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比较性探析

2016-05-14梁健惠

教育界·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比较启示

梁健惠

【摘 要】对中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模式、实践教育模式、社会化模式、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层次化模式进行对比性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综合化作为发展趋势,以渗透式教育作为应有方式,以“以人为本”作为中心理念。

【关键词】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比较 启示

作为人类社会一项普遍的社会活动,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公民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历史教育等名义下进行了大量的实质性工作。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世界各国之间在广泛地开展经济、科技、文化方面交流的同时,不仅没有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更加重视,积极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强化本国的意识形态。面对着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大背景和强调深化改革、全面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国内环境,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传统的知识、经验和理论已远远不够。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对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普遍性规律和共同本质的认识,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对于推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一、我国与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可借鉴性比较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隐性教育模式的比较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呈现多样化的状况,除了理论的灌输之外,还有大量的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感染教育,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综合。而从总体上看,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隐蔽性更为突出。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上强调“隐蔽性”和“渗透性”,它们往往在公民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教教育等五花八门的名称下做大量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们的思想教育一再声称不谈政治或淡化政治,而冠之以“人类美德”“社会责任心”“自由社会的公民”等中性词语,表面上很少有政治性成分,但实际上是把政治性以隐蔽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美国大学的德育教育表面上只强调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守法精神和健全人格,并且积极进取的公民,其实质就是为了使学生遵守法律和忠于美国制度,是社会政治制度在高等教育中的体现,政治性的要求以隐蔽的形式表现为爱国精神和守法精神。除了说理外,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大量的环境熏陶教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其政治制度。隐性渗透式的教育运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手段,寓教于国家的建设成就,寓教于乐、于文、于游等,如:美国的爱国教育就是力图激发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特别是青年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从而为这个国家而奋斗。而这种教育主要是通过美国的成就教育和西方文明史教育实现的,实际上它主要表现为极其重视历史教育。美国的小学讲历史故事,中学讲历史事实,大学讲历史理论。大学必须开三门理论课:美国经济发展史、美国政治制度发展史和美国外交发展史。美国有一法律规定,美国的中学生有三门或以上功课不及格才不能毕业,但如果历史课仅一科不及格就不能毕业。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其实不只是道德意义的公民教育,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方法的愉悦性、知识性、多样性和潜隐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则特别注重传统的灌输方法,主要是向人们灌输社会主导思想意识和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这种理念的灌输在手段上缺乏灵活性。国家设置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机构,在各级教育机构设立专门的课程,通过专门的人员,划出专门的教育时间,对各类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特别注重对青少年的正面教育,这种教育往往都要经过周密的计划、组织和安排。正面的、统一的显性教育可以调节所有社会机构的德育作用,合理利用德育资源,从整体上抵制消极因素的副作用,推行统一的民族价值观,促进学校德育时代化,培养忠诚于民族的人才。这种显性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和优势,也恰恰是不足所在,容易引起教育对象逆反和厌烦的心理,不利于教育对象自我和自觉教育能力的培养。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育模式的比较

思想政治教育从道德观念的建立到道德行为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培养人们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判断、推理能力的发展,以及意志、独立自主精神和平衡人际关系的协作态度的形成。一般按照“设置场景——引导角色进入——体验选择”的模式进行,通过把教育对象置于一定的情境,帮助他们掌握认识的方法,提高处理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稳固其思想的基本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判断和解决问题。在这种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人,不仅会掌握学到的知识和规范,而且具有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如自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各国普遍开设劳动课,规定和安排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参与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宗教仪式和政治活动。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点是“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一方面把一些具体的、实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规则通过课堂教学灌输给学生,另一方面更强调课外活动,如:通过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咨询活动等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鼓励学生个人申请、组建和参加学术、文化、宗教、政治等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就有六百多个供学生活动的俱乐部、学会和协会。美国的学校同时把走出校门、投入社会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具有社会发展和政治意义的活动和服务性活动,如保护环境、参加竞选、反对战争、保护民族利益、扶贫救困、扶老助残、公益性义务服务等。美国大多数学生都自愿参加这些活动。为保证活动的连续性、实效性和制度化,有些州还通过专门法案,并拨专款进行支持和推行。政府同时建立了跨学校、跨地区的联盟,指导、协调社会实践活动,为活动创造外部条件,提供服务。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认知”和“情感”,而且十分注意“行为养成”,校内外活动互补互动、相辅相成,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课堂上对理论内容的灌输,很少考虑教育对象的实践能力,也很少关注教育对象的行为养成,虽有教育对象的实践参与活动,但一般都流于形式,并未能真正将国家的主流思想意识渗透到教育对象的心中。这样不但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反而造成了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化模式的比较

西方各国在组织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各学科之间,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强调政治社会化,形成一个辐射全社会的全方位的思想教育网。

首先,在西方学校中,从专业课程、课外活动到管理服务都承载着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没有专设思想政治课,但设有许多相关的科目,而且很注意在各学科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如: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要求上心理课,理工农医等工科学生最少也要修一年社会科学的课程。美国的高校要求每一门主修专业都应从历史、社会和伦理学的角度进行学习和研究,激发学生去思考与专业有关的社会伦理问题,学生在每门专业课学习中都要回答三个问题: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所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很多专业要求学生必须通过职业道德考试。

