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院校研究生群体人格现状调查研究
2016-05-14曹守莲戴仲贤于欧
曹守莲 戴仲贤 于欧
摘 要:为了解军队院校研究生群体人格现状,文章以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测验(16PF)为工具,对某海军院校硕博士研究生群体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军队院校研究生在人格特征的诸多方面与军人常模存在显著差异;硕博士研究生及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的人格状况总体差异不大;不同生源研究生的人格特征存在多方面的显著差异;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
关键词:军队院校;研究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6-0011-04
军队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军队输送高科技人才的重要使命,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军队科研创新以及军队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由于个体的人格状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1],并最终会影响其自身专业才能的发挥。因此,应重视军校研究生群体的人格等心理现状问题。
长期以来,就心理状况而言,军校研究生学员是一个相对被忽视的群体,专门的研究很少。本研究选取某海军院校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从诸多方面对其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详细研究,从而为军校研究生学员健全心理素质培养提供现实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某海军院校硕博士研究生457人,其中男生424人,女生33人,硕士355人,博士102人。从生源性质上来讲,在职干部56人,军校应届毕业生125人,地方大学生276人。
工具:本研究采用的工具是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量表(简称16PF)。该测验包含16个人格因子,分别是:乐群性、智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该量表还包含心理健康等8个次级因素。
方法:团体施测,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生人格特征总体状况
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军人常模进行差异比较[2],结果见表1。通过统计分析显示,研究生人格特征除了在怀疑性、实验性、内外向以及心理健康方面与军人常模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因子上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专业成就、创新能力、环境适应等14个因素上,研究生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在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6个因素上,研究生显著低于军人常模。
表1 军校研究生16PF各因子分与军人常模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x±s)
注:*为p≤0.05,**为p≤0.01,***为p≤0.001。
(二)不同学历与年级研究生人格状况
457名被测研究生来自硕士一年级到博士四年级共计七个年级。首先对硕士和博士两个学历层次的研究生人格状况差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仅在幻想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在人格特征的其他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2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16PF各因子均值显著性检验结果(x±s)
注:*为p≤0.05。
为进一步细致探究不同年级研究生的人格状况,对硕士一年级到三年级的研究生测查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备注说明,因博士研究生每个年级的数据量偏少,故在此不作分析)。从表3可见,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人格状况总体差异不大,但在稳定性因子和专业成就因子上差异显著。具体来说,表现在硕士二年级研究生稳定性因子得分最低,硕士一年级研究生专业成就因子得分最高。
(三)不同生源研究生比较分析
将研究生生源性质按照部队考入,从军校应届毕业直接考入,以及从地方大学应届毕业考入进行分类比较。从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来源的研究生在多项人格因子上有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探究研究生人格差异状况,对不同生源性质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参见表5。
从多重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乐群性上,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与军校生差异显著,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最高;在聪慧性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彼此间均有显著差异,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最高,军校生其次,部队考入的在职干部研究生得分最低;在稳定性上,部队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明显低于军校、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在恃强性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没有显著差异;在兴奋性上,军校生源明显高于部队和地方大学生源;在有恒性上,地方大学生源得分明显高于军校生源和部队生源;在敏感性上,军校生源得分明显高于地方和部队生源;在怀疑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高于部队生源;在幻想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低于部队、军校生源;在世故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高于军校生源;在忧虑性上,地方生明显低于部队生源和军校生源;在实验性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没有显著差异;在独立性上,军校生源要明显低于部队、地方大学生源;在自律性上,部队生源、军校生源、地方大学生源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地方大学生源自律性最高,部队生源自律性最弱;在紧张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低于军校生源和部队生源。
