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物理课堂

2016-05-14禄淑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兴趣

摘要: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物理课堂,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其实,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生活中的物理;激发和保持;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16

有科学家说过,每个人都是天生的科学家。我们生来对周围的事物,组成这个世界的一切物质和其他有生命的东西都有好奇心。一些人终生都保持着这种好奇心,而另外一些人却失去了它。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及“应试教育”的思想造就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磨损了我们学生原有的好奇心和兴趣,埋没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再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科学太深奥、太空洞、太远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经历。所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持续地保持对物理的兴趣显得尤其重要;再有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要求教师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物理课堂非常重要。

一、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物理课堂

1. 新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理”引入新课

例1. 讲述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包头非常著名的旅游圣地“响沙湾”,学生兴趣盎然,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解决了他们长期以来搞不清楚的问题……为什么会发声?学生高兴地说:物理有意思。

例2. 功和机械能§4动能和势能时,笔者一上课就播放了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的视频,学生立即被吸引住,全神贯注。一起倒计时,3、2、1,点火!火箭腾呼啸着空而起,学生掌声雷动!激动心情可想而知。这时教师的引导顺势而入,得心应手,学生的接受和互动,学生的主动和求知欲空前高涨!

例3. 学习熔化和凝固,记得当时是2008年的11月27日,早上笔者一出门,啊!下雪了!2008年的第一场雪!明天要讲“熔化和凝固”,于是笔者拿出相机,拍下了2008年的第一场雪的第一张照片,中午下班时路面上的积雪已化,积水清晰可见,下午下班时路面上已化成的水又结成了冰。这样一组名为“2008年的第一场雪”的系列照片完成了。第二天,“熔化和凝固”课件一打开自动播放,这组“2008年的第一场雪”三幅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每张照片上都配了温馨的提示语,学生看了倍感亲切,把生活实实在在地搬上了课堂,同时学生已把生活和物理又一次联系在了一起,明白了这就是熔化和凝固。

2. 新课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物理”幫助学生理解、突破难点

例1. 学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让学生想象在人潮涌动的科技馆声音的分贝数会到达多少?笔者用多媒体打出了自己在北京科技馆拍的显示当时声音分贝数的照片资料,学生看到后齐声发出:噢!

例2. 学习船闸工作原理后,笔者给学生展示2004年在宜昌开会时拍的船通过葛州坝一号船闸照片,完整地连续实拍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船顺利由下游通过船闸到了上游的同时,还看到了非常浑浊并漂浮着许多杂物的长江水面,学生非常震惊!长江的水就这样?原来只知道黄河水是黄的……进而展示一组笔者参观三峡大坝工程时拍的照片,介绍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三峡大坝工程及发电、防洪等功能,通过照片告诉他们发电机组安装的位置等,学生在惊叹的同时,也有痛心,借此对他们进行环保意识教育;(下图是笔者展示的拍的葛洲坝船闸一组照片中的两张)

例3. 讲光直线传播应用时,笔者打出了下面的一张照片,学生看了后都震住了……

3. 把身边、生活中的现象的物理编进习题,及时巩固学过的知识

例1. 在讲“功”时,笔者利用学生给办公室搬水的一组照片编了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练习题;课堂巩固学生兴趣高涨。讲完功的计算后,笔者又打出水桶的近距离放大的照片,提出如何计算他从一楼把水扛到三楼教师办公室一共做了多少功等一系列围绕功的实际实例计算。一节课下来,学生对功的计算掌握得非常好。

例2. 如讲完“浮力的计算”后,让学生计算自己在空气中受的浮力并和自己的重力比较,体会为什么能感受水中的浮力,但不能感受到空气中的浮力……

类似实例很多,不一一例举。物理学既是一门实验科学,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和生活实际、科学技术联系得如此紧密,只要在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就会找到各章节、各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切入点。

二、收集和选取适合的“生活中的物理”素材

1. 素材的收集

“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要求我们教师平时注意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注意收集各种在生活、生产中与物理有关的资料、信息。

