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中俄

2016-05-14邵立民邵晨阳

对外经贸 2016年6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邵立民 邵晨阳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业界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很多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边贸等问题,但对于基于中俄经济一体化的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次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农业经贸合作与贸易问题研究较少。在综述国内关于中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常态下全面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深化中俄农业经贸合作,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农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034-0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侧重于一般贸易及边境贸易问题。1996年,中俄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确立了面向21世纪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至今已经20年,中俄合作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2001年7月,中俄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9年6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200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俄罗斯《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中国东北振兴计划》相继出台。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2012年8月,俄罗斯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给中俄农业及食品加工合作带来更多机遇。2012年9月,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又给东北亚经济一体化增加了推动力。2013年4月,《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计划》已经生效,俄罗斯已经启动10万亿卢布远东开发计划。而东北三省一区作为中国对俄合作的先导区,国务院于2009年批准了辽宁沿海开放带、吉林长吉图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8月又批准了《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4年,黑龙江省变提出了建设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因此,将黑龙江及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五盟)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站和桥头堡,加快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开放协调发展及东部陆海丝绸之路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研究综述

我国学者对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对我国与俄罗斯经济合作及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增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认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与贸易非常重要,应升级为国家级战略。于国政(1997)认为,中国与邻国存在着结构性互补优势,使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与邻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因而与邻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互补性。宋魁(1997)认为,中俄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仅仅是两国的事, 它将对东北亚、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中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合作开发俄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于晓东(2001)认为,中俄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 理应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推进中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实现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陆南泉(2004)认为,应将俄西伯利亚与远东作为地区合作的重点,这里资源丰富, 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合作开发的新热点地区, 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对我国安全有直接影响。聂松竹(2008)认为,次区域经济合作, 一方面,由于参与的地区少, 容易协调地区间的利益需求, 这些地区具有地缘优势, 有合作的基础与愿望, 因而容易启动; 另一方面, 次区域经济合作容易产生示范效应,能够带动整个东北亚区域的经济合作。近年来,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正走向完善与成熟。

二是认为应加快与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是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并提出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宿丰林(2004)和王之光(2002)等人提出了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的不同模式,通过搞好试点逐步扩大到远东腹地。顾仲恺(2005)认为,中、日、韩共同组成自由贸易区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理想模式。陈柳钦(2008)、朱瑛瑛(2007)和张庆艳(2010)等提出了逐步建立不同的中俄自由贸易区模式。胡鞍钢(2001)认为,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可预见的自由贸易市场环境,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广泛的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国际合作。李金波(2005)认为,辟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自由贸易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将成为中俄经济发展史上的创举。栾晓波(2006)认为,黑—布地区基础条件好, 特别是地缘、原材料、生产基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及对应城市规模等方面的条件尤为独特和优越, 是中俄建立边境自由贸易区的最佳区域,能够促进中国东北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区域经济合作。赵传君(2007,2010)认为,中俄贸易要扩大规模和实现战略升级的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并提出了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笪志刚(2013)认为,利用国家将启动新一轮为期十年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并将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项目的机遇,尽快向国家争取成立哈尔滨、牡丹江综合保税区的政策。索伶俐(2015)认为,建设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自由贸易区,有利于巩固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化两国地区全方位经济合作,带动东北亚合作深入发展。

三是认为中俄远东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并且有组织、有步骤、有顺序、有目标地与俄远东合作。盖莉萍(2010)认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郭连成(2007)认为,中俄两国地区间区域经贸合作的快速发展是由两国地区间的经济互补性,特别是在能源、科技、轻工产品、劳动力资源等领域的互补性所决定的。姜振军(2012)认为,中俄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双方在农业产业化合作方面拥有良好条件,一方面具有地缘优势,另一方面拥有要素禀赋互补优势。因而,中俄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从而共同确保粮食安全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刘爽(2011)认为,通过中国东北振兴与俄罗斯东部开发的有机对接,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切实加快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实现中俄毗邻地区的共同发展繁荣。