从8个次级因素上看,在适应与焦虑性上,三种生源研究生得分差异显著,表现为地方大学生源得分最低,部队生源得分最高;在内外向上,军校生源明显要外向于部队生源;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上,地方大学生源得分要明显高于军校生源;在怯懦与果断上,部队生源、军校生源得分要明显高于地方大学生源;在心理健康因素上,部队生源要明显差于军校生源、地方大学生源;在专业成就上,三种生源研究生彼此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地方生源得分最高,部队生源得分最低;在创新能力因素上,军校生源明显高于地方生源;在环境适应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彼此间均有显著差异,地方生源研究生得分最高,军校生源其次,部队考入的在职干部研究生得分最低。
(四)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457名研究生心理健康因子原始分平均值为24.832,大于平均值22分,显示军校研究生学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从前面的分析结果可见,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与军人常模没有显著差异,硕博士研究生以及不同年级的硕士生之间在心理健康状况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在16PF中,心理健康因子原始分小于15的共有13人,检出率2.8%。
三、结论
(一)研究生人格特征总体状况
457名研究生在人格各个因子中的平均标准分处于4.39—6.62分之间,普遍处于中间水平(每项因素得分在8分以上者为高分,3分以下者为低分)。但通过与军人常模的比较发现,研究生人格特征除了在怀疑性、实验性、内外向以及心理健康四个方面与军人总体没有显著差异外,在其他14个基本人格特质因子和6个次级因素上均有显著的差异。这提示我们,在军人这个群体中,军校研究生可能有着比较鲜明的个性特点。
具体来讲,在聪慧性、专业成就和创新能力因子上,研究生得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说明军校研究生普遍具有敏捷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也从侧面说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确起到了智力选拔的作用。
在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断性以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研究生得分也显著高于军人常模,而在乐群性、敢为性、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性等6个因素上,研究生得分显著低于军人常模。
这揭示出军校研究生在经过几年的大学和部队生活后,一方面在为人处事上更为老练,行为得体,有较强的自信心,独立性和自律性增强,能以沉着的态度应对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他们仍然比较关注自我,有时自卑,有时也会自以为是、自高自大,有时显得客观理性,独立坚强,有时又容易忽视生活细节,对事情的判断不够理智,过分冲动。总之,军校研究生的个性特征仍有待完善和定型,其人格尚未成熟。
另外,低乐群性可能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特点有关,但提示应注重科研团队建设和研究生团结协作能力培养。低紧张性可能与针对研究生的较为宽松的管理方式有关,但对于过度缺乏紧张感的个体需要进一步激发其进取心。
(二)不同学历与年级研究生人格状况
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仅在幻想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博士研究生幻想性因子得分更高),在人格特征的其他方面并无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硕士研究生人格状况总体差异不大,细微差别表现在硕士二年级研究生稳定性因子得分最低,硕士一年级研究生专业成就因子得分最高。这与已有研究结果1并未取得完全一致,但因具可比性的相关研究较少,这一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值得注意的是,硕士二年级研究生因其低稳定性可能会有更多的情绪烦恼,容易因挫折导致出现身心不良症状。这可能与二年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中期,学业繁重,特别是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各种压力引起的。其他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论[3]。这是我们在开展思想工作和心理教育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不同生源研究生人格特征比较
部队生源、军校生源与地方大学生源三类研究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是比较明显的。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如下。
在乐群性上,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与军校生差异显著,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最高,显示出较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共事能力。
在聪慧性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彼此间均有显著差异,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最高,军校生其次,部队考入的在职干部研究生得分最低。
在稳定性上,部队考入的研究生得分明显低于军校、地方大学考入的研究生。我们分析认为,作为应届毕业学员,军校生源和地方大学生源的研究生对学校熟悉程度更高,角色、环境转变较小,所以能较好的面对现实,情绪较为稳定,而部队生源研究生有一个间隔几年后重回校园的环境变化、身份角色也由干部变学员、主要任务由工作变学习,这诸多的变化可能会引发更多的情绪起伏甚至是身心疲惫的感觉。
在兴奋性上,军校生源明显高于部队和地方大学生源,表现得更活泼、热情和健谈。这应该是源于军校应届毕业生对于军校环境和院校学习生活的驾轻就熟。但有时过度的兴奋可能会引发冲动的言行。
在有恒性上,地方大学生源得分明显高于军校生源和部队生源,也就是更为细心周到、有始有终。
在敏感性上,军校生源得分明显高于地方和部队生源,可能情绪更敏感,富于幻想,但某种程度上理智性稍显不足,应培养以客观、独立的态度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与前面其兴奋性较强也有相通之处。
在怀疑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高于部队生源,人际信任感较弱,与人交往有些紧张多疑,这可能与环境的转变有关系。
在幻想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低于部队、军校生源,也就是说从地方大学考进的研究生在当前环境中表现得更注重现实,力求自己的言行妥善合理,较少鲁莽从事;而已有几年从军经历的研究生(包括从部队考入的在职干部研究生和军校应届毕业考入的研究生)可能更容易表现出冲动和狂放不羁的一面。
在世故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高于军校生源,前者处世更老练,理智客观,行为得体;而后者更直率、朴实,但稍显幼稚。
其实,上述五个方面的特征之间亦有一定的相通性。
在忧虑性上,地方生源明显低于部队生源和军校生源,地方生更沉着,不易动摇,而军校生和部队考来的在职干部研究生常常思虑过多,患得患失,甚至沮丧悲观。
