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隐小说现代性叙事中的矛盾分析
2016-05-14陈媛
内容摘要:庐隐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陷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而破灭,追求个性解放而被传统束缚,探索出路而无路可走的矛盾之中的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女性。这种矛盾体的女性形象,成为庐隐的一种文学理想,使其在“五四”文坛上脱颖而出。
关键词:现代性 独身主义 同性恋 矛盾
“现代性”一词来源于西方,“主要表现为社会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种形式,社会现代性追求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反对神本主义、神权专制,它解放了社会,也解放了人,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和人的物化和异化;审美现代性对社会现代性所产生的弊端和危害保持了清醒的反思和批判,揭示其非人性和物化的一面,这既是由文学审美形式本身的精神特性所决定,也是现代性的反思、批判理性逻辑自然产生的结果。”i它虽然来源于西方,但是在中国有其自己的民族性。从时间上来说,大多数的学者认为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是在“五四”时期开始转型的。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出现了许多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崛起了一群具有现代意识的女性作家。庐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海滨故人》、《丽石的日记》等描写自我心境,抒发自我情感的小说,与庐隐的个人主义的思想情感紧密相关,同时也激起社会的人道主义的关怀。而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是现代文学所表现出来的现代思想情感。庐隐在追求的过程中,看到了新思想带来的弊端。所以她的小说很接近社会生活,也揭示了社会的黑暗,新思想给新女性带来的纠结、矛盾、苦闷。
一.觉醒、抗争与颓唐
“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虽然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但是身上依旧有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气息,使她们陷入情与智的矛盾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恋爱自由”、“婚恋自由”等,在这一时期往常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恋爱”,成为了时代的新宠,一时之间恋爱的风气空前的热烈。受这种“五四”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青年,在运动中都表现出了她们的态度和积极性,但是这种新文化运动也给她们带来了一些忧愁。正如周宪所说“现代性和传统性的不同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诞生伊始就是一个矛盾体”ii。在庐隐笔下的许多女性展现出了许多“五四”知识青年都处于这种情与智的矛盾之中。这也是庐隐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
1.“自由恋爱”与被玩弄的“自由恋爱”
庐隐笔下的大部分女性都是新女性,在社会现代性启蒙下发现自我的价值,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不需要附庸在谁的身上,主体意识开始复苏。努力使自己成为有血有肉的独立的人,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但是,她们也是一群涉世未深的女孩子,很容易上当受骗。新思潮给她们提供了自由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危险。因为新思潮给一些男性提供了满足自己而且又能推卸责任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蓝田的忏悔录》中的蓝田逃脱了父母的束缚,但结果是被何仁骗财骗色;《歧路》里的张兰因委身于王子青而被无情的抛弃,最后沦为暗娼;《沦落》中的松文为了报赵海能的儿时救命之恩,甘愿沦为其情妇,后又被活泼的少年抛弃;《一段春愁》中的王新甫在女教员梅丽与爱玉之间左右逢源,当其未婚妻从美国回来后,抛弃了她们俩。无论是蓝田、松文,还是张兰因,她们怀着传统言情小说中的爱情理想,还未做好准备就走进了由男性主导的社会。她们以为只要冲出“父亲的家”,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离家出走”,只是实现理想的一小步,走进社会才是考验的真正开始。当天真的她们遇见能说会道的,打着新思想旗帜的纨绔子弟们时,她们的“自由恋爱”只能被他们随意的玩弄了,只能陷入自由恋爱、个性解放与世俗的冲突之中
