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文关怀的视角浅析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016-05-14兰晓娜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文关怀城镇化

兰晓娜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强势推进,传统村落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文章将从人文关怀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适用于现今社会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之路。

[关键词]:人文关怀;传统村落;城镇化;保护与发展

1、城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现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据中南大学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田野调查显示,2012年国家启动对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和保护项目至2016年四年间,在长江、黄河流域,平均约3天就仍然有1个传统村落消亡。大批传统村落一夜之间成为了永远的文化遗憾。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道路上的阻力

目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是导致传统村落逐渐走向衰败和消亡的影响因素:

现代与传统的矛盾。现代生活方式在古村落里得到应用并逐渐普及。传统建筑无法配合现代生活设备因而影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人口逐渐向城镇迁居。

政策规划与生活需求的矛盾。传统村落的保护是政府发起,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村民的参与度不高,无法深切的体会到村落保护规划措施为自己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城镇化、过度商业化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保护与发展从古至今从来都是水火不容的,传统村落保护,除了中央资金,地方资金外并无外来资金。那么以经济发展带动保护则是一个思路。

总体来说,保护与发展中的矛盾是没有从人文关怀的角度上找到保护发展与村民生活需求的平衡点。保护和发展是目的,手段是关键,我们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深切的发掘村民内心的需求,从而达到传统村落发展与保护。

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应成为保护与发展的新角度

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就是关注村民的生活需求、就业需求等。在满足村民追求现代生活的前提下,以村民的需求为基本设计原点,以人文关怀关注村民的生存与发展。用放心的政策,贴心的设计,舒心的生活留住人,留住传统村落保护中的核心和灵魂,成为保护与发展的新角度。

1、完善村落基础设施,化解现代与传统的矛盾

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称为村民的新追求。尤其在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方面,年轻人为了孩子的教育、为了老人的就医便利迁往城镇。在此看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更是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的新方向。

目前传统村落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人口流失的问题。浙江省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龙泉市下樟村进行维护、修缮和旅游宣传工作,旅游民俗业十分成功,但老龄化依然严重,民宿经营者的都是40岁以上的村民。除了经济和就业原因外,。下樟村及附近村子中没有学校,村中的儿童需要到镇里上学,更多的年轻人为了子女教育而迁出村子。

除此之外,医疗等基础设施的缺乏也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力度,切实推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的建设,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改善生活条件,让村民有留下来的保障。

2、提升保护意识,解决政策环境与生存环境的矛盾

村落改造修缮过程中村民的参与度不高,传统习俗举办场地,传统手艺生产场所,村民日常活动场地因村落的改造规划和修缮而改变或消亡,从而使得传统习俗、传统手艺和正常的生活习惯失去了依存的空间而消亡。目前的政府和设计师很难做到深入村中以村民的真正的生活需求为设计原点,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

在贵州黎平肇兴乡的堂安村被称为活的侗族生态博物馆,村中鼓楼、戏楼、吊脚楼民居、古墓葬群、古瓢井以及水碾、纺车等保存完好,禾晾、谷仓、榨油房、祭萨堂等建筑物也未被破坏。村子经过规划和修缮,水、电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村中的特色建筑和生活用具保存完好,满足了村民对现代生活设施的追求。寨子中鼓楼、戏楼、祭萨堂等保存完整,传统习俗也因此得以保存。村民相聚于鼓楼谈天说地,侗族的文化故事、神话传说在此被代代相传。在堂安,被留存的不仅是一个村子,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历史遗产。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西方城市的广场、健身器材、喷泉景观,村民学不会去使用,也学不会欣赏。中国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作为政府和设计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提供生产生活、民俗文化传播的场地。

3、合理城镇化、避免过度商业化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大多村落选择依靠其独特的景观风光、民俗文化、建筑特色等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使村民的收入增加,放弃外出打工转而回村择业。

浙江省松阳县沿坑岭头村是远近闻名的画家村,经过近几年的改造和发展,每年通过接待前来写生的师生就带动了村子的经济发展。为了提高村民的经济水平和收入,政府让村民创办民宿,发展当地金枣柿等农副产品产业,让村民切身的得到实惠和收益。村民通过经营民宿而尝到甜头,从而选择回到村中就业。

部分传统村落却因旅游业的发展遭到了破坏。防火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不能用火,只能去河边吃冷食。在贵州千户苗寨,为了接待游客,这一天依然开火做饭,传统节日遭到旅游业的冲击,传统习俗在不断消亡。

传统村落的保护过程中,难免要把商业、文化、旅游与区域综合治理相结合,当村中的就业机会能够满足村民需求时,村民们更愿意回到村中。合理的商业化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留住了人,留住了传统,保持了村落的生机和活力。

4结语

传统村落保护要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村落经济发展,关注村民的真正需求,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让村民获得生活保障,用人文关怀留住人,才能留住传统村落的魂。村落的传统风貌是村落的精神所在,没有了村民,村落一样是不完整的。每一座传统村落都是一部生活史,只有留住人,保留下的村落才是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童成林.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探讨[J].建筑与文化,2014,(2):109-110

[2]黄少娟.浅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的保护与发展对策[J].城市建筑,2014,(18):268-268

[3]原天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5,(2):114-116

[4]陈红玲.论民俗旅游— —兼论桂北民俗旅游长廊的开发[D].桂林:广西大学,2003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人文关怀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