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物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如:超导体的获得及应用;现代航空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集成电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光、激光全息摄影、防伪技术等。这些内容的充实会使物理课具有时代生活气息。

(2)与工业、农业、医学等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低温的获得以及在医学上的应用;为什么要把许多电站联成电力网,以及核电站、火力电站及水电站的各自特点等。

(3)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宽带及数字电视、制冷设备、安全用电、日常家用电路的改进与设计等。这样使学生能用物理知识服务身边生活。

(4)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增长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又使学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2. 资料收集形式

(1)文字资料收集:报纸上、各种科技杂志上有用的资料可摘抄复印下来,整理成册,网络上的文字资料收集更加方便。

(2)录像、录音、图片资料收集:利用数码相机等随时录制和拍摄,网络上的视频、图片、声音资料收集也非常简便。资料的收集也不可操之过急,有些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新闻资料。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你身边,你随时都会有收获。记得浮力一节,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测出排开水的重力,笔者改进了书上先测小桶的重力,再测排开的水和小桶的总重力,再用总重力减去小桶的重力,得排开水的重力。让学生直接用小塑料袋接住排开的水,用弹簧秤直接测出排开水的重力,这样,既减少了实验步骤,又减小测量误差。可是,笔者平常总提醒学生注意环保,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自己到菜市场买菜都不用塑料袋,还告诉他们提醒家长不用塑料袋或尽量少用塑料袋。可是,现在笔者却改变书上的环保方案,换用塑料袋!怎么解释呢?正当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一天中午笔者在听午间新闻时,突然听到一则报到让笔者给学生有了解释。新闻报道:“加拿大高中生发明快速分解塑料袋方法”,笔者听到后欣喜,又立即上网查阅,查到了关于“加拿大高中生发明快速分解塑料袋方法”的网上新闻资料,课上笔者插入了这则新闻,总算可以为这种方法开脱了,同时也又一次激励了学生,但笔者并没有忘记嘱咐他们塑料袋要多次使用,不能浪费。一项发明从诞生到运用在实际当中还会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图片资料要自己收集,讲课用的照片都是自己平常抓拍的,如右面两幅照片,这是笔者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活动拍的,后来讲“弹力和弹簧测力计”时,突然想到用它展示弹性形变和非弹性形变,再加上照片上的教師学生还都认识,收效非常好。

(钓上鱼的鱼竿、准备挂鱼食的鱼竿) (从地上飚起的鱼)

3. 素材的选取使用原则

(1)易接受性:从学生角度出发,“生活中的物理”内容要与学生智力和知识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选取他们能接受、易理解的素材;从学校具体情况讲,尽量选取与本地区、本学校教学环境相适应的素材。

例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笔者就选择借助多媒体展示包头著名旅游地“响沙湾”,而没有选课本上“知了”这一素材。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经验,因为包头的学生都去过“响沙湾”,他们都亲自从上面滑下来听到沙子隆隆的响声,但他们却都不知道为什么?他们急于了解原因,而包头地区没有“知了”;下图是笔者早晨走到学校操场看到的景像,学校刚刷好漆的操场面平整如镜面,典型的平面镜成像,旁边还有霜,那天正好讲平面镜成像,后来讲物态变化时笔者也用了它!

(2)适量性原则:由于物理课时少,过多的拓展,时间不允许,应把握好量度。

让“生活中的物理”走进课堂,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专注地投入到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拓展学生视野,而且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

图为:学生课间给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让线圈转起来”。俨然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嘛!

图为:学习天平后学生自己操作测物理课本的质量。看他专注的神情!

作者简介:禄淑玲,正高级教师,内蒙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内蒙名师工作室名师,包头十佳女知识分子,包头市名师,青山区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作者单位:内蒙古北重一中 014000)

猜你喜欢

兴趣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关于开展农村小学花样跳绳运动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