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师德建设研究

2016-05-14张安安

经济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策管理

摘 要:高校师德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教师自身与学校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近年来高校师德失范事件的发生,师德问题备受关注。文章通过分析高校师德现状以及原因,努力从管理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推进高校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管理 高校师德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214-03

一、师德的内涵

我国对师德的研究历史悠久,孔子时代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数千年的教育实践及文化沉淀为我们当代的师德增加了内涵;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对我国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也必然会丰富师德的内涵。有的学者认为师德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①,有的学者说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②还有的学者直接将教师的职业道德分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伦理、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人格。③由此可见,师德主要是指教师所具备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总和,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与学校、与社会关系及对自身发展规划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的总和。

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不仅是培养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基地,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播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师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德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了教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的具体行为,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高等教育任务的实现,有利于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与成才,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我国师德情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整体来说高校师德状况主流是好的,“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④2007年8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进行了充分肯定,“长期以来,全国广大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全国优秀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在你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人民教师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⑤但是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失德情况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整体形象,不可否认的是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出现了整体滑坡态势,造成当今社会对教师这一行业颇有微词。这种现象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缺乏。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大学教育的根本是塑造人。但是,相当一部分教师重教书而轻育人。个别教师误认为“我只应当付出与代课费相当的授课劳动,其他与我无关”,于是出现“课前备课马虎,课堂上课念书,课后交流缺失”的现象。部分教师只顾讲课,对学生违纪行为置之不理,只注重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或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持漠视态度,不能有效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更有甚者把对领导的不满转移到教学中,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损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

大学同时还承担着科研任务,并肩负将科研成果社会化的重任。这要求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要完成科研任务。然而当前的趋势却是重科研而轻教学,甚至是“牺牲教学搞科研”,对教学不感兴趣,抱着应付差事的态度,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和教师的形象。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工作者承担教书育人职责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反映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⑥热爱学生应该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但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疏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育人意识有待加强。

2.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多数教师能够重视与他人的合作,但仍有少数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重个人而轻集体,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相互尊重,取长补短,甚至互不服气,互相攻击,文人相轻思想严重。有些教师利用职务便利排挤别人,有功劳就抢,有责任就推。认为物质利益才是最实惠的,道德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教师的荣誉感和失德的耻辱感有淡化趋势。这些现象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学术道德失范,功利化严重。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学术性职责,而最能体现高校教师职责特点的也莫过于是学术职责。但是近年来,高校学术道德违规事件频频发生,主要表现为学术功利化、名利思想严重、学术不诚信等。

个别教师追名逐利、心浮气躁、不求甚解、治学不严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放弃基础理论研究,大搞商业行为;甚至为伪科学张目,用所学知识为假冒伪劣产品包装,做虚假代言,最典型的是影响波及全国的“纳米炒作”和“核酸风波”、名噪一时的“水变油”事件等,几乎都因为有著名的专家教授掺乎其中。

在市场经济和学术功利化思想指导下,学术不诚信行为日益增多。部分教师不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剽窃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改头换面予以发表;或在引用同行的研究成果时,不求甚解,断章取义,从而导致学术失真;更有甚者,擅自使用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

高校内“近亲繁殖”现象比较普遍,老师留学生,学生留学孙,学术队伍中有个别的学术带头人犹如家长,唯我独尊、干预行政、排斥异己,既败坏了学术形象,又不利于学术交流,更谈不上学术合作。

这些学术失范现象不仅损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阻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4.师表形象差,以教谋私严重。孔子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有深刻影响。但近年来,部分高校教师不注重个人修养,言行不一,推崇“两副面孔,双重人格”的人生哲学。另外,网上报道的个别高校教师私人道德问题也非常引人注目。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通常是别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高校教师就必须表现出道德主动性,不能放松修养。

以教谋私现象主要表现在考试、入党、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干、减少处分中的舞弊行为。一些教师以权谋私,钱权(分)交易,尤其是在成人教育中,个别教师命题、辅导、考试、评卷“一条龙”服务,以获取更多不当得利。随着在职人员攻读研究生的需求增大,甚至催生了导师经济。导师为某些“特殊”学生大开绿灯,以帮助其完成学业,从而成为教师的经济和社会资源。

5.理想信念动摇,价值标准失衡。当前,有的高校部分教师受西方文化、思潮影响,不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不足,对社会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不够,共产主义信念不坚定,利己主义盛行。极个别教师在课堂教学、学术讲座中无规矩无纪律,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给学生错误的思想引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思想混乱与困惑。

职业理想信念动摇,职业倦怠程度较高,职业认同感低。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高校专业教师流失严重,或不安心本职工作等“隐性流失”现象严重。工作热情低,工作投入和参与减少,事业心下降,创造性差,个人成就感低。

四、原因探析

高校师德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形成的结果。社会环境的影响、高校体制、机制所存在的弊端是产生问题的外在因素,教师个人修养的欠缺是产生问题的内在因素。

