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通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6-05-14仇卫平

经济师 2016年6期
关键词:普惠金融小微困难

仇卫平

摘 要:发展普惠金融,让金融改革的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地区、所有人群,对于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宁波通商银行本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围绕如何加快普惠金融发展这一主题,从宁波通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以及在践行普惠金融服务中所遇到的难题,对下一步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思路等三方面来探究普惠金融服务内在规律,以全面提升宁波通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微 创新 困难 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6-144-04

宁波通商银行的前身是原成立于1993年3月,由印尼金光集团控股的浙江省首家外资银行——宁波国际银行。在宁波市政府的主导下,2009年启动重组改制工作,通过引入国内13家优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股东,于2012年4月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由外资银行成功重组改制的以民营资本为主体、国有企业为大股东的新型混合所有制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为深入贯彻监管部门关于普惠金融的工作部署,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等新经济形势的挑战,宁波通商银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探索实践,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提升客户服务,为助力地方实体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一直恪守服务甬城千万家的宗旨,全面推进“向下、向小、向个人、向特色”的“四向”转型战略,在普惠金融服务上开启了四个方面的实践活动,即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全力推进个性化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通过推进这四大实践活动,切实提升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便利性,大力支持了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国民经济较薄弱环节的发展,并取得积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服务小微,助力宁波市域经济升级提速的实践

宁波通商银行依托网点、网络和人员优势,努力为小微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信贷服务,针对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为其量身设计信贷产品和贷款模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小微企业节省利息开支,降低融资成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

1.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浙江省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相关要求,紧紧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和打造商贸金融专业银行的战略定位,通商银行深入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年”活动,研发众多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在全行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小微业务在2015年取得了快速发展。截至8月末,单户贷款金额在500万元(含)以下的小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74%,贷款规模同期增长259%,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

2.不断拓宽对小微金融服务领域。在保证满足涉农、涉渔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基础上,还加大对从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相关传统服务业的贷款投放,积极满足现代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资金需求。

3.不断增强对小微金融服务的功能。以城郊、城区居民小区为重点,逐步建立小微企业贷款专营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大厅,配备专门人员,对营销模式、审批流程、风险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再造,尽量简化贷款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推行限时服务,提高放贷效率。

目前宁波通商银行已在分行、总行专业经营部门设立了5个小微专营团队,专门从事小微业务拓展,专门建立小微业务快速审批通道,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列小微信贷计划,信贷资源优先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倾斜,加大了对小微的支持力度,最大满足小微业务“短、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15年8月,小微金融贷款达20亿元,有力支持小微及民生工程,推动了市域经济发展。

4.不断创新银行服务模式,走特色发展之路。为有效解决单个小微客户轻资产、难以从银行直接获取融资这一普遍性难题,宁波通商银行运用核心企业信用绑定、物流控制及债项管理等先进风控手段,为小微客户量身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弱化抵押担保,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小微业务的特色化发展。宁波通商银行主动承接宁波市政府提出的淘汰废旧黄标车、加快节能减排的行动计划、为集卡车营运主体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通过监测车辆进出港数据实时掌握企业运行状况达到风险控制目的,客户无须抵押即可获得银行的授信支持,授信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截至2015年8月末,已累计为100多家集卡车运营主体提供贷款支持近1亿元。至今,通商银行已共为30多个小微客户群量身定制个性金融服务方案,包含快递加盟商群、通商科技卡、电商群、白领公寓、小超市群等,并通过深入挖掘同类客户的共性特征和金融需求,不断总结提炼成熟模式,创新推出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群模式和产品模式并行,提升小微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全力推进个人金融业务的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财富的积累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家庭和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个人金融业务市场前景广阔。宁波通商银行紧紧围绕未来大消费概念与个人财富管理两大业务主线,在2015年重点推进个人消费信贷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并加快移动金融建设,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人群。

1.加强消费贷业务发展。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结合区域特征,加强消费贷产品开发设计,2015年新推出产品5个,产品总数11个,汽车消费贷、精英通、房按通等多个特色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带动消费贷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消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709%,客户数同期增长464%。今后,通商银行还将继续加强特色产品开发,并依托系统的建设完善,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海量客户的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个人消费金融服务需求。

