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欧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6-04-19王小明王蕾杨宏恩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

王小明 王蕾 杨宏恩

内容摘要: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加入欧盟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此,本文首先阐释了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然后以欧盟为例,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欧盟国家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入欧盟可使各国总产出增加0.045-0.048个百分点。进一步考察加入欧盟对各国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路径发现,加入欧盟可通过固定资本存量、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劳动生产率四种途径来促进经济增长。其中,通过劳动生产率途径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最为强烈。此外,固定资本存量、劳动力投入和进口也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增长 传导路径

引言

二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产生,并且迅速遍布全球。20世纪90年代,随着欧盟的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越来越广,所涉及的国家越来越多。合作层次也从最开始的互惠贸易安排向着更高层次的完全经济一体化发展。就目前世界上已经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而言,欧盟是发展最成熟、层次最高、合作领域最广的。自从1993年11月1日《欧洲联盟条约》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以来,欧盟先后经历了几次扩容,现如今已经发展到28个会员国,并且已经初步建立了货币一体化体系。根据WTO的定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将利用成员间贸易和其他经济领域的优惠政策,达到加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减少成员间经济发展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对区域内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应该有一个正效应。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呢?这种经济增长又是通过哪些传导途径实现的呢?本文在欧盟区域内固定资本存量、进出口总量、就业率以及劳动力水平的变化与该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建立联系,试图通过以上变量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要明显落后于外国学者。主要都是出现在中国加入WTO前后,而且实证研究的成就较为突出,许多国内学者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应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式。其中刘力(1999)在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选择的最有效的发展模式不是以往采用的南南合作方式,采用南北合作反而更加有效。汤碧(2002)在对欧盟和APEC的对比分析中指出,欧盟的一体化是通过制度的规范和较强的机制建设推进的,APEC的一体化则是依靠灵活性、开放性、间接性推进的,寻找二者的共通性则是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向。李盾、董云(2005)分析了CEPA和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点,提出关于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式的建议,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开放程度。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出现了一批研究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文献。孟猛和郑昭阳(2015)研究了TPP与RCEP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虽然国内外学者在近一百年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范围甚广,包括众多有关于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理论研究,但是从这些文献研究中很少看到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研究,也就是说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之前欧盟、北美自贸区等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的纯理论研究,缺乏数据支持,本文就是为了弥补这一不足,针对欧盟的面板数据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理论的视角

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经济效益。根据其产生经济效益所需时间的长短,通常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体利益分为静态经济效益和动态经济效益。静态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区域经济一体化短期内产生的效益,主要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生产者效应、市场占有率效应;动态效益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效益,这个效益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区域资源重新配置,各国充分发挥要素优势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刺激投资和竞争效益、贸易条件改善效益。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经济效益分析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后,通常都会互相取消成员国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对区域一体化组织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壁垒仍存在。按照国际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可知,区域经济一体化会对成员国之间及成员国同区域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具体表现为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生产者效应和市场占有率提升效应四种。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建立,各成员国会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专注生产比较优势产品用于出口,提升核心竞争力,对于本国生产不占优势的产品则可以通过进口解决。

分工进一步细化,每个国家的优势产品市场都会由原来的本国小市场变为整合后的整个区域的大市场,各成员国都会增加各自比较优势产品的出口规模,进而提升了该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区域内部各种产品的国际分工也会更细致,整个区域的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率都会提高。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态经济效益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区域内各国间往往会放松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实行国民待遇,促进本区域内部资源的更合理利用。从长期来看,这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不仅会对区域内部成员国产生较大影响,对区域外部的其他国家也会产生外部效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经济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区域内各成员间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得到进一步实施,加大了区域内产业的整合升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出也会不断增加。当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即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率最充分时,成本曲线达最低点,此时将会实现规模经济。

2.刺激竞争效应。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国民待遇原则使得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可能面临来自新进入企业的竞争,迫使该企业不得不改进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重新衡定一个更加合理的价格,从而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率得到提高,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3.刺激投资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政策的贯彻落实,成员国间互相投资增加。当然这一投资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主要是为了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租金,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当地就业,还可以实现资源更合理的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乃至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

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欧盟的实证分析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证分析中,设计合理的指标来度量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很重要,上文已经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下文主要以欧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依据上文的理论分析结论,本文构建以总产出为被解释变量、是否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解释变量,固定资本存量、进出口总量、就业率、劳动生产率为控制变量的计量模型:

lnGO=C+β0lnkgf+β1lnex+β2lnim+β3labor+β4lnlp+β5Dm

借鉴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理论分析,根据各国资源禀赋的不同及其在欧盟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上述量化指标的选择如下:用一国的总产出作为被解释变量来表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后对该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同时用固定资产存量、进出口总量、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加入或者不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区别作为解释变量,从各个要素具体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具体变量的定义和数据来源见表1。