2.女同性恋和独身主义
庐隐笔下的新女性在男性那里受到伤害,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认识到了男性的不可靠。她们选择把这种感情转接到同性的身上或者独身。
虽然庐隐笔下的这种女同性恋,一些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性恋,只是女性同盟。但是无论是女性同盟,还是女同性恋,都是由于对男性的不信任,对社会的恐惧,在情感上寻求慰藉与支撑的方式,是试图以此来反抗男性的欺骗与玩弄。《海滨故人》中的五个女青年,《或人的悲哀》中的亚侠与KY,她们互通信件表达自己的苦闷,但这种感情又超出了普通的友情。而在传统的小说中同性恋的书写主要是写男同性恋,女同性恋是到“五四”时期的作品才渐多的。其中庐隐对女同性恋的书写也很常见。《丽石的日记》中的丽石,失去对异性的信任,把所有的情感转移到同性沅青的身上;《漂泊的女儿》中的畏如和星若是一对漂泊在上海的女儿,孤独和寂寞使她们成为彼此的依靠,彼此相爱,是彼此的精神力量。
女同性恋(姐妹情谊)是这些新女性对封建专制、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是一条自我救赎之路。但是当它遭遇异性的入侵或面对世俗、舆论压力时,它变得不堪一击。露沙五个女青年在遇到异性时,一个个都陷入了不幸;当沅青遭到家里的逼迫嫁人时,只能怨恨丽石为什么不早作男子到家里提亲,丽石最后抑郁而死;畏如和星若也因为家里的压力和青春的流逝而分离。
除了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同性身上,还有就是直接选择独身。妇女在以前除了出家、丧夫守寡,就没有独身。妇女没有地位可言,无任何话语权,只能从父从夫从子。到“五四”受新思想的启蒙,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也才有了选择的权利。《何处是归程》中的另一人物沙侣的姑姑,她一生都致力于妇女解放运动,坚持独身主义。《跳舞场归来》中的于美樱也是为了社会事业而选择独身,拒绝了林尚鸣的追求。《胜利以后》的文琪也是因为现身社会事业,而一直过着处女的生活。
庐隐笔下的这些新女性,无论是选择姐妹情谊还是独身主义,实际上都是为了自我保护,不受男性的欺骗和伤害。同时,也是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但这种反抗在男性霸权社会中,很微不足道。最终都是因为男性的入侵或社会压力而失败或举步维艰。她们反抗了,但是失败了。这些柔弱的女性不知所措了,陷入的矛盾中,不能自拔。
二.出走又退回
庐隐是被“五四”思潮唤醒的一位新女性,她勇于与封建家长作斗争,挣脱牢笼,与郭梦良结婚。但随着婚后家庭生活琐事的不如意以及郭的病逝,使她陷入矛盾和痛苦中。这种矛盾在她小说中的女性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妇女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里,地位都是很低的。但随着“五四”启蒙运动的兴起,许多女性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知道自己不应该依附任何人,要成为一个具有价值的独立的人。她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逃离封建的家庭。所以,蓝田、张兰因等新女性都为了自由,离家出走了。各自寻找着各自的幸福。但最后发现自己只是走出了“父亲的家”,又走进了“丈夫的家”,而属于自己的家还是无踪影。
《何处是归程》中的已为人妻人母的沙侣也对未来产生了困惑。婚后极其平庸无味的生活让她对抱定独身主义的姑姑和学成归来的玲素非常的羡慕;《前尘》中的伊与丈夫婚后反而只能追忆婚前的快乐时光;《胜利以后》中的沁芝也感叹婚后的平淡,肖玉婚后生活的黯淡,琼芳婚后被琐事所束缚,胜利以后依旧是苦的多乐的少。
这些新女性婚后也是照顾丈夫、孩子,为家庭琐事所束缚。与旧女性有何区别,只是多了一颗诗人更加痛苦的、被唤醒了的心。对于现状她们也没有什么反抗,在她们的骨子里还是深深的埋藏着传统的封建思想。所以,她们在婚后才纷纷失落于家庭琐事当中,开始对现代的婚姻家庭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事业的抱负也只能是停留在了理想之中。