1.社会环境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于重大的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既有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被普遍怀疑甚至否定,失去了其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和引导力,而新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尚未成型,导致“不可避免伴随着社会失范现象,进而对当代中国人的生存形成影响和冲击,引起普遍性的焦虑、浮躁心态和人文价值、意义方面的困惑”。⑦“一些教师开始以新的社会视角来观察自己和他人,并以新的价值标准来分析和衡量自己的相关利益分配,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成是一种谋取私利的手段,过分看重个人利益,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职业价值取向。”⑧部分高校教师把钱作为判断价值实现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自我价值”,要求等价交换。他们开始以新的思维视野审视教师的职业,并以新的价值标准衡量与自己相关的利益分配,从而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追求精神价值为主的价值取向。对社会长期以来赋予教师的角色代称,如“灵魂工程师”、“春蚕”、“红烛”等不感兴趣并产生了疑惑。这些错误思想导致了不道德行为的产生,通过剽窃、造假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掠夺别人成果使自己获利。

2.高校师德建设制度不健全。我国虽然制定了不少有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如《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等,但缺乏具体和可行的操作措施,如教师管理制度、评价考核制度、师德长效教育制度不完善,监督和激励制度执行力不强等。

思想道德教育乏力。没有统一的师德规范,师德教育缺乏规范性和延续性;形式单一,不能针对教师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活动;教育内容空泛,缺乏时效性,政治化明显。

评价考核机制不健全。各高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中虽然有对师德师风的相关规定,甚至部分高校实行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但是师德师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教师师德师风评价标准仅凭个人主观感受,结果缺少客观公正性。而对教师的工作考核主要考察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如论文及科研项目的数量、级别,但对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由于不好量化而没有列入评价标准,从而导致重科研,轻教学,忽视师德师风建设的现象出现。

监督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监督主体不能承担起主体责任,对教师的失德行为采取不作为态度。激励措施的重点大多放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少有针对师德的激励,而且激励的手段也以物质奖励为主,忽视精神奖励,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缺乏惩罚措施,不能做到赏罚分明。“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形同虚设。

3.教师不重视提高自身修养。一些教师缺乏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忽视了他们的榜样和引导作用;也有教师重才轻德,认为师德与自身利益关系不大,或者师德是软要求,不重要,所以没有动力追求高尚师德;高校扩张等因素,导致教师工作压力大,疲于应付业务,因而忽视自身道德修养。

五、对策思考

作为一名高校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者,深知解决高校师德问题的重要意义,也深知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正确面对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索形成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想搞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目标和内容,使其既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又切实可行。我国的师德师风标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提高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理想和师德师风水平为重点,建立适应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2.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部门,负责制定本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对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做到入脑入心;定期组织活动,积极宣传社会及本校涌现出来的道德标兵及行为楷模;创新师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师德理论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荣辱观教育。使每位教师都认识到“立业德为首,执教品为先”,促进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主动性。

建立建全领导机制。建立科学的师德管理组织机构,避免“多头领导”等弊端;要明确政策导向,引导广大教师既重业务,又重师德。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根据师德师风建设标准,建立师德评价方式及师德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落实。将评价标准转化为具有行为特征的评价标准,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结果。改变过去重教学、科研,轻师德、育人的评价标准,把教学科研与师德师风评价放在同等重要地位。

建立建全监督奖惩机制。对涌现出师德师风水平高的教师予以积极宣传和表彰,对师德师风水平差的教师予以公开惩处和教育,以高尚的师德师风来教育广大教师,发挥其激励、导向、示范和警示作用。师德师风评价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研究生导师遴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选培,各类高层次人才评选及奖金、津贴分配等各个方面,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明确监督部门的监督主体责任,对不作为行为追究领导及当事人责任。

3.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具有荣誉感,体会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盼,增加自身责任感。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特别是对生活困难教师,从待遇、住房等纳入学校、国家整体考虑范围,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安心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切实为教师在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团队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教师创造事业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4.加强教师自身修养。要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提高教师师德师风修养。高校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产生崇高的师德师风修养,从而起到示范引导作用。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丰富的学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加强人文修养,特别是引导教师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为人为师思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求自己,以身示范。开辟各种提高师德师风教育途径,丰富师德教育的内容,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把师德师风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长期的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将这一工程提到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中,形成新常态。用正确的思想、舆论、行为引导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发挥具有高尚师德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工作的潜移默化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注释:

{1}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2}陈元魁,周德义,何一成.当代高校教师素质教育建设的理论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25页

{3}韦冬雪.高校师德修养实用教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2005.1.13

{5}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07.8.15

{6}林伟健.高校师德建设概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7}林默彪.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研究,2004(6)

{8}赵培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J].中国高等教育,2013(Z2):66-68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人事处 山西汾阳 032200)

[作者简介:张安安(1976—),男,山西汾阳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人事处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校人事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对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