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6-05-14贾元义刘帅詹榕
贾元义 刘帅 詹榕
【摘 要】近几年,高等学校学生适应性问题是学校及家长关注的重点,较快、较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第一步。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5级新生入学后的学习、人际关系、宿舍关系、家庭关系、恋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以期为农业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院校 新生适应性 问题 对策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优秀的大学生心理素质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上出现了很大的矛盾性,既渴望独立又充满依赖,其心理上的因素导致大学新生存在适应性的问题。
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同学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面对生活环境和学习任务的较大变化,许多新生在思想上、心理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导致了一些新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现象,更有甚者,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方式,缺乏个人规划,从而迷失了自己。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不断增加,新生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愈加突出,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高度重视新生的大学适应性问题,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新生适应性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认识高校教育特点,认识所学专业及其发展趋势,认识自我以及自身成才的途径,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基础,所选调查对象是农业院校新生。农科类院校自身学生个性特点较其他普通高校就有其特殊之处,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新生入学后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希望能为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了山东农业大学全体2015级经管类本科新生,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10份,调查对象人数男女比例为2∶3,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99.01%,其中,男生400份,女生600份。
调查主要围绕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人际交往、宿舍关系、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对恋爱的态度等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一 、新生适应性存在的问题
通过反馈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发现,高校新生主要存在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宿舍关系、家庭关系、恋爱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我们以列举典型题目并统计数据、分析结果的形式一一阐述。
(一)学习适应性问题
1.调查题目:面对新的学习环境,你认为哪一方面最难适应?调查结果如下:
刚刚进入大学,很多同学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里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高中时的一切由老师安排学习任务的学习方式,而大学里实行的是一种与高中完全不同的教学方式:没有了固定的教室,与任课教师课下交流机会少,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却变得尤为重要。面对这许多的改变,很多学生都表现出种种的不适应。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多举办一些交流会、报告会,对新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根据学生所学课程进行集体学习方法辅导工作,努力改变新生的不适应状况。
对于突然改变的学习方式,新生是如何应对的?调查发现,约30%的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方式很难适应,约28%的学生认为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大学学习很难适应的主要原因。对于少部分消极应对的学生,应该主动进行干预,学生班主任及辅导员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指导。
2.在大学的课堂上,当你发现突然对一些内容完全听不懂时,你会?调查结果如下:
大学的学习生活刚刚步入正轨,在学习适应性方面,大部分同学存在学习勤奋程度与高中时相比大大下降,学习方向及学习目的模糊,出现找不到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自主性、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调查发现,在课堂上,约104位男生和约198位女生表示一定会尽力解决课堂问题;约197位男生和约175位女生在面对突然听不懂的内容时,会选择尽力解决,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剩下的部分同学则选择了得过且过和自暴自弃。
新学期伊始,新生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很多同学纷纷表示大学和高中的学习、生活方法及老师授课习惯截然不同,无法适应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再者就是,新生整体而言对于学习不够紧张,没有了高中学习的压力,勤奋程度不够,加之多年的应试教育培养,新生们严重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因此新生们迫切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跟上大学的学习节奏。
(二)人际交往问题
1.问卷调查问题
(1)平时交往时,遇到与你兴趣爱好或观点不同的人,你会怎么办?针对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2)你认为自己的社交能力如何?调查结果如下:
进入大学之后,新生或多或少结交了新的朋友,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只有约22位男生和约12位女生会在与人交往时不知所措,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自我封闭的学生的引导和关怀。在大学,大部分新生都认识到了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性,87位女生和98位男生都表示会很有兴致结交新朋友、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圈。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如果存在一定的障碍,则会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而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也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新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交际礼仪缺乏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的无声名片。然而,今日个别大学生在礼仪知识方面极度缺乏,许多学生缺乏起码的一些人际交往礼节,特别是有些学生还正处在青春期到成人期的一个过渡阶段,自身的叛逆心理还较严重,在人际交往中易冲动,这种礼仪上的毫不讲究使许多同学第一次交往就成了最后的交往,在求职中许多学生更是饱尝不懂礼仪的苦果。
(2)人际交往中存在心理问题
个别学生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或交往方法不妥当,不能解决交往中的问题,致使交往不尽如人意,进而不想交往,缺乏与人交往的愿望和兴趣,自我封闭,孤芳自赏,完全厌烦学校的人际关系。
(3)交往与学生经济能力关系日益紧密
一些大学生交往甚广,对经济层面的要求也日趋渐高。但由于大学生交往经济化趋向,交往中的花费日益增大,甚至可能承受不起。如果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会常常处于经济状况窘迫的状态中。大学生的经济不独立和高消费欲望会造成尖锐的矛盾冲突,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心理问题。
(三)家庭关系问题
调查问题:你认为造成子女与父母沟通不畅的主要因素是?调查结果如下:
调查问题:据你了解,新学期父母的期望对学生来讲有什么影响?调查结果如下:
很多大学新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集体宿舍生活学习,开始一段时间可能存在种种不适应,部分同学能积极与家人沟通在学校生活中的烦恼与疑惑、学习情况、感情生活等,但也有部分同学表示与父母联系较少。而大部分新生则认为子女与父母沟通不畅的主要因素是双方沟通意识淡薄,子女过于自我封闭,不善于与父母敞开心扉等。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正确的引导,加强新生与父母的交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在家庭方面,大部分学生家长在新生入学后,能主动积极地跟学生联系,积极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上出现的问题。通过调查明显地发现,非独生子女的独立性较强,与父母的联系较少,独生子女则表现出了对于家庭较强的依赖性,与父母的交流也比较多。
(四)恋爱关系问题
1.调查问题:你对大学生谈恋爱持什么态度?调查结果如下:
2.调查问题:你觉得恋爱将会或者已经对你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
许多大学生都憧憬着在大学期间拥有一段难忘的爱情,大部分新生都对爱情有着正确的观念和想法,约302位女生和约204位男生都认为对于恋爱应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除此之外,大部分同学也对爱情的正面作用给出了肯定,约654位新生认为大学恋爱会丰富大学生活,增加生活和学习的动力。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对学习与爱情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数据显示,大部分新生对于爱情持较为乐观的看法,但也保持在合适的程度。大部分同学认为恋爱和学习的关系是学习为主、恋爱为辅,保持了正确的恋爱观。
二、高等院校增强新生心理适应性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的心理辅导机构和机制
从中学进入大学,大一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恋爱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学校心理教育部门的格外重视。学校建立专门的学生心理辅导机构,并通过新生的心理测试、心理调查和心理座谈等方式全面排查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发现问题学生、学生问题,做到及时干预,解决问题,避免心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活动
学校和学院应根据大学生心理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利用心理讲座、心理话剧大赛等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和朋辈辅导员,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新生的认知方式与行为方式,认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与个人能力存在的不足,提升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团体的共同和谐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我意识、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大学生应学会在人际交往进行自我调节。大学已经面临着比较复杂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大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难题,如何处理遇到的交往难题,成为很多大学生头疼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学生通过不断的锻炼和学习,提高自我调节的能力。同时,辅导员及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当多进教室和寝室,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碰到普遍存在的交往问题,及时地共同解决。
高校新生心理教育是大一新生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新生能否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过渡的重要保障,适时、时时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和指导,能有效预防高校大学生心理突发事件的发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琳.浅析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J].北京教育(德育),2010(12):24-25.
[2]董伟英,赵珺,胡滨.农业院校大学新生适应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11):435-437.
[3]黄金.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浅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2):151-153.
[4]于琪,任志梅.本科新生适应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9):56-58.
[5]牛媛.浅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时代教育,2013(0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