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课该怎么上
2016-05-14华启焜
华启焜
【摘要】语文是基础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科目,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母语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应做好语文教学方法的调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将以程翔老师讲解《将进酒》一课为语文教学案例,参照不同教师的教课方法与所取得效果,分析一堂古典诗歌课的正确上法。
【关键词】《将进酒》;课堂导入;文化基础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它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还要给学生美的享受,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比如:毛主席、曹操的诗歌是壮美的,李白的诗歌是潇洒豪迈的等等。如何才能把文学作品中具有无限美感的形象、感情传达给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就需要语文课堂本身的教学艺术。我们在程翔老师讲解《将进酒》的课堂实例中来具体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一、课堂导入
程翔老师一开始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状态引入学习的,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观察老师的表情,都是非常自然的。一开始很简洁的引入正题,师:“我相信在座的同学以前都读过李白的诗,是不是?好,随便说说吧。读过他的什么诗,随便一说,说来讲?这位同学。”看看,很轻松、很容易就引入正题,程翔老师是非常有感染力的老师,在一开始就能很明显的看出来。自新课标颁布以来,阅读教学的丰富程度再次加大,而《将进酒》是很典型的阅读教学的范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体验”对理解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程老师在进入正题之前对学生的提问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李白的作品,这样很容易在接下来对《将进酒》的阅读体验中更加融入每个学生对于诗歌的独特理解。
二、《将进酒》课文基础字词把握
程翔老师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老师:“同学们把这首诗看一遍,看的时候要注意书的注释,一边看书,一边看注释,有些关键的地方你认为重要的就划一下,圈点勾画。”程翔老师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在学生开始读的时候,程老师想到的是学生对于古诗词最基本的字词关的突破,疏通文意、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工具性的具体体现;现今在对古典诗歌教授上,往往有某些老师对于语文课堂的工具性把握不足,只关注诗情画意,殊不知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建立在对原文字词等基础掌握之上的。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打好字词关、疏通文意,在后续的朗读乃至对诗歌赏析中,学生是很难“吃透”的,更不要提加入自身的生命体验了。所以这里我们看到程翔老师是在“脚踏实地”让学生打好字词关的基础之上进而才应用“体验美学”让学生在理解诗歌的过程中加入学生自身的生命体验。程翔始终是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从一开始只针对原文的默读到后面借助注释和讨论的反复读,明白文章的基本内容,实现了学生从原始理解到后续理解的过程。
三、《将进酒》课堂中心环节
《将进酒》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体诗,也是李白悲剧人生的写照。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因此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学生必须通过对这个诗歌的不断朗读才能彻底掌握这首诗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可以这么说,朗读、吟诵是学习诗歌的“不二法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程翔老师一开始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大意之后,同时很注重对课文多音字、生涩字的解读和对句子文意的疏通,有效地扫除了学生朗读和理解的障碍。从一开始的初读到最后的有感情地朗读,从全班齐读到个别学生诵读,“读”的形式在程翔老师这里表现的多姿多彩、丰富多样。且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程翔老师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而是根据学生初读的情况,进行诗歌朗读技巧方面的指导。在一位学生吟诵完之后呢,程翔老师说:“因此我们在吟诵的过程中,要做一点技术的处理,比如哪一个字我要重读。刚才那位同学有几个字就重读。再就是节奏要注意,有些地方呢,可以把它排得密一点,像是机关枪一样打出去,有些时候呢,要慢一点,非常舒缓,有的地方要高亢,有些地方要低沉。”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自然是“醍醐灌顶”,很容易掌握朗诵要领。还有一点就是程翔对于朗诵过程中重点字、多音字的强调:将字和还字的强调;有些老师呢,自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多次朗读,并且也同时给学生以朗读技巧上的指导:让学生记下并分析《将进酒》中的“轻”“重”“缓”“急”。且在让学生分析完后自己也示范了一遍,就教授朗读技巧方面,有些老师处理的方式显然不如程翔老师那么娴熟,那么有代入感,程翔老师在课堂上这种范读引情,以情激情,无疑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程翔老师曾经说:“无论什么样的文体,语文教师读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都要处理得恰到好处。”程老师在学生朗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样对学生说:“所以这个吟诵啊,他是要以生命投入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生命投入的,要把李白的诗变成自己的语言,似乎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你面对的那些权贵们,你要发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才有气魄啊,这样你就是李白了。”