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调查

2016-05-14赵娟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影响

【摘要】当下,新媒体已渗透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并悄然进入校园,对学生思想及生活起到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发放问卷,对伊犁师范学院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现状分析,以期新媒体更好为学校发展服务。

【关键词】新媒体;伊犁师范学院;影响

新媒体无形中引发着人类社会变革。强大科技支撑赋予新媒体以丰富的媒介形态,也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打破“无冕之王”的权威,触发“全民狂欢”。新媒体不仅仅只是传统媒体的功能“分羹”,更具备传统媒体所没有的社会功能。新鲜、迅猛的新媒体不断俘获学子,对大学生思想理念及学习生活方式造成不可小觑的影响。在网络传播尚待规范、新媒体犯罪事件频发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引导、规范在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理应引起重视。为此,笔者以伊犁师范学院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伊犁在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一、伊犁师范学院学生新媒体使用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于校内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8份,回收率为92.7%。调查者中汉族占67.4%,维族占16%,哈萨克族占12%,其他少数民族占4.6%。学生基本实现“人手一机”。校园网覆盖率达到48.7%。就使用时长来说,每天使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时间在1小时内的人数达到28.9%;2小时以内的人数达44.3%;3小时以上的人数达26.8%。使用新媒体关注亲人、好友和同学的人数达到44.3%;关注专业领域学者或机构的人数达到24.3%,关注学校官方平台的人数达27.5%。74.4%的学生选择新媒体作为最常用的沟通交流方式,97.2%的班级或工作团体有建立QQ群,而在所建立QQ群的主要功能中有63.4%的学生选择接受(发布)学习、工作相关通知,22%的学生选择了讨论公众事件;通过学生使用新媒体接收、发布通知、信息情况来看,新媒体已经改变了传统校园中学生的交流方式,成为更加便捷的信息渠道。

二、新媒体对伊犁师范学院在校学生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为在校学生带来极大便利,如:1、获取信息方面: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78%的都来自新媒体。新媒体的“点式”到达,丰富的内容选择比传统媒体更契合学生获取信息的需求。通过微博、微信获取社交信息;通过学校相关新媒体平台获取学校信息已成为该校学生使用新媒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充当学习工具:新媒体提供大量学习相关电子资料,电子书、公开课视音频等极大丰富了学习资源,同时相关程序软件应用也能帮助学生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敦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电子营销:课余时间,在校学生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电子营销,开辟勤工俭学新途径。如该校大学生原创品牌丁点、飞翔小器等,均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产品营销。“我们warm”的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校园生活供订购早餐、收发快递等业务。这些基于新媒体的营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

新媒体虽为在校大学生带来种种便利,但新媒体并非“百利无害”,人民日报曾发文《反思新媒体三大弱点》提出新媒体三大弱点“不专注、不深度、不负责”。新媒体“诱惑”之余的消极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是校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1、对现实人际交流的疏离。调查显示,新媒体社交软件成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微信、微博分别以76.3%和66.7%的比例位居前列。对新媒体的依赖减少了大学生现实生活和交往的时间,从而疏远了现实群体,造成实际生活中人际关系的淡漠。2、新媒体犯罪活动的安全隐患。在调查中显示,有12.5%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关注、结识陌生人群,无形中增加了学生人身、财产安全隐患。3、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加自由,进而也促使“自媒体”社会形成。在没有很好的网络监管下,一些负面的言论、信息会造成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三、对伊犁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的建议

据调查显示,有27.8%的伊犁师范学院在校生因为过度使用新媒体造成作息混乱,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警醒提出“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媒介即人体的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新媒体出现致使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结构都发生一定变化,为此校管理者理应对此重视,努力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新媒体。

1、通过开设课程、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意识。学校可通过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开展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以及社团活动等,促使学生全面了解新媒体,引导学生树立合理使用新媒体观念。2、实施有效监管,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实时关注在校学生思想动态,倡导文明使用新媒体。特别针对该校为多民族合校的特殊情况,及时杜绝不利民族团结信息传播。3、充分开发利用伊犁师范学院自建新媒体的教学、管理功能,積极建设校专有APP。伊犁师范学院现运营官方平台有:伊犁师范学院学生联合会官方微信平台、新浪官方微博、微网站等。针对现有平台,内容建设方面应加强与学校特色以及学生特点的结合,以期在学校教学、管理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作用。

本文为伊犁师范学院2013年一般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NO:2013YSYB22

【参考文献】

[1] 李连富, 翁李焱. “微时代”来临之后[N]. 中国教育报, 2013-02-25.

[2] 麦克卢汉.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 何道宽, 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15.

【作者简介】

赵娟(1987—),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学位,伊犁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

猜你喜欢

新媒体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小顽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