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成为习惯

2016-05-14苏桂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学习习惯

【摘要】小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阅读习惯作为学习习惯中核心组成部分,更应受到教师的关注和重视,其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更可以让学生积累实用的语文知识。通过从小强化学生阅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受到趣味和高尚情操的熏陶的同时,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不断创新阅读方法和策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去阅读、去探索。

【关键词】学习习惯;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到学生本身,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开始转变课堂角色和教学方式,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但受到教学压力、学生基础知识、教学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法落实阅读活动等类似的问题,降低了阅读活动应有的效果。因此,必须立足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情操、升华人格的同时,发展其独特的个性[1]。

一、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一切未知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其自控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应注意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让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到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在传统教学过程,受到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影响,教师偏重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文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学习兴趣[2],因此在进行阅读时,学生往往都带有排斥心理,降低了阅读效率和质量。针对类似的问题,首先,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理论课程中渗透阅读理念,消除学生对阅读的恐惧,带领学生主动体会阅读的乐趣;其次,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好的环境会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需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在阅读环境中感悟作品、升华人格。如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建“小小阅读角”,并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课外书带来,使得学生在课间休息或者课后的时间能够很方便进行阅读,教师应及时对这一类图书进行编号[3],保护好每一本图书,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二、选择合适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本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判断观念。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知识需求等方面的内容,选择最合适的阅读课本,如在苏教版五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推荐《成语故事》《伊索寓言》等,既让学生能够记住课本知识,也从课外书籍中拓宽了知识面[4]。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阅读课本时,应注意丰富的课本类型,不仅要加入经典读物,如古代四大名著、国内外童话故事,也应适当加入现代文学作品,如郑渊洁的《皮皮鲁总动员》等,这些作品符合小学生的发展需要,通过类似的读本,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取实用的生活经验[5]。

三、教授学生阅读方式,保障学生日常阅读时间

古诗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必须要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式,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偏重培养学生知识摘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阅读方式和时间,基于素质化教育背景,教师应更新阅读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师可以安排某一时间,作为每日“阅读时间”,充分保障学生日常阅读,此外,教师应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督促学生完成每日阅读任务,如通过微信圈发布阅读照片等形式。

(一)引导学生全面阅读

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取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摘抄、识记习惯[6],对于部分重要的文章或者优美词句,应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反复阅读,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拓宽知识视野,更好地运用在日常写作、交流中,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引导学生粗略阅读

当前知识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在阅读时准确记忆每个词语、每个段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粗略阅读,教授学生在开始阅读某一本书之前,应打开书本目录,大致阅读前言,形成对作品的最初印象,提升阅读效率和质量。对于部分无关紧要的知识,应直接跳过或者粗略记忆,无须花费过多时间,降低阅读的有效性。

(三)形成学生阅读笔记习惯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应帮助学生形成记笔记的习惯。阅读笔记形式较多,如“摘抄”“勾画标注”“写读后感”等,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形成有特色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思考,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四、树立优秀阅读榜样,开展丰富多彩阅读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好带头作用,成为学生阅读的榜样。在阅读课程上,教师也应参与到阅读过程,与学生分享自身阅读经验,或者为学生朗读、讲解某一童话故事或古诗词,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阅读意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教学魅力,扮演好学生阅读主导者角色,带领学生探索阅读世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故事大会”“读书交流会”“知识竞赛”等,通过类似的方式,既检验学生阅读情况,也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和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接触世界的快捷窗口,为了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学校、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形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教师应注意营造阅读环境,以自身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学生阅读成长道路中的榜样,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家长也参与到阅读过程,以亲子活动带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形成阅读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耐心和恒心,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式,促使学生形成记笔记等阅读习惯,加深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印象,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郑勇,惠涓澈.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市莲湖区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6).

[2]奚飞.关注数学阅读成就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11).

[3]石群.让书香溢满校园用智慧亮丽人生——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74).

[4]杨静林,陈超慧.基于美国K-12全国核心课程标准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与启示——以《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5]黄素芳.以深化课外阅读夯实语文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惠州市富民小学开展深化阅读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5(12).

[6]凌朝妹.大手携小手精彩不断有——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点滴谈[J].华夏教师,2015(11).

作者简介:苏桂平,女,1971年生,山西省襄汾县人,小教高级,大学本科,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省名师培养对象。研究方向: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编辑:任佳溪)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阅读习惯学习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