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6-05-14邱新昌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学数学例题解决问题

邱新昌

数学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之一,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基于这个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强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于学好中学数学的重要意义.教师应从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中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相当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只有让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促使学生基于好奇心与探究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必须明确什么是中学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指基于学生对于自然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具备的好奇心、探究心,而不断进行对新知的追求,通过独立思考,从而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进而对数学的定理、公式以及例题的结论或者例题本身进行深入和延伸或者推广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而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是社会最受欢迎的人才,也是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通过数学的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成了中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中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必须从多途径多角度进行培养

1.通过提问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提问,不但应该鼓励学生多途径提出问题,而且应该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提问,来达到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能力的目的.教师应该热情及时地回答学生的各种提问,要讲究回答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以达到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的目的.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获得喜悦与自信的感受,同样的,好的问题的标准,应该还是能突出实用性和必要性,能激发认知需求.数学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是因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往往就孕育于好的问题之中,而创新思维也往往基于好的问题而萌发.此外,好的问题的提出,还能促进学生开展积极的活动,进而锻炼主动发现的能力.

(1)必须注重数学问题的来源选择

数学教师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首先是要注重指导学生从预习中开始去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其次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收集问题,尤其是收集大家思考中存在错误的问题,以反面的例子来树立正面的结论.再次,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出数学问题;注重数学问题的来源,第一是多元化,第二是生活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2)必须注重问题的呈示方式

问题呈示方式的选择,对于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乃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将数学课程的教学立足于数学问题的提出这个基本点上,诱导学生通过对情境的分析理解来发现问题,由学生来掌握发现问题的主动权,并且由学生来将问题展示出来,通过这种操作,可以一步步地诱导学生发挥出创新的潜能.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呈示程序来发挥学生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学生为了发现问题而诱导出来的创新潜能,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挖掘与发挥.

(3)必须注重通过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中学数学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其中,把学生当做解决问题的主体,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使学生产生思维相互交互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作为解决问题的媒质,并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分析,鼓励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以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来,进而刺激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进一步的发挥.通过这些活动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创造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例题的精心选择与变化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题讲解是数学教学中的常见方法,教师应该对例题的设计与选择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要保持所选例题的针对性特征,同时努力进行例题的变式讲解,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在数学定理、公式以及数学原理方面内容的学习上,要做好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工作,使学生能基于数学的定理、公式、原理等进行相关性和相似性以及相反性的延伸与拓展,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主体能力是一种自觉的能力,是活动主体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认同,体现了活动主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及活动主体的创造性的一种在观念上的表现.主体能力对于创设民主氛围以推进学生发现和讨论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能力意识,往往意味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复苏;学生主体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自身身心发展的认知度、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强弱程度.因此,教师要营造课上民主自由发现和讨论问题的氛围,就必须注重对学生主体能力的激活,教师应该基于教学相长的教育原则,改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的呆板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授课当中来,鼓励学生要敢于插嘴提问、敢于随时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于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而这本质上就是激发学生主体能力的一种方式和过程.此外,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通过动手和动脑的有机结合,来促进学生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趋于阶同活动状态,使学生两方面的能力都得以充分发挥,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作用是相当大的.因此,必须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充分激发思维的活跃性.

4.必须通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好奇往往是诱发兴趣的起始原因,而兴趣必然会引发对事务的观察,因此教学中必须处处设置悬念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目的.只有善于观察,才能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进而不断质疑,通过质疑来发现更多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观察事务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

猜你喜欢

中学数学例题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中学数学竞赛数列求和的探究
两只想打架的熊
构造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