2.丰富理财产品。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根据通商银行客户的年龄层次、风险评估情况和财富管理需求,分别推出薪盈通保本理财产品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截至2015年8月末,共发行保本理财产品32期,发行金额11.6亿元,发行稳利通非保本理财产品26期,发行金额4.1亿元。今后,随着个人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理财需求更趋多元化、个性化,通商银行将适时推出T+0开放式理财等新产品。

3.加快移动金融建设。为深化普惠金融科技服务创新,提升移动金融应用的安全性和便捷度,通商银行以安全支付为出发点,加快移动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基于智能安全芯片、符合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的可信交易环境。今后,还将加快推进移动金融TSM平台和手机银行项目的开发,同时积极打通第三方支付渠道,加强与国内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

4.逐步加强自助银行建设。在自助银行建设方面,通商银行现均为“在行式”ATM或CRS,今后,为满足公众金融服务需求,在大型居民社区、重要旅游景点、大型商场、宾馆饭店等处放置“离行式”ATM机,为更多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三)加强农村金融市场开发,服务于“三农”的实践

宁波的块状经济特征使得个别县域和农村经济较为活跃,金融需求旺盛,通商银行非常重视农村金融市场,开业以来在宁波新设的三家支行全部为县域支行,分别为余姚支行、慈溪支行和鄞州支行,对县域经济支持较大。2015年初,提出要“向下”转型,就是要求发展眼光向下,业务拓展向乡镇、向社区、向商圈下沉延伸,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服务于“三农”。

针对农村金融基础服务不足的现状,宁波通商银行开始尝试乡村金融服务站项目,通过设立乡村金融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存取款结算等各种便民金融服务。首个乡村金融服务站设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已于2015年8月正式开始营运,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开设更多的乡村金融服务站,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开发适合农民生产生活的金融产品,同时通过在农村推广使用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先进金融设备应用,普及移动金融,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多的普通农村客户群体。

为顺应宁波市域农业和渔业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发展的新趋势,宁波通商银行还不断强化对海产品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生态农场等新型农渔业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5年8月,现代农渔业贷款余额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达245%。

(四)大力拓宽国际金融服务的实践

国际业务作为通商银行传统优势业务,开业以来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对象和服务内涵不断延伸,对宁波涉外经济特别是中小贸易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业务量持续稳定增长。截至2015年8月末,同比增长近30%,外汇存款同比增长129%,外汇贷款同比增长52%。具体主要有以下举措:

一是不断扩充服务对象。通商银行基础客户群不断壮大,国际业务客户数较开业初增长了25.6%,新增客户中境内公司客户占67.6%,且以中小型贸易企业客户为主,都属于小微,伴随客户结构的变化,业务结构也逐渐从单一的出口业务为主,向进出口业务并重转变,使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不断丰富产品种类。通商银行具有较好的国际业务发展基础,开业之初即拥有完备的信用证、托收、汇款、押汇、福费廷等基础国际结算和融资产品。近年来,随着客户和业务结构的变化,通商银行又逐渐推出内保外贷、远期结售汇、外币流动资金贷款、离岸代付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融资等新产品,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和发展,满足多方的需求。

三是不断拓展国际结算渠道。与同类城市商业银行相比,从外资行改制而来使得通商银行在代理行渠道建设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已与全球将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搭建了快速便捷的国际结算通道,并与1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型银行建立了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关系,能够完全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四是大幅优惠让利支持涉外企业。通商银行非常重视银企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建立,多年来对合作较好的存量客户和长期合作意愿较强的新客户一直在国际结算手续费、融资利率、结售汇汇率等各类费用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大力支持涉外企业发展。

总之,普惠金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今后较长时期,宁波通商银行将立足市域,深耕“三农”,服务城乡,以更加务实的经营作风、切合实际的市场定位、加快创新的工作导向和高效灵活的运作机制,力争在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的长久均衡,做普惠金融的忠实践行者。

二、践行普惠金融所遇到的难题

宁波通商银行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取得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双提升,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也遇到不少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一)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任务更加艰巨

