们为什么用吸管能喝到饮料?这些一系列的问题能拓展学生开展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最后,想要有效的开展初中物理力学教学工作就必须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指导者,引领者,而学生才是主体,才是获取新知的主要力量.教学过程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他们拓展能力,变得更有创造性,更具发散性思维.真正的教学和学习过程应该是双向的、愉悦的,它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更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当师生都以一种饱满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互动行列中来,整个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津津有味,让人留恋的.当学习结束时甚至会感觉意犹未尽,不舍离去.另外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发展培养,知识转化为能力要经过理解、记忆、吸收、凝练地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向学生强调学习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学以致用.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究和亲身体验来的知识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风潮也在拷问着人们到底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实际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中引出对物理问题的理性质疑是力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出发点.初中物理力学问题的所有知识点及现象都源于生活,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正确的引导,才能快速而自然的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学思结合的效果.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涉及内容广,概念、定理、规律都很多且容易混淆.力学部分作为初中物理的关键部分更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广泛重视,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体系核心时,要排除体系的繁、难和内因的困扰.教师应利用以上四点教学策略尽量排除外因,采用更简洁清晰,生动明确地学练方法为学生解答困惑,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受力力学物理
留言板
一道力学综合题的多种解法
力学中几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お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力学 等
树立整体观念,巩固力学知识
“弹力”练习
“弹力”练习
两个物体受力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