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问题的投融资对策探讨
2016-05-14苏明
苏明
摘 要:农村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民的身心健康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农村环保资金财政投入不足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乏一直是农村环境治理中的瓶颈问题。因此,应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的投资结构,拓宽投融资渠道,完善环境税收体系,以形成长期有效的资金供给机制。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资;融资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6-0076-02
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村环境压力也日益增大,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身心健康、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乏一直是其面临的瓶颈问题。因此,文章着力于研究如何拓宽投融资渠道,扩大和盘活农村环保资金注入,以期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农村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化肥农药和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当造成的废弃物污染。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化学农药市场运行态势与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指出:2014年我国农药总产量增长至374.39万吨,超过2012年国内产量水平创历史新高。虽然我国农药使用量居世界第一,但其利用率比世界发达国家低15%?20%,农药农膜等的过量使用,产生大量废弃物,直接渗入土地和江河湖泊,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另外,大量农作物残留废弃物被直接焚烧或随意堆弃,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除此以外,随着禽畜养殖的规模化,禽畜的排泄物和其他污染物处理机制跟不上,禽畜排泄物已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生产中的又一个重要污染源。
(二)农村生活造成的环境问题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它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公共场所垃圾等。据环卫科技网统计,目前农村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约1.1亿吨,其中有0.7亿吨未做任何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仅36%。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有21.8万个,仅占37%。由于广大农村缺乏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和集中处理场所,绝大部分的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取就地堆放、填埋、焚烧等方式,倾倒在田间地头的固体垃圾不仅破坏地表植被,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一些固体废弃物在风力、水流等外力的作用下汇入河流会污染水源,还会造成农村淡水资源短缺。另外,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会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更能造成大多数地区蚊蝇滋生,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进而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
(三)乡镇企业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加速器,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农村经济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随着乡镇企业的高速发展,其带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我国乡镇企业数量巨大、门类复杂,但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弱、管理差等问题,乡镇企业的经营者普遍缺乏环保意识,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进行污染处理,加之农村环境监管的缺失,导致乡镇企业生产造成的工业废气、废水等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空气和河流中,工业噪声严重扰乱农民正常生活,工业固体废物侵占农民田地等等,这不仅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也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农村环境保护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治理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在整个环境治理投资中所占比重过小。2012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 253.6亿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 062.7亿元,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61.3%。到了2013年,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加到5 223亿元,占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57.8%(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2年环境统计公报》《2013年环境统计公报》)。从我国这几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分配看,城市和工业污染治理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而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资则是少之又少。二是在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央下拨的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绝大部分用于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而对噪声、土壤和大气污染方面的投资则十分欠缺,投资结构不合理性,也导致农村空气质量进一步恶化、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病虫害增多,不仅危害农村居民健康,也引发了在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现象,造成新一轮的污染。因此,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农村环保资金的投入,完善农村环保投资的使用,对农村环境治理来说尤为关键。
(二)环境保护资金的投融资渠道单一
鉴于环境污染的外部性特征,以及环境保护本身具有的高风险、低回报率的特点,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和环保公共设施的提供多属于公共领域,治理环境污染不能由市场提供或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因此,我国农村的环保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行政拨款和排污费是农村环保资金的主要来源,而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吸收企业和社会公众资金进行间接性投资的方式还非常少。目前,我国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和激励机制,社会资源大多不愿投入农村环保领域,但是仅靠政府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难以形成长期有效的资金供给机制,无法满足农村长期环境治理的需要,如果不能采取多元化的投融资手段,农村环保资金缺口将进一步拉大。
(三)环境税收体系存在缺陷
税收是国外环境治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环境税种,与环境相关的税费主要分散在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车船税等税种中,环境税的缺位既限制了税收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的调整力度,也难以形成专门用于环境保护的税收收入来源,弱化了税收的环境保护作用。另外,目前与环境相关的税收征收范围过窄,对于严重破坏农村环境的污染物,如电池、固体垃圾、塑料制品等并没有明确的税种进行征税;污染收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排污费的征收标准偏低,而且在不同污染物之间收费标准不平衡,这大大降低了税收对行为主体的约束力,税收收入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投融资对策
(一)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完善投资结构
首先,要平衡我国环保资金的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投入。我国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属于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工商业不发达,地方政府所拥有的财力有限,还要承担地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要职能,能够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有限。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财政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将农业支出列入经常性财政预算,提高对农业科技项目的财政投入,明确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方式,确保农村环保资金专款专用。其次,要优化环保资金的使用结构。在环境治理投资方面,应逐步改变传统重城市、轻农村的环保投资理念,对城市与农村的环境保护投资应统筹安排和处理,并分别给予合理的资金分配额度。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到位的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合理安排,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保护资金使用结构,注重从全局上改变农村环境的质量,环境治理资金不仅要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和生态,还要注重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此外,还应把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专项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结合起来,力争把生态农业项目摆在首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新态势。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
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和单一的财政投入很难完全解决我国当前农村环境治理的困境,这就需要利用多种投融资手段,将社会的闲散资金吸引到环境治理事业上来。首先,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通过引导性的政策性贷款发放,对农村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环境治理资金进行重点支持,并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其次,发掘政策性环境保护投融资的新渠道,除了传统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融资外,还可将邮政储蓄、社保基金等纳入资金来源渠道;再次,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作用,政府可对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用于农村环保的优惠性贷款给予一定补贴,鼓励其为农村环境治理提供低息贷款。另外,政府还需制定相应的环保投融资法规,对进入环境保护领域的民间资本给予充分的激励,充分利用民间的各种力量,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多方位的资金支持。
(三)健全环境税收体系
首先,要设置专门的环境税。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它是调节社会主体污染环境的成本,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还可将征收的款项全部用于环境保护,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来源。环境税的课税对象应包括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废弃物以及有污染行为的商品,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水和烟尘、农业生产喷洒的农药、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都应纳入环境税的征收范围中去。其次,把目前普遍征收的排污费改为污染税,并提高征收标准。与税收相比,排污收费规范性较差,征收过程中的强制性也不够;而税收的规范性、强制性更为明显,能很好地体现公平、效率,还可使污染者认识到对其污染付费负有法律责任,从而提高污染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征收标准,能够真正发挥税收的约束作用,增加环境污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行为。
参考文献:
[1] 鞠洪良,孙钰.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2010,(11).
[2] 王文军.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经济纵横,2006,(11).
[3] 鲍文前.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50).
[责任编辑 陈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