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阶段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者叠加的敏感时期,带来了宁波通商银行资产风险管控的巨大压力。二是普惠金融服务以覆盖弱势产业、弱势群体为主,风险管控任务自然会更加艰巨。三是在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潮中,中小商业银行力量单薄,“独木难支”的缺陷将进一步显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就将暴露出救助体系设计与建设工作的严重滞后。

(二)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世界银行率先在宣传“2005小额信贷年”时广泛运用的词汇,其内涵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的属性在客观上决定了相关金融业务成本较高、回报率相对较低,如何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至今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三)普惠金融配套机制的欠缺,法规保障未健全

目前,普惠金融配套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缺乏发展普惠金融的统一战略规划和管理,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尚需制度化、长期化,货币、监管政策仍需差异化;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配套措施有待完善,主要是“三农”政策性担保体系不够健全,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等农业风险抵补机制有待健全,支持“三农”服务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在支持“三农”金融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的创新需要提升。这些造成了开展的普惠金融服务时有所差别,商业银行多从自身的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等角度来计划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样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积极性也就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发展普惠金融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有效规范其运营,没有相关法规的有力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对今后开展普惠金融工作的思考

普惠金融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各商业银行对普惠金融的认识尚有差异,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同,宁波通商银行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解决探索出今后发展普惠金融的具体路径:

(一)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以保障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小微、涉农、民生事业等企业,健全风险分散、补偿和转移机制意义显得特别重大。涉农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且范围广泛,小微初创期又力量薄弱,风险损失率高,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是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此,要完善涉农和小微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扩大农渔业保险覆盖范围,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金融机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

(二)丰富功能,抓好“三个创新”,持续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

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银行自身,通过引入现代金融元素,加大银行创新力度,更加有效配置金融资源,以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一是抓好产品创新。重点推出了富有宁波特色“集卡通”、“抵押通”、“E速贷”等10多个特色小微产品。目前一次授信、随用随贷,适应城乡客户“短、小、频、急”需求的贷款要持续提升。

二是抓好服务创新。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扁平化管理,在设立涉农、小微、个人等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网点创新,推出一些重点支持特色产业的银行网点,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服务需求,重点支持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和涉农龙头企业。

三是抓好渠道创新。在服务渠道上,建设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互为结合的多元销售渠道,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

(三)建立和完善涉农和小微的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目前,要尽快全面建立涉农的经济档案,确立规范的经济档案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根据家庭收入情况、还款能力的不同等,对同一信用等级的涉农客户再进行市场细分,通过加强小额信贷的信用知识宣传,让涉农客户认识到金融和信用的关系,增强信用涉农客户意识,通过信用评级和公开,让涉农客户理解信用的价值,使得民众争当“信用户”形成风气,“有借有还”的信用观念得到进一步弘扬,最终通过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

(四)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全力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办好“三个银行”,提高小额信贷效率,服务好普通大众,这主要是:

一是办好电子银行,加大通商银行卡的发行,拓展网银业务,提升重点客户群电子银行渗透率,开展定向营销,加快新开户、新签约客户电子银行同步开通,深化同步营销、做好个人电子银行“自助注册”营销宣传,通过银行官方网站在线进行“自助注册”,提升电子银行综合替代率。

二是办好手机银行。通商银行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高度加密技术开发具有一流水平的手机银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次电子银行服务的弯道超越,必将为农村居民享受普惠金融带来重要的契机。

三是办好社区银行。在鄞州横街镇万华村通商银行金融服务站基础上,开展社区金融服务新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建设新网点,助推传统业务与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增强社区服务与居民消费的互动融合,努力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银行。

综上所述,当前新形势下,要开创普惠金融的新局面,必须深刻理解普惠金融内涵,与金融体制改革相结合,努力构建一个健康、规范、有序、竞争充分的金融市场,才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满足所有人群的合理的金融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J].金融经济,2007(5)

[2] 张平.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完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开发研究,2011(2)

[3] 李明贤,叶慧敏.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比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9)

(作者单位:宁波通商银行 浙江宁波 315040)(责编:赵毅)

猜你喜欢

普惠金融小微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小微企业借款人
选择困难症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