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卓越系列俄语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6-05-14
摘 要: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俄边境高校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地缘优势,实现俄语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黑龙江大学经过多年的摸索与革新,已建立起“四融合”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俄语;高校;人才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6-0084-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职业国际化等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及中俄两国政治、经济关系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俄语人才尤其是高水平、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黑龙江省是俄语教育的重要基地,黑龙江省俄语卓越人才的培养状况既体现出东北三省高校俄语的基本情况,也反映出全国高等教育中俄语专业存在的问题。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中俄经济发展,中俄边境高校的俄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依托地缘优势,实现俄语人才培养的创新性。黑龙江大学经过多年的摸索与革新,已经建立起了“专业与个性化教育、专业与通识教育、专业与创业教育、分类教育与能力培养相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四融合教育模式”。本文基于一定的理论分析,对俄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策略建议。
一、黑龙江省高校卓越俄语人才培养的实施
背景
处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黑龙江大学,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俄语卓越人才的培养重任,自中国“一带一路”的宏观战略提出以后,需要高精尖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支点,更需要智库和产学研平台为宏观经济规划提供支撑,这些“需要”,最终都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作为一所省部共建及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黑龙江大学有责任依托地缘优势和自身特色,探索多层次人才培养新机制,创新智库建设、优化学术力量,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首先,俄语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专业分类培养,设立模块形式,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长和兴趣之上,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等方面进行调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工作中推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对不同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特点的学生用不同的质量标准来衡量,着力解决学生多样化与培养模式单一性的矛盾。
其次,俄语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相结合。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途径,根据学校总体规划部署,在专业建设与发展上形成梯度与层级,允许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差异性的存在,从办学优势、学科专业结构的实际、发展潜力、资源配置出发,着力解决高校卓越人才培养同质性、趋同化的问题。
第三,应与地方经济需求相适应。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点着力,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切入点,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确定卓越俄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尽量对专业进行合理的特色分类,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质疑精神的人才,塑造适合地方需要的俄语卓越人才。
二、黑龙江省高校卓越俄语人才培养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问题
1.选修课的设置不够灵活。现在省内部分高校的俄语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可谓异彩纷呈,但过分强调基础课程的比重,只能保证学生的基础较为扎实,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反而忽视了,过度强调专业基础课的重要性,也会弱化学生卓越能力的培养。2.部分课程开设时间不合理。省内很多高校的俄语专业将俄语基础课程安排在低年级,专业课全部安排在高年级,过于集中的专业课设置,使得学生既要准备专业考试,又要应付实习、找工作等各方面实际困难,导致学习质量不高。3.有些学校缺少自身办学特色,依然沿用以往的俄语专业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种专业课程体系:俄语课程+二外+某一专业课程;俄语专业课程+二外。第一种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与俄语结合的某一专业领域竞争力较强,但二外实力相对薄弱;第二种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两门外语掌握得较为精深,涉外事务中有极强的竞争力。
(二)教材问题
黑龙江省俄语专业现有的教材较为陈旧,与社会生活相脱离,跟不上时代步伐;有些单词生僻难懂;练习内容少,针对性不强;教材难易梯度大,衔接不恰当;语法上对于零起点学生而言,枯燥、不系统;再加之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学习态度、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参差不齐等因素,现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各个阶段的学生的需求。
(三)师资队伍问题
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规模,师资队伍应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和水平。就目前俄语学科内在发展现状及我省实际高校俄语办学规模看,教师在数量上还有较大缺口,须尽快充实,年轻教师居多,师生比例不太合理,因此需要这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达到一定的规模。
三、黑龙江省高校卓越俄语人才培养的对策
历史上,中俄两国往来频繁,国家在政策、财政方面一直都对对俄贸易有所倾斜和扶持,尤其是对国内的边境城市,因为中俄边境城市是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在地缘上中国边境高校与俄罗斯边境高校毗邻,专家学者学术交流便利,两国在边贸、旅游、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密切合作上急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因此,中俄边境高校在卓越俄语人才的培养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与东北地区和一些专业外语院校相比,中俄边境高校的俄语教学有一些自身的弱势,如基础薄弱,整体学术水平不高等,为了更好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俄语卓越人才培养不应仅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更应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俄边境高校要更新教育理念,挖掘优质对俄教育资源,紧抓区域优势,培养卓越创新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俄语人才复合化、多层化、多元化的需求。
1.重实践。以黑龙江大学为例,俄语专业已经形成了“专业+俄语”的培养系统,突出应用性与开放性,注重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外语知识教学。从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俄语学院,到2011年建立的专门培养适应中俄战略协作需要的中俄学院;从拥有“俄语零起点实验班”的机电工程学院,到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大学培养出的优秀本科生具备了较为专业而深厚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学术研究、科研能力等方面注重提升,使学生较早地有能力地参与到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之中。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针对俄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这将为黑龙江省对俄交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及新的契机增长点。
2.因地制宜设置课程体系。课程上选修课实行模块化专业规则,拓宽选修课的类别,让学生以自己的兴趣为出发点规划未来,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选修课程,增大了学生选择的适用性、合理性,拓展了他们选择的空间;侧重设置俄语语言知识技能课、二外语言知识技能课、语言实习与实践课程,拓宽知识结构,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教育。选择俄语专业课程+二外的课程体系,增设相关专业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开设要把握选的原则,不要以修学分的形式强加给学生,学生结合自身兴趣作出选择,这样才能发挥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3.编写合理的教材。课程设置决定人才产出的素质与能力,那么教材恰恰是培养卓越人才的基础。国内高校编写的俄语精读教材,注重语言知识的系统导入和言语技能的习得,主线编写几乎都以语法为纲,这样在选取素材、结构设计等方面无法更多的兼顾语言知识外围的社会文化知识。从国外情况看,教材编写的职业化发展趋势比较明显,一般由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教材研究专业人员编写,这样编写教材也有弊端,与实践教学不够紧密。应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及与社会实际发展相对接,由常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及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编写组,编写出相对合理、完善、实用的各类俄语专业教材。
注重俄语教材的连贯性,把初中、高中、大学的俄语教学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量,进行教材设计,追求整体的优化设计,并做好每个阶段的衔接,进行梯度升级。兼顾俄语教材对象的区域层次化,既要照顾层次低地区的学生接受能力,又要扩充层次高地区学生的俄语学习内容,使每部分的教材内容包含可供遴选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自由来选择内容。
4.优化师资结构。目前,年轻教师的人文学科根底和跨学科视野不够扎实,科研能力及自主创新性学术工作的研究能力较弱,对新观点、新形势不能时时掌握。因此,针对俄语师资的现状,要经常性的选派中青教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鼓励有条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跨学科、跨专业进修,注重加强专业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拓宽学术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同时不断引进俄罗斯的优质资源,结合院系办学优势,不断改革和创新俄语人才培养,在俄语教师、教材、课程上资源共享,改善教师队伍的专业方向分布,以凝练研究方向为着手点,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
黑龙江省卓越俄语人才的培养应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课程设置,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融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型俄语人才,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
参考文献:
[1]车永宏.中俄边境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黑河学院学报,2015,(3).
[2]刘淑梅,张莹,顾俊玲.基于语言实践基地的俄语专业人
才培养质量提升策略——以黑龙江科技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2).
[3]孙丽珍.中俄联合办学视域下俄罗斯学人才培养问题及
对策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2).
[4]张松玲.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建议[J].学理论,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