(二)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以及混合效应进行估计,利用Stata12.0软件进行回归,为消除序列的异方差影响,除虚拟变量Dm外,所有数据都采取对数方式。回归结果详见表2。

1.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根据Housman检验,固定效应的回归更优,所以本文对于回归的分析以固定效应为主。从表2的回归结果可以很明显得出,一国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本国具有很明显的正的经济效应,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后无论是对于本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还是整个国家经济效率及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都是有益的,与此同时,还检验了其他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

虚拟变量Dm。虚拟变量Dm的回归系数表示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它是用来衡量加入或者不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该国的影响。根据表2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固定效应、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参数估计都是正数。这说明对于欧盟诸国而言,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该国经济增长产生很明显的正效应。

根据前文理论部分分析,虽然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贸易转移这一负的效应,但是卡尔多-希克斯改进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总的经济发展仍然呈增长趋势。同时,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该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是正的,也可以用反证法加以理解。必然是利益导向,各国才会考虑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如果该区域经济一体化不能促进该区域经济总体的发展,各成员方也就失去了推动一体化进程的动力。

控制变量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效应的影响。固定资本存量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回归结果显示固定资本存量的回归系数是0.083,并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可能的解释是: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和贸易壁垒下降,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配置优化,由于资本的逐利性,资本会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部门和区域,各国经济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都会有所提高,产出会增加,各国的固定资本存量也会增加。固定资本存量上升,企业拥有资金可用于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企业结构调整,生产效率上升,整个社会产出增加,区域内经济效益增加。

此外,出口总量增加对经济增长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根据欧盟的回归结果,出口总量的固定效应系数是0.010,且随机效应和混合效应的回归结果也均显著为正,但是三者都不符合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出口总量对一国经济总量的变化的解释并不具有说服力。而进口总量、就业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加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2.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虽然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从总体上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但是具体到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怎样促进经济增长的,这需要一个明确的传导路径。本文认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会通过四种渠道影响一国经济增长,为了检验这四种渠道发挥作用的显著性程度及其大小,进一步利用虚拟变量交互项进行回归分析,表3给出了具体的实证结果。

表3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均显示,固定资本存量、进口、出口和劳动生产率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路径。

表3的第1列和第2列显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增加固定资本存量可使经济增长加快0.004-0.005个百分点,其可能的经济学解释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立,成员间签订互惠的贸易协定,区域内投资壁垒和贸易壁垒会取消或者降低。企业的趋利性使得在互惠的贸易安排和经济安排下,该区域规模经济作用更加明显,企业扩大生产的同时也会不断引进更新设备,固定资本增加的同时,技术含量也会上升。

表3的第3列和第4列显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增加进口总量可使经济增长加快0.005-0.006个百分点,第5列和第6列显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通过增加出口总量可使经济增长加快0.006个百分点左右。第7列和第8列显示,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使经济增长加快0.013-0.014个百分点。可能的经济学解释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各国根据自身比较优势进行新的国际分工,专业化分工明显,各国分散的小市场也整合成区域型大市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会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提升,促进了对专业化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和培训,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重新整合分配。

另外,从长期的动态效应看,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内各成员间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原则得到进一步落实,加大了区域内产业的整合升级,市场也得到延伸和拓展,需求不断扩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出也会不断增加,区域内规模经济效果明显,整个区域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各国投资和贸易门槛降低,外来投资增加,各国国内和国际竞争增强,刺激投资和竞争作用明显,区域产业竞争力增强,经济效率提高,并且区域内FDI会随着投资门槛的降低而增加,实现区域内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条件改善效应也会促进经济增长。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先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理论分析,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用实证研究的结果佐证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益的理论分析。文章分析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后区域内固定资本存量、进出口总量、劳动生产率以及就业率的变化与经济总量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果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该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促进作用,促使区域内全要素重新进行配置,对区域内各控制变量都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各控制变量综合的作用下,对区域内经济总量会产生促进作用。

(二)政策建议

第一,新建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应该更多关注整个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现有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大多数以一个或者多个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则多是以自身经济发展服务为主,TPP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样的组织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加入可能会损失主权利益,不加入会损失新一轮的发展机会,对于是否加入这样的区域组织,各发展中国家也持犹豫的态度。因此,新建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制定规则应该关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各成员国在组织内部应倡导平等互利的原则。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内部事务或者未来发展的决策规划应该由所有成员方一致通过,每个成员国应该具有相同的表决权,或根据经济份额享有投票权。

参考文献:

1.刘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贸易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1999(2)

2.李盾,董云.CEPA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5(16)

3.孟猛,郑昭阳. TPP与RCEP贸易自由化阻力的分析—基于亚太地区相关国家关税结构的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5(21)

4.汤碧.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比较[J].南开经济研究,2002 (3)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有何冲击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