四是认为在俄罗斯远东从事农业开发合作大有可为,互补性很强,应以科技为先导。郭力(2008)提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伞”型新模式,指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应该以开展技术贸易为先导,推动双方的产业合作, 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李靖宇等(2009)认为,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协调推进,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葛新蓉(2005)认为,目前中俄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尚不能满足中国市场对高新技术的需求, 中国应充分利用俄罗斯科技发展战略调整机遇。

五是认为中俄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机会很大,但也存在问题。邹秀婷(2002)认为,不论从面向21 世纪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角度考虑, 还是从中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看, 我国与俄罗斯加强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双边贸易额的扩大, 而且互利互惠, 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冯育民(2002)认为,目前中俄农业合作还处于低水平的贸易阶段(出口农副产品和输出劳动力), 其主要原因是中俄经贸发展长期缺乏国家的宏观指导, 至今没有一个中俄经贸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加强中俄省州合作是中俄农业和食品合作的最佳切入点。今后应加强农业生产、农业科技方面的合作, 充分利用省州领导人的定期会晤机制, 确立符合对方实际需要的农业合作项目。戚文海(2008)认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但是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李传勋(2008)认为,俄罗斯的投资软硬环境仍然很差, 投资风险较大, 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还需要政府“护航”。中俄合作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合作领域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速度不快,对经济拉动有限。侯冬梅等(2008)认为,中俄农业贸易存在贸易水平和层次不高、贸易方式和贸易结构单一、贸易秩序不规范,农产品互相准入还没有放开等问题。项义军(2016)认为,俄罗斯“中国威胁论”者担心俄罗斯远东成为中国“移民国家( 地区) ”,认为必须加以防范。

三、对策建议

1.全面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构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 年)》及《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加快实施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部署。建议国家成立中俄远东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或远东外联部,并与俄罗斯政府及远东联邦政府成立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中俄毗邻地区政府、民间多层次农业合作机制。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纳入国家对外经济战略规划。在哈尔滨设立俄罗斯领事馆或俄罗斯远东商务代表处,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 东五盟) 四省区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

2加快建设东部丝路带或东北亚丝路带,落实黑龙江省《推进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工作方案》。建设东部丝路带首先是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经济贸易合作,进而发展到与南韩、日本、朝鲜、蒙古等国家的东北亚一体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 年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东北地区正处于东部丝绸之路的重要位置,是东北亚经济贸易中心,欧亚大陆桥的东北部的枢纽,是东部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因此意义重大。抓好这个关键节点,就抓住了建设东部丝路带的核心。

3.新常态下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公布,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指明了方向。抓住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重大机遇,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要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应该首先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议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建立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委员会或东北一体化局,以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为平台,建立东北四省区对俄远东联合开发办公室,建立健全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的各种机制。

4.国家应加大对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合作及贸易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对与俄远东合作的企业减免税收,尤其是对于在俄罗斯远东作业的农业机械及农业物资放宽口岸限制,给予优惠减免税收政策;对于进出口农业产品给予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

5积极探索建立基于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的各种模式及路径。中国东北各地区与俄罗斯远东经济一体化及农业合作形式可以是1+1、4+6、4+10等各种农业合作模式;建设哈大齐黑、佳双同、牡绥东等沿边开放先导区和保税区;建设绥满沿边经济开放带等;把大黑河岛、黑瞎子岛、中俄绥芬河一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等建成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把黑河市、绥芬河(东宁)市、同江县、抚远县升格为黑龙江省与哈巴罗夫斯克等州区合作的东北亚跨国国际物流中心;在哈尔滨、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绥芬河市(东宁)、黑河市和同江、抚远、内蒙古满洲里、吉林珲春等大城市及口岸与俄远东地区成立多个自由贸易区或保税区。

6建立健全中俄经济贸易信息网络系统。同时,在俄建立境外农业信息站点,逐步形成对俄重点合作地区的信息网络。建立中俄经贸电台和经贸网站。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引入国内先进电子商务运营企业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发展电子商务 ,建设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创建开放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打造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基地。