在独立性上,军校生源要明显低于部队、地方大学生源。这可能与军校管理方式有密切相关,军校要求严格,对于学员的生活、学习等都有非常明确和严格的规定,各项事情严格按照隶属关系、程序走,学员只需遵守,而对于地方大学生源而言,管理宽松,很多事情都须自己做主,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与部队生源相对而言,自主范围比较大。
在自律性上,部队生源、军校生源、地方大学生源之间均有明显差异,其中,地方大学生源自律性最高,部队生源自律性最弱。高分者通常言行一致,能够合理支配自己的感情行动,知己知彼,自律谨严。这与前面地方生源有恒性、世故性和独立性高,而幻想性、忧虑性低等也是一致的。
在紧张性上,地方大学生源明显低于军校生源和部队生源。前者多心平气和,宁静闲散,而后两者可能易紧张困扰,缺乏耐心。
在16种基本的人格特质基础上,得出8项描绘人格类型的次级因素。
在适应与焦虑性上,三种生源研究生得分差异显著,表现为地方大学生源得分最低,部队生源得分最高,提示部队生源研究生较易激动、焦虑,对自己的环境常常感到不满意。
在内外向上,军校生源明显要外向于部队生源;军校生源更为外向,善交际,不受拘束,内外向性格无所谓利弊,而以工作条件为准,但外向高分者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未必有利。
在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上,地方大学生源得分要明显高于军校生源。作为同龄人,地方生源研究生与军校生源研究生相比,可能更注重现实,表现得更有进取精神。
在怯懦与果断上,部队生源、军校生源得分要明显高于地方大学生源,这体现了军旅生涯对人果断性心理品质的塑造和培养。
在心理健康因素上,部队生源要明显差于军校生源、地方大学生源,这一结果需要引起特别关注。部队生源研究生面临着较多的现实问题,年龄较应届大学毕业生大,有的已经结婚生子,在爱情、婚姻、家庭等方面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并且,部队生源考研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要解决的问题更多。相关调查表明[4],当前基层部队“优不送学、优不愿学、送学不优、学成不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攻读研究生反而吃亏的不正常现象也确实存在,使得有些在读干部研究生心理顾虑较大。另外,脱离院校学习几年之后再重新开始学习和科研,会有一个转换和适应过程,期间会体验到较高的压力感。诸多因素的交织使得在职干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
在专业成就上,三种生源研究生彼此间差异显著,表现为地方生源得分最高,部队生源得分最低;创新能力因素上,军校生源明显高于地方生源。
在环境适应上,三种生源的研究生彼此间均有显著差异,地方生源研究生得分最高,部队生源得分最低。这个可能与地方大学生在地方高校面对的高压力相关,除去学费和生活费用,地方大学还面临着就业压力等实际问题,考入军校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虽然仍面临着较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但大学毕业后考入军校研究生,这些大多是他们经过慎重考虑后的自愿选择(与地方高中生考入不一样,很多是父母的选择),与大学阶段不一样的管理方式也都可以接受。如前所述,部队生源研究生在环境适应方面遇到的问题较多。
(四)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显示,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2.8%。高艳玲等利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10名军队科研院所研究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心理问题发生率为0.95%[5]。郑培军采用SCL-90对某军校106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生人数比率为7.5%—31.1%,有心理障碍的研究生人数比率为0.9%—4.7%[6];汪涛等也运用SCL-90进行研究,发现某军医大学264名研究生中11.7%存在着轻度不良心理反应(任一因子评分≥2分)),有2.3%存在着明显心理健康问题(任一因子评分≥3分)[7];黄玉娟等利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发现,某医学院校188名硕士研究生轻度以上程度抑郁的检出率为23.94%[8]。从检出率的比较上看,本研究的数值结果不是很高,但也不低,这提示,与国内同类群体相比较,军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虽不堪忧,但需要引起重视。当然因各研究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因此这一结论仍有待验证。
军校研究生作为军队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对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由于身兼军人和研究生的双重角色,军校研究生的心理特点具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自身特点。本研究以海军院校为例对军校研究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分析,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涵盖更多不同类型院校、扩大样本容量、细化差异比较、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等。后续研究将更加深入,以验证和深化本研究的结论,从而为军校研究生的心理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沈家宏,宋红梅,李保务等.研究生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
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4,(9).
[2]杨国愉,张大均等.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中国军人
常模的建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8).
[3]柳军,梁丽.工科大学研究生人格特质调查分析[J].成
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4]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基于毕业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
的分析、思考和建议[Z].2014.
[5]高艳玲,李虹,李昂等.军队科研院所研究生人格特征与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军事医学,2013,(6).
[6]郑培军.某军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
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
[7]汪涛,杨国愉,冯正直.军医大学研究生心理健康及相关
因素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2,(12).
[8]黄玉娟,郑江敏.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
国热带医学,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