经过了学生亲自体验的“原始理解”之后,老师再加以教师指导下的“后续理解”,这样就构成了一节很生动完美的语文课,也正如德国解释学理论学家伽达默尔说:“在体验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生命。”《高中语文新课标》也是特别强调了在阅读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以教师单方面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原始理解”与“后续理解”的完美结合。田老师也是基本上做到了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进酒》感悟整个课文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只不过在某些细节处理和深度上是不比程翔老师的;在对诗歌的总结理解方面,程老师善于引入情景,通过“提问—引导—展开想象—得出结论”来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把握。
纵观整节课,程老师的板书是非常简洁的,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程翔老师仅用四字便总结了整首诗歌:悲—欢—醉—狂。我觉得对于文学作品教学来说,不应该过多使用多媒体手段。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和想象来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过多地用PPT等多媒体手段间接的弱化了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减弱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接触的敏感度,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手段越简洁越能“直指人心”。程翔老师的板书毫无疑问是非常成功的,简洁明了,学生一看便懂。一堂成功的古典诗歌课,自然就是尽可能高的还原诗人创作诗歌的真实感受,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语文老师就是将诗人这种迸发式的情感尽可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才能可以算得上一节好的古典诗歌课。
四、课堂教学拓展
近些年由于老师们对于新课标的解读“矫枉过正”,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最典型的莫过于语文教学中的“泛人文化”,一些教师对于语文教学的概念不清,常常在语文教学中导致多种学科的交叉,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没有学到和掌握本学科该掌握的知识,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程翔老师整节课一直把握在诗歌本体,在快结束的时候,程翔老师在让同学们朗读的时候提出让同学们试着“背出”《将进酒》来,还要求课下默写课文,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他在课上我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保持一个“循环论”的态度:不管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如何拓展,如何发散思维,都应当牢牢紧靠在课文本身,且在一节课的结束阶段应及时回归课本,这样才是语文教学的“张弛有度”。
五、总结
这堂实录中程翔以展现充沛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首先是以文章的感情线悲欢醉狂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及诗文的美感。其次,程翔合理地利用了想象,由问句“这首诗是作者做于什么情况下”展开,学生紧扣文本进行想象,从而更有利于体味文章情感。再次,程翔恰当有效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文化氛围。
程翔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紧扣文本,将学生、知识和教师融为一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在朱绍禹主编的《语文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母语教育应该重视的内容有进行语言三要素学习时重视文字教育;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里指出母语教育是重视语言和文字培养的,这是程老师一直主张的。在重视基础基础上可以看出程翔对于语文教学核心是把握的非常到位的,但语文教学也不仅仅局限在这里。语文课堂上当然也需要一种“诗意”的存在正如新课标中说道:“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人文性的体现,由此也决定了语文课堂文化氛围的必要性,语文教师应注重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追求诗意的语文,熏陶感染构建学生“个体文化”,塑造学生的心灵。程老师在《将进酒》这样一个生动的语文课上给我们很好地应用了体验美学,在他的引导下,我觉得很容易做到“似乎李白就是你,你就是李白”的这种很强的代入感。程老师并没有停留在文本构思方法“是什么”及其功能作用的解读上,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在饶有趣味的诗歌情境中,让学生反复吟诵来达到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使学生理解了思想情感需要一种中介,或者说需要一种知识才能表现出来。有人说语文教师是艺术家,这话不完全对。艺术表演只要生动感人就可以了,而语文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仅要感动学生,而且要创造学生。
参考文献
[1]程翔.程翔与语文教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程翔.《将进酒》课堂教堂教学实录[EB/OL].http://my.eywedu.com/Article/HTML,2012-10-28,有删节.
[3]刘艳.程翔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4.
[4]靳健,赵晓霞,郭俊奇,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由程翔老师的一节“课堂作品”说起[J].语文建设,2012(3).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