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调查评价
2016-05-14苏振斌李自力廖文圃李邦
苏振斌 李自力 廖文圃 李邦
摘 要:以武汉市经济开发区为例,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标准、方法和实施步骤。然后,给出促进具备条件的不稳定耕地转化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几点建议,以合理利用不稳定耕地资源,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耕地后备资源;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合理利用
1 概述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有些省份按照以土地利用现状认定地类的原则,将林区、草原、河流湖泊最高洪水位控制范围内和沙化荒漠化的“不稳定耕地”纳入了耕地范围调查统计,这就形成了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1]的概念。
“不稳定耕地”参考面积的确定及资料收集整理、调查核实及耕地质量评价和上图标记三个步骤[2]。首先,根据国家二次调查中确定的不稳定耕地的面积作为参考面积,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资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料、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等,为“不稳定耕地”调查做好资料准备[3]。然后,在二次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扣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确定“不稳定耕地”图斑范围[4]。结合遥感影像、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5]等,调查“不稳定耕地”数量、类型和利用状况,区分二次调查上报的“不稳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稳定耕地”。
2 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要求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的通知》、《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和《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调查评价工作包括“不稳定耕地”参考面积的确定及资料收集整理、调查核实及耕地质量评价和上图标记三个步骤[6]。首先,根据国家二次调查中确定的不稳定耕地的面积作为参考面积,收集有关法律法规、基本农田保护相关资料、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料、全国农用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等,为“不稳定耕地”调查做好资料准备[7,8]。然后,在二次调查数据库中提取耕地图斑,扣除基本农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内的图斑,确定“不稳定耕地”图斑范围。结合遥感影像、土地整治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成果和资料、2009年以来变更调查资料等,调查“不稳定耕地”数量、类型和利用状况,区分二次调查上报的“不稳定耕地”和新增加的“不稳定耕地”。再根据“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更新调查评价”成果资料,确定“不稳定耕地”的质量等级。最后,根据“不稳定耕地”调查核实结果,建立“不稳定耕地”图层“BWTC”;再按照不稳定耕地类型、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对“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进行标注。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的上图标注要求如表1所示。
在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结束后,要对调查评价成果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内业核查、外业核查和数据库质量检查三部分。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质量检查通过并经部确认后,再以2013年度土地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对二次调查“不稳定耕地”数据库进行更新。最后,再对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进行成果汇总、分析和归档。
3 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实施
文章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根据《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及规定》,以二次调查标准时点数据库为基础,以二次调查中各地报送的“不稳定耕地”面积作为控制,经实地核定位置、范围、质量等级、利用状况等,形成“不稳定耕地”调查结果,实现“不稳定耕地”的上图入库[9]。对与二次调查上报“不稳定耕地”面积不一致的,必须单标注,并征求湖北省二次调查办公室意见后,由省厅以专报报国家审核。国家对各县市成果进行核实确认后,形成国家、省、市、县各级的“不稳定耕地”调查成果。其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3.1 不稳定耕地的调查
根据上文中提到的相关文件对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要求,结合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稳定耕地分类统计表如表2所示。
3.2 不稳定耕地的评价
根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规定》的通知,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区位指标等4个方面[10]。具体包含:生态条件、年积温、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土壤污染状况、排水条件、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地形坡度、盐渍化程度、土壤质地、土壤pH值、耕作便利度等共11项评价指标。生态条件通过收集自然保护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环保规划等资料来获取;年积温资料从气象站获取;年降水量和灌溉条件利用气象资料、水文资料、水利和土壤资料图件信息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无水源保障;土壤污染情况通过查询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和其他土壤调查成果得到;排水条件根据当地有关排水体系资料、地形坡度和调查访问确定;土层厚度从全国第二次土壤调查的乡级或县级成果的土种类型图中获得,母质条件从地质图上获取;地形坡度利用地形图坡度尺方法划定;盐渍化程度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乡级或县级土壤图获得;土壤质地从地质图上获取;土壤pH值利用土壤普查成果可得;耕作便利度则根据当地的地形、道路状况等综合考虑。
4 结束语
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补充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而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合理利用后备耕地中的不稳定耕地,促进国土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文章通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步骤和方法介绍,具体详细地说明了城区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的标准和流程,对以后类似的不稳定耕地调查评价项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为合理利用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潜力,文章在实践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给出以下两点建议:
(1)慎重开发,合理利用。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慎重开发耕地后备资源中的不稳定耕地。对未利用土地的利用,应该因地制宜,结合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大气候小气候背景等进行适用性评价;宜农地进行耕地开垦,因侧重耕地生产力的提高,并且在开发为耕地时要特别注重其生态功能的保护。
(2)加强监督,动态管理。加强顶层设计,设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与保护差别化目标,不断强化耕地后备资源管理监督约束机制。加大科技资本投入,采用GIS建立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动态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殷松杉.如何进行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J].吉林农业,2015,3:122.
[2]赵勇.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的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J].吉林农业,2014,24:82.
[3]林和明,张颂念,等.珠江三角洲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潜力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3,11:232-236.
[4]王亚坤,周生路,张红富,等.江苏省域耕地后备资源潜力空间分布与开发组合研究[J].土壤,2010,3:492-496.
[5]关小克,张凤荣,李乐,等.北京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10,12:304-310+431.
[6]张凤荣,郭力娜,关小克,等.生态安全观下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9,9:4-8+14.
[7]唐祥云,陈可蕴,陆敏宏,等.基于物元模型的耕地后备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5:79-83.
[8]余海.湖北省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J].中国土地,2003,5:34-35.
[9]严哲.耕地整理潜力空间分区方法研究[D].湖北大学,2014.
[10]杜国明,刘国权,陶军德.富锦市不稳定耕地调查与处理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