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2016-05-14张亚琼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

摘要: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中长期战略。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质量关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质量,关乎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成果质量。本文从教学软件与信息平台、电子化教学资源、教师个体差异和学生电子化阅读习惯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入的困境,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最后对信息化技术、信息平台和教学资源融入、教师信息化培训策略和提升学生电子化阅读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教学;电子化阅读

Analysis on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Abstract:Informa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medium and long term strategy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integration is related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depth integr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achievements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he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eaching software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electronic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er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student electronic reading habits analysis the predica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into,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its causes, finally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teach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strategy of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er training and enhance the student electronic reading ability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sources, teaching, electronic reading

2000年10月25日时任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来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正式出现此概念。2010年7月29日布了经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2年3月教育部颁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信息技术与教育发展的融合进行了具体细化和落实。该规划第一次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观念,并且十多次提出“深度融合”。该《规划》指出坚持“深度融合,引领创新”,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针,并把“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作为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之一。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特别是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相互割裂现象严重,教学方式仍旧局限于传统的面对面的人工指导。而当前教育信息技术生产的教学工具和信息平台应用率和普及率较低。教学的时效性和质量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手段上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和发挥。教学资源的不均衡并没有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下得到缓解。与此同时,教学信息资源没有得到较好的整合和发掘,优质的教育信息技术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存在错配现象。可见,研究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入问题,对当前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困境

1.1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

在教育信息化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得到飞速提高,教育信息化软件和信息化平台在教育领域遍地开花。各种各类教育信息软件和平台不断的推送到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面前。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在没有真正体验教学软件之前,很难做出适用性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和客体会采用某种,甚至同时采用几种软件。这些软件和信息平台各有利弊,却没有一个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学需要。在某些时候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要让步于软件和信息平台的缺陷,而进行适应性改变,违背教学规律。教育软件和平台的不完善,造成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教育经济成本约束下,某些教学单位在采购软件和信息平台时,采取有限制的购买方式,即仅仅购买部分功能和模块,造成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的整体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在教育经济成本约束和软件更新速度较快的现状下,教育信息化的软件、硬件和信息平台的升级维护难以得到可持续的提升,造成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不能与教学改革协同发展。

1.2电子化教学资源问题

如果把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作为信息化教学骨架的话,电子化教学资源就是信息化教学的血肉。然而,当前由于信息化软件和平台较多,不同的软件和平台通过不同方式拥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教学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育软件和平台与教学资源的质量错配。优质的教学软件和平台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某些教学软件在教学资源上面做出很多努力,教学资源的质量得到一定保证,然而该教学软件的功能和可适用性较弱。

教学资源的另一个问题是碎片化。优质的教学资源零星地分布在不同教学软件和信息平台上。用户在体验时,需要寻找或安装不同的教学软件或者登陆不同的信息平台,用户的搜寻成本增加,体验度下降。用户在使用软件和信息平台上的专注度由教学资源的学习,转向对软件和信息平台的学习,造成用户的学习和教学研究的专注度下降。

1.3教师个体掌握信息化工具的熟练程度差异较大

我国教育信息技术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实践和应用,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同样存在从接触、了解、应用到熟练掌握的过程。教师在信息化浪潮下,即使被动的接受者,也会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新者。由于教师群体的年龄差距,学历差异,对现代信息工具的接触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信息化工具的认知态度,导致教师群体掌握信息化工具的熟练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不同学科,对信息化的适用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造成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信息化的接受和应用也存在不同的差异。在现代信息技术还不够成熟完善的环境下,教师群体中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态度,一定程度下影响教师对信息化工具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工作量繁重,备课、授课、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以及科研等其他相关教学事项,已经把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占用,教师学习应用现代信息化工具的时间不能得到保证,从而影响教师对信息化工具的掌握。

1.4学生信息化学习和阅读习惯尚需培养

传统的学习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依靠纸质媒介,而信息化教学的传播媒介是电子化平台。从纸质媒介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转向电子媒介阅读学习习惯是一个逐步而且艰难的转换过程。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引导和鼓励,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和家庭提供电子化阅读学习的硬件条件和环境。在信息化娱乐传媒和交流工具的影响下,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电子媒介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且容易被娱乐化活动和交流工具吸引,学习和阅读的注意力下降,学习和阅读效率降低。

2.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困境分析

2.1软件开发与一线教学实践脱节

在信息化浪潮中,软件开发企业为了能够尽快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存在放松控制的现象。教育软件的开发过程缺乏征求一线教学人员的意见,缺少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的试验和实践,对师生的意见反馈重视不足。教学软件和平台竞争激烈,各自为战,缺少软件开发技术和教学资源整合。

2.2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普及效率不均衡

我国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推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各级地方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对教育信息技术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每年利用假期对在岗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很多便利条件和资金支持。这些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学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水平得到快速提高,但是教师群体之间、学科之间以及区域之间的教学信息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3教师教学内容与教育信息技术融合意识较弱

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能够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就面临着很多客观困难。能够把教育信息技术深入教学中去更是困难重重。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前预习、课后辅导、家庭作业等在面对各种内部外部困境下,教师更愿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困境下,教师在权衡利弊后,从教师个人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家庭电子设备的配备等因素考虑,选择传统教育方式,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3.提升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

3.1整合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

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质量提高不是单向的促进关系。教育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课堂质量提高的同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课程控制和课后辅导答疑同样促进教育信息技术的提升。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是相互融入的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需要整合现有的教育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一方面提升教育信息技术的综合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对教学资源进行汇总、整合和分类。最终实现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良性匹配,优质的教育技术匹配优质的电子教学资源。同时教育信息技术的开发要对教学改革有预见性,提升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柔性和可持续性。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实践与反馈,要兼顾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

3.2制定合理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一项新的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用的初期阶段,首先挑选自我学习能力强和创新性高的教师,学习、应用新技术成果,实现该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中良好的开端,为该项信息技术广泛推广做好技术准备和人才准备;其次,通过教师群体的相互影响,逐步推广到其他教师,从而实现在应用群体既有领头羊,又有应用交流学习氛围,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再次,对于自我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采取相应的正激励或者负激励措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的动力。通过沟通以及正激励措施,降低教师技术焦虑的影响,同时采用负激励措施增强教师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动力。

3.3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

信息化是国家中长期战略,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教师需要重视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辅助手段、远程视频等技术,增加教学课堂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融入度,增加课后教学的互动性,增加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黏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的质量和效率。

3.4逐步培养学生电子化阅读兴趣和质量

电子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逐步提高、漫长的过程。学生电子化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要建立好电子化阅读的氛围和平台。在这样的氛围中和平台上,筛选思想导向正确、品味高雅、内容丰富且适合不同阶段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其次要鼓励师生在电子化阅读平台上互动,开展积极向上、务实高效的阅读竞赛活动和书评活动,教学相长,课内课外互动。再次,与有实力的信息化设备商和平台合作,为学生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电子阅读设备,对学生的阅读内容经过筛选和评选,保证电子阅读终端、阅读内容的可靠性,避免学生在电子化阅读过程中受到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刚要,李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之外的第二条道路——“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路径之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5)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3]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05)

[4]柯清超,陈蕾.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发展——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述评[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5]高峰.教师的个人特质与教育信息技术的采纳——基于高校网络教学背景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

[6]杨子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实施[J].职教通讯,2015(36)

[7]张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的方式变革[J].黑龙江科学,2016(05)

作者简介:

张亚琼(1983- ),女,河南巩义人,研究方向:信息化。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基于VMware的教学资源服务器虚拟化设计与实施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