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果树病虫害防治
2016-05-14王乃红罗锋
王乃红 罗锋
在我国的农村种植业中,果树的规模仅次于粮食和蔬菜,在许多地区,水果产业也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导致水果品质降低、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等问题频发。正确科学的防治果树病虫害,对延长结果年限、增长果树寿命、保证结果产量与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果树受害情况的诊断
1.1 侵染性病害诊断
侵染性病害是由病原生物(包括真菌、原核生物、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侵染所引致的,具有相互传染的特征。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果树上表现出变色(如叶片发黄、退绿、发红、圆斑、角斑、轮斑等)、坏死、腐烂(如枝干腐烂、干枯)、萎蔫、畸形的病状,大多数真菌在病部产生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等病征。例如苹果轮纹病,其症状为枝干受害,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暗褐色小斑点或小溃疡斑,近圆形瘤状物。果实受害初期,果面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浅褐色的圆形斑,逐渐扩大成轮纹斑,病斑呈深浅相间的同心轮纹状。同时可以看到,病斑外缘有明显的淡色水渍圈。细菌性病害,植株病部常见症状是斑点、腐烂、萎蔫和肿瘤,如桃树根癌病、细菌性穿孔病。受病毒侵染的病害,症状多以花叶、萎缩、丛枝、小果叶为常见,如苹果锈果病、梨树脉黄病毒病。受线虫侵染的果树,往往会在果树受害部位形成虫瘿、根结肿瘤等,果树地上部分会出现顶芽、花芽坏死等现象。寄生性植物所致病害表现为植株矮化、黄化、生长不良,在果树上可以看到其寄生性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
1.2 非侵染性病害诊断
田间病害没有大面积同时发生,无逐步扩散的现象,且从发病果树上看不到任何病症,也分离不出病原物,则大体上可以判断其为非侵染性病害。若发病果树有明显的灼伤、枯斑、畸形现象,且这些现象主要集中在某一部位的叶或者芽上,则多是由农药或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病害只局限于某品种上,而处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其他品种未见该异常,如畸形、白化、不实等,则病因多为遗传性障碍。若果树植株生长不良,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特别是老叶或顶部上多见,则多可判断为缺乏必须的营养元素所致。
1.3 虫害诊断
果树受虫害后,现象明显容易判断。虫害通常分为害虫危害和蜱螨类危害。在害虫为害果树中,常以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类昆虫危害严重。咀嚼式口器类害虫多食用固体食物,如鳞翅目害虫幼虫、天牛、金龟子、蝗虫等,有的将叶片咬食呈缺刻,有的卷叶进行危害,有的把叶子吃光,仅留下粗的叶脉,针对此类害虫多用胃毒剂、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类的农药防治。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主要取食果树汁液,如蚜虫、叶蝉、椿象等,造成果树生理或病理伤害如卷曲、色斑、虫瘿等,还会传播病害。在锉吸式口器害虫中常见的是蓟马,蓟马常锉伤果树组织并吸取果树汁液,最终使果树器官失绿、畸形,甚至枯死。对于刺吸式口器与锉吸式口器这类吸取果树汁液的害虫,我们常选取内吸剂、触杀剂类的药剂进行防治效果较好。蜱螨类为刺吸式口器,其常会取食果树造成果树器官的失绿、发黄,严重的甚至脱落。
2 果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果树病虫害防治的根本和基础。主要防治措施有:使用无病树苗,加强果树栽培管理,建立合理的果树种植制度和保持田园卫生等。首先,基于后期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因素的考虑,需要事先做好科学规划,并且选育无病果树苗。如: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要合理规划好果树株行距,在盛果期保持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果园建立之前要将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可以达到减少汛期积水,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果园建立后,合理管理水、土、肥,不仅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如某些果树的腐烂病、轮纹病、红蜘蛛、介壳虫的发生与危害都可以通过此种方式减轻。同时,及时修剪果树,清除焚烧果园落叶、落果、病枯叶、杂草等,刮除果树病斑,果树主枝主干上刷白,不但可以灭杀越冬病虫,而且还可以增强果树御寒的能力。另外,实行冬耕,一方面可以有效改良果园土壤,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消灭越冬病虫,从而减轻果树根部病害的发生。
2.2 化学防治技术 传统的化学防治因具有收效好且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现在生产的各领域中。在某一种或多种病虫害高发期,化学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错用、滥用农药造成果品毒性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鉴于此,运用此种方法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优先考虑无公害对症农药,合理混用农药,来提高防治效果,但注意酸碱性农药不能混用,微生物农药与杀菌剂不能混用,混合后乳剂被破坏的农药不能混用;对配制农药浓度的要求也很高,需要严格对照农药标签说明进行,农药浓度不可以随意调节。浓度过低会影响施药效果,过高则会导致药害发生,增加污染、加速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准确把握施药时期,是化学防治的关键因素。
2.3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微生物消灭果树害虫,达到治虫的一种方法。据统计,山西南部果园有大量有益的昆虫,可以有效地抑制食心虫、红蜘蛛、介壳虫等虫害的发生。因此,通过采取引进天敌、人工繁殖释放天敌、保护天敌等措施,可以达到捕食害虫的目的;另外,以菌治虫,也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利用可引起害虫致病甚至死亡的真菌、细菌等微生物达到防治害虫目的。经过人工培养将这些微生物制成菌液,在果树发病时期喷施,可以使害虫致病甚至死亡。
2.4 物理防治技术 在生产中,采用物理、机械等技术防治果树病虫害等比较常见。如采取安装黑光灯的措施,可以达到诱杀食心虫、卷叶蛾、金龟子等多种害虫,保护果树的效果。同时,还可利用黄板诱蚜方法,效果良好。翻耕土壤,日光中的紫外线可杀死土壤中的一些病原物,减轻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