其次,西方国家除学校、家庭外,还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 宗教的力量,通过宗教将西方国家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神圣化,把民众的宗教信仰转化为对政府的顺从;社区和社会工作体系,特别是志愿者服务的开展;中介组织和社团,这是联系社会个体和社会成员的桥梁;政党活动;大众传媒,包括电影、电视、广播、电脑网络等,宣传官方的政治道德信息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去影响公民的政治倾向;其它方面,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文化,还有在美、法、德等国家的“国家服务体系”中的民事服务部门等。

再次,注重营造环境,形成合力。在校内完善制度,优化风气,加强校报、广播、影视、网络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等;在校外普遍设立纪念馆、博物馆、弘扬民族精神风貌和宣传道德理念的标志物,以及举办具有暗示效果的活动等。如美国南北战场的遗址在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航天博物馆等地方也在灌输美国的价值观。这种环境和场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体现着“美国精神”,许多学生正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接受了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生活在现实中,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和综合性使西方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割离式的,主要由宣传思想工作部门承担,即使是学生教育中有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参与,但往往缺乏协调性,难以形成合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是班主任和政治课老师的事,并且政治课老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只是充当知识的灌输者和应试能手的培养者。学校没有注意环境的熏陶,社会则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全推向学校,没有很好地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导致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四)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的分层模式的比较

西方许多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都是分层次的,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这样容易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美国以《独立宣言》、《解放宣言》和《宪法》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人的社会化全过程的内容,并且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强化,用渗透式的方法使之认同、接受。宣扬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的同时,把“做一个好公民”始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点,极其重视社会规范和社会责任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理想的升华具有牢固的基点。道德教育主要在中小学阶段进行,大学阶段则主要以知识性教育为载体,通过大量开设各种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他们所提倡的价值观。另外,即使是同一教育主题,根据人的认识发展不同阶段,其内容和形式亦是既相衔接又相区别的,如爱国主义教育,小学阶段讲故事,做游戏,中学阶段讲历史,参观博物馆、白宫,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到大学阶段讲理论。这样,资产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便由浅入深渗透到人们的脑子中,并不断加以强化,最终达到根深蒂固。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强调向学生灌输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用共产主义理想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在目标、内容上没有层次性,不论什么年龄段,什么文化水平的教育对象一律以此来要求,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与教育对象内在要求产生错位的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目中无人”,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空洞的灌输和运动式的口号宣传上,出现了“理想高尚,行为失范”等道德悖论。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和目标上应当有层次性,要确定适当的自由度,在“实然”与“应然”之间,形成大众化的核心和基础层面,并遵循“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层次。在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树立远大理想与信念的同时,也要把理想落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中,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人们树立爱国心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负责,为最高层次的共产主义理想打下坚实的思想根基。

二、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传统基础上,逐步向综合化发展,形成多元趋势,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综合化作为一种主要发展趋势

所谓的综合化发展趋势,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就其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同其他任何一门新兴科学一样,是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要求其既突破和超越自身学科,又要不断吸收和运用哲学、管理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才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以促进理论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保持生机和活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是单一的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等,还有那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在内的涉及人的素质、人的实践能力、判断能力等相关内容。就其方法来说,多种多样的新旧方法相综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论系统。我国的传统教育法仍然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同时应大量运用隐蔽性的教育方法,并且根据目前网络广泛普及的现实,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21世纪的一个主要方法。就其途径而论,一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到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与各种管理,如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及各项社会管理实现一体化,这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一体化将有力地克服过去传统教育分工的局限,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经济领域的渗透,与各种管理、服务相结合,使它们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齐抓共管,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多层次发展,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要将渗透式教育作为当下的应有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面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发生的巨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暴露出诸多弊端。因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渗透式教育应成为当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比,渗透式教育主要有隐蔽性、间接性、渐进性和广泛性等特征,而渗透式教育的主要方法又有环境教育法、媒体教育法、活动教育法和管理教育法等诸种。环境对人的个性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对人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成不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社会环境的大课堂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人们。而文化则是一个重要载体,它是一个社会或一个群体长期积淀的成果,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人们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熏陶、感染,改变行为,提高思想觉悟。通过创造扶正祛邪、除恶扬善的良好社会环境,通过加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设施建设,利用传媒社会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影响大、适时、快捷、效果好等优势,唱响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鞭挞社会丑恶现象,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形成合力,帮助教育对象实现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和外在约束的有机结合。同时,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之中,如企业文化、村镇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较好地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从而使教育收到更好的效果。另外,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理顺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终极目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在这一点上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高度的契合。因此,良好的管理是上述渗透性教育方式得以良性开展的前提,其本身也是最好的教育载体。有必要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们的种种要求加以条文化、规范化、制度化,寓教育于政策、制度、纪律等各项管理之中。

(三)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性化,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心理念

当今的社会,人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思想教育以及全部教育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为了禁锢人和束缚人,而应是以教育对象为本,帮助他们构筑精神支柱,创造条件促进他们的人格提升和全面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和控制,而是人性的唤醒和个性的塑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整体需求,在尊重他们个性自由发展的前提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意志力、判断力,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处的亲和力和独立人格;在方法上强调以引导启诱、正面说服和奖励表扬为主。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将社会的要求转化为教育对象的自我要求,并内化为教育对象的道德认知和自觉的道德行为。正是教育的人性化,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新功效。

【参考文献】

[1]马奇柯.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4):77-80.

[2]郭耀红,张磊.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启示[J].前进,2005(04):45-46.

[3]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08):125-126.

[4]房广顺.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与启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06):1-6.

[5]林梅影.浅谈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12(12):149-151.

猜你喜欢

比较启示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