虽然庐隐笔下也有一些女性婚后坚持服务社会的,可是她们的处境也不尽人意。《补袜子》中路侠是一位经济独立的新女性,但她常常为家庭和事业的冲突而烦恼;《时代的牺牲者》中的秀贞婚后丈夫出国留学,她既要当教员赚钱,又要照顾儿子,最后既失去了健康,又失去了丈夫。
女性的觉醒并不意味着她们与传统的社会、生活就彻底的决裂了,她们还得生活在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社会中。还得生活在男权社会下,即使其另一半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人。伊、沙侣、路侠等人的丈夫都是受新思想影响的人,婚前都是她们的同盟者。但是婚后就变成了她们的束缚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家庭与事业的冲突,是她们措手不及。
三.矛盾产生的原因
庐隐笔下的新女性并没有因为觉醒而感到快乐,而是纷纷陷入了抗争与颓唐、激愤与感伤、走出又退回的矛盾中。这种矛盾与其人生经历、性格及生活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
庐隐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出生于一个还算富裕的封建家庭。但是一出生就被封建礼教的拥护者——父母,推向了不幸。她的脾气从小就执拗、桀骜不驯,不会因为世俗及恐吓而退缩。不顾家人反对与表兄解除婚约,与有妇之夫郭梦良相爱成婚,与小其近十岁的李唯建恋爱。这在具有反抗封建精神,追求自我价值的庐隐身上发生也就不会觉得奇怪。但是随着婚后生活归于平淡,又被生活琐事束缚,不能再自由的写文章,服务社会。苦闷、矛盾也就随着而来了。伊、沁芝、沙侣等都在感叹婚后生活的不如意,羡慕选择独身主义文琪、姑姑等人。她笔下的女性总会有一股浓浓的哀愁围绕着她们,内心是充满着矛盾的。这是庐隐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
除了她的性格对其创作有所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代环境。庐隐生活在“五四”这个新旧交替的大环境下。随着“五四”启蒙运动的兴起,一大批女性从几千年的封建礼教中醒来,积极为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自由、个性解放,与封建礼教抗争。庐隐就是其中比较突出得一位。但是在“五四”的天空中并不是只有反抗封建传统带来的欢声笑语,还弥漫着丝丝的忧愁。“五四”带来了新思潮,大批的女觉醒了,享受到了妇女解放带来的甜头。但是她们与两千多年的封建礼教不可能彻底决裂,她们微弱的反抗在强大的封建礼教面前只能是螳臂当车。传统和现代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她们陷入无限的困惑之中。敏感而心细的庐隐率先嗅到了这股忧愁。她不仅结合自身经历,细致入微的描写新女性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冷静反思妇女解放运动,还关注灵魂的丧失,并试图寻找重现美好人性的途径,以此来启蒙人们。庐隐的哀愁也是社会的哀愁。
四.结语
庐隐犹如一只夜莺,但她并未唱出甜美的歌声来。追求自由恋爱,但是又怕受男性的欺骗与舆论压力,只能选择向女性倾诉或为事业“献身”,都也失败告终;选择进入“新式家庭”,但发现它与旧家庭没有多大的区别。只能陷入矛盾、纠结、苦闷中。这是庐隐笔下的女性形象。她通过这种描写自我的心境,抒发自我的情感,以此来激起社会的人道主义的关怀,并为那些还在沉浸与呐喊热流中的人们敲警钟。这也是她的一种文学理想。今天我们读其作品,依旧能感到她们的苦闷与伤感、内心矛盾。这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真实写照,在激愤与感伤、抗争与颓唐中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乐:现代性的文学叙事[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9:20.
[2]乔以钢:中国女性与文学——乔以钢自选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2:252.
[3]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0(11).
[4]王本朝:从思想启蒙到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意义限度及可能[J].文论百家.
注 释
i王本朝:从思想启蒙到现代性的反思——现代性与中国文学的意义限度及可能[J].文论百家.
ii周宪:审美现代性与日常生活的批判[J].哲学研究.2000年第11期.
(作者介绍:陈媛,西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