7.加快建设我国东北地区与欧亚大陆桥的铁路链接。可以通过黑龙江省哈尔滨至佳木斯至同江铁路,连接俄罗斯的下列宁斯阔耶市到哈巴罗夫斯克,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现在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界河桥工程于2014 年2 月奠基,中方已经开始建设,这标志着横跨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的铁路大桥进入正式建设阶段。大桥设计年过货能力2100 万吨,建成后将形成一条新的国际铁路大通道。还可以通过黑龙江黑河大桥(计划建设)与布拉戈维申斯克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连接,还有中俄边境饶河乌苏里江大桥申报立项,扩大与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各国的经济与贸易合作。

8建立健全东北至俄罗斯远东陆海空国际物流大通道。目前两国之间的贸易大通道与物流网络发展缓慢,正在构建“哈满俄欧”跨境运输体系。发展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长春、沈阳空港,发展中欧黑龙江通道跨境货物运输产品优势,组织国内外货源。建设东北与东南沿海、日韩、东南亚等江海联运和陆海联运新通道,畅通绥芬河—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松花江—黑龙江—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通道,同江至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链接哈巴罗夫斯克,并且与西伯利亚大铁路接轨。建设黑河大桥,争取早日开通布拉戈维申斯克与西伯利亚铁路。

9,深化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加快推动我国农业“走出去”步伐。在东北哈尔滨、长春、沈阳及俄远东地区建立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立国际化农业和食品工业体系。为解决国内农业“两难”和粮食安全问题,应加快建立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

10完善我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人文合作机制。加强东北地区俄语言教学推广工作。在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河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多所院校建立俄语系或对俄贸易专业。鼓励中俄毗邻地区高校合作办学,支持东北重点大学与俄方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建立联合实验室、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优势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

11 构建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立各种中俄联合农业合作企业。以黑龙江农垦、吉林农垦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组织成立对俄农业开发公司,组织个体、私企创办各种合作社,成立中俄联合公司、股份制公司、股份合作社等。黑龙江省应主动向国家争取“粮食产地直接出口权”,直接组织向俄罗斯、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出口,打造东北第二粮仓。

12.有计划地组织赴俄远东农业劳务。由各级市县政府成立赴俄劳务办公室,统一组织各乡村剩余劳动力,登记造册,分类编组,统一出行。并且有领导、有秩序地统一与俄罗斯政府部门交涉审批、护照、劳务许可证和农产品销售等问题。

13建立东北与俄远东区域旅游共同体,发展旅游一体化,实现免签证旅游。首先,统筹开发东北区域旅游市场,建议联合开展旅游促销活动;其次,打造东北大旅游的交通优势,充分利用东北四省区高铁及众多的支线机场;第三,提升旅行服务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引导和扶持大型旅行社加快发展;第四,尽快建立游客服务中心网络,按照统一标准、合理布局、规范服务的原则,实行东北一条龙旅游服务模式,并且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实现旅游一体化。

[参考文献]

[1]胡鞍钢建立中国、香港特区、日本、韩国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1(Z2).

[2]冯育民中俄农业合作构想[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9).

[3]邹秀婷大力开展中俄农业合作的对策研究[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6).

[4]曲伟新世纪中俄区域合作谋划[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5]宋魁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6(5).

[6]李传勋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J] 西伯利亚研究,2006(1).

[7]陆南泉中俄区域经贸合作发展趋势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9):1-4.

[8]戚文海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对策[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9]马友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态势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9(2).

[10]郭力中俄区域合作的“伞”型模式[J]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3).

[11]姜振军等黑龙江省对俄经贸合作取得的成效及未来走势[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2)

[12]赵传君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乔虹陈鸿鹏)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
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政府与市场分工
“新苏南模式”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政治协同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上合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浅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欧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借京津冀一体化东风助力石家庄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中跨国法律协调机制前瞻
长江中游城市群崛起背景下